人稱“葉堅強”!嘴上佛系內心熱血的90後女孩葉黎文:青春在最需要的地方閃耀

人稱“葉堅強”!嘴上佛系內心熱血的90後女孩葉黎文:青春在最需要的地方閃耀

人稱“葉堅強”!嘴上佛系內心熱血的90後女孩葉黎文:青春在最需要的地方閃耀
人稱“葉堅強”!嘴上佛系內心熱血的90後女孩葉黎文:青春在最需要的地方閃耀

葉黎文 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湖北省中山醫院)呼吸內科最年輕的醫生

1992年出生的葉黎文,是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湖北省中山醫院)呼吸內科最年輕的醫生,參加工作僅半年多,值守發熱門診37天后,又馬不停蹄轉戰“紅區”。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這場疫情面前,廣大青年“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葉黎文正是一個閃耀代表。近日,在家隔離、等待復工的她接受了本刊記者專訪。

坐鎮發熱門診,每天像打仗

人称“叶坚强”!嘴上佛系内心热血的90后女孩叶黎文:青春在最需要的地方闪耀

1月3日,快下班的時候,葉黎文接到一個會診電話,有位發熱病人高度疑似新冠肺炎。她立即彙報給呼吸科主任。主任告訴她,從明天開始,醫院要設立發熱門診,呼吸科要派一名醫生去值守。1月4日上午8點,葉黎文準時出現在發熱門診,成為第一個值班的醫生。

“我年輕,身體好,精力充沛,戰鬥在一線,應該的!”葉黎文說。在此之前,剛工作半年多的葉黎文其實並沒有獨立出過門診。她坦言,獨立診治並不難,難以承受的是超負荷的工作量。

發熱門診的早期工作是接診發熱患者及篩查可疑患者,對確診及疑似患者及時隔離治療並上報醫院相關部門。這是抗擊疫情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所有後續治療的起點。

疫情暴發後,巨大的壓力首先落在了發熱門診。如潮的患者湧入門診,不安、焦慮甚至恐慌的情緒在患者間蔓延,平時門診一天也就五十來個病人,而那時,每天的病人少則一兩百,最多的時候能達到五百人。一個班次只有一名醫生值守,葉黎文要獨自承擔超過平時兩三倍的工作量,還要在採取最高級別的三級防護狀態下完成。

“穿上防護服真的太難受了。它非常密閉,每次下來都一身汗。口罩也特別勒,鼻子和耳朵都勒得受不了,臉上勒痕很嚴重。”葉黎文說,最危險的是護目鏡特別容易起霧,為了給病人準確的診斷,她只好冒著很大的感染風險,把護目鏡摘下來,去查看病人的病歷、片子,所幸後來有了防霧噴霧。為了節省防護物資,穿上防護服後,她往往整個班都不吃不喝。而脫下防護服時,每脫一層都要洗手消毒一次,“常常一件防護服脫下來,要消毒近10遍。”在脫完所有防護裝備後,還要再用酒精把臉擦一遍。

從早晨八點到次日凌晨兩三點,好像打仗一樣,對體力、意志力都是一場巨大的考驗。沒時間去想累不累,心裡唯一的念頭,就是抓緊時間,盡力多看一個病人。

最忙碌的一天,她處理了三十多個病情嚴重的患者。她說作為青年醫生,最害怕碰到重病號需要自己拿定治療方案。但在當時情形下,根本顧不上害怕了,必須當機立斷,爭分奪秒處置好病人。

“有位老太太是複診的患者,一天晚上她兒子來找我,說母親症狀有好轉。當我拿過患者病歷和CT片子看了一眼,把我嚇壞了,肺基本白了。我趕快跑出去,看到老太太呼吸急促,一測血氧才50多,需要立即急救。”兒子本來打算回家給母親拿被子,葉黎文趕緊攔住了,告訴他病人的情況非常危險。當時醫療資源緊張,病床極度不足,她就讓護士臨時加設了一個留觀床位,馬上開始上搶救措施……約一個小時後,患者呼吸稍有平穩,氧飽和度上升到80%左右,這一夜總算是轉危為安。“

過了一天,這個老太太還是去世了。但是我們盡力搶救,給家屬留下一段緩衝情緒的時間。病人的兒子非常理解,他哭著來感謝我們。”

“第16天,從早上8點看到凌晨3點多。”“第19 天,今天發熱門診爆滿。”“第 20 天,明天就除夕夜了。今天病號仍然很多……”“第21天,不眠夜”“第28天,現在是二月第一天凌晨三點。”

這是葉黎文在抗疫期間寫下的日記,記下發熱門診天天爆滿,也記錄了自己和同事們全力奮戰的一個個不眠之夜。通過日記,她袒露自己的害怕擔憂,也給自己不斷加油打氣,注入希望和力量。

1月27日之前,葉黎文所在的發熱門診只有四名年輕醫生值守,採取24小時輪班制。27日之後,門診調整了上班時間,凌晨時分由各科室主任輪流幫值,醫生在值班室休息待命,這才稍稍緩解了發熱門診醫生的壓力。對此,葉黎文在日記裡也俏皮地寫下:“今天晚上的病號真的好多,看到接班的主任猶如看到了救星……”

轉戰“紅區”, 不捨晝夜

人称“叶坚强”!嘴上佛系内心热血的90后女孩叶黎文:青春在最需要的地方闪耀

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山醫院被徵用為新冠肺炎救治定點醫院,先後設立了十個呼吸病區,病人直接從社區轉過來。2月16日,葉黎文調入新建病區。她再次獨當一面,踏入“紅區”,直接參與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

所謂“紅區”,也叫汙染區,就是要進入病房,與患者面對面。大部分醫生都是從其他科室調過來支援,作為呼吸科的專業醫生,葉黎文扛起了救治的主要責任。上午八點,她開始查房,仔細瞭解每一個病人的情況。查完房,從“紅區”出來,她要擬定治療方案,指導同組其他幾名醫生對病人進行治療。直到晚上九、十點鐘,一天的工作才算結束。

病房的環境更為幽閉,穿上防護服三個小時就會呼吸困難,她還要不斷地跟病人交流,每天說很多的話,累到聲音沙啞。“有很多病人很緊張,我就反覆給他們講解,每天都重複多遍。”葉黎文說,身為醫生,“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給病人精神支持與治療一樣重要。

有一位三十多歲的女患者,葉黎文敏銳察覺她可能懷孕了,檢查結果確認她已懷孕四十多天,而病人卻沒有任何察覺,之前她做過兩次CT檢查,並服用了不少激素類藥物。面對這種情況,葉黎文建議病人終止妊娠。第一天,病人不肯聽。第二天,還是不聽。到了第三天,葉黎文又反覆做工作,病人才吐露心聲,說自己年齡大了,而且是再婚,好不容易才懷孕,她想要保住孩子。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繼續妊娠,對病人和胎兒都有巨大風險。直到第五天,病人終於同意了她的建議。葉黎文才鬆了一口氣。

葉黎文所在的病區,病人的情況整體較為平穩,沒有發生危重急救的情況。細緻做好每一位病人的治療和護理,是日復一日最重要的事情。有一位老爺爺,已經八十多歲了,沒有生活自理能力,血氧特別低,入院時家屬都不抱任何希望了。但是葉黎文和她的同事們卻沒有放棄。她們用上了所有治療手段,還特別加強了營養補充,護士們輪流給他餵飯、翻身、清潔身體。在精心護理下,這位老爺爺奇蹟般地治癒了。

3月10日,隨著疫情被進一步控制,葉黎文所在的醫院關閉病區,隔離兩週,之後將恢復正常門診。已經下班回家的她,當天晚上十點又返回病區。有的病人可以出院了,有的則要轉入火神山醫院,她要確認每個病人的情況,交代注意事項,才能放心。“有什麼問題,葉醫生總是非常詳細耐心地給我們講解。”病人們很喜歡葉黎文,對她依依不捨,紛紛要跟她合影留念。看著空下來的病房,葉黎文說,病人出院,是最開心的事!

醫二代,鍾南山和父親是榜樣

人称“叶坚强”!嘴上佛系内心热血的90后女孩叶黎文:青春在最需要的地方闪耀

葉黎文是個愛美女孩,脫下白大褂打扮很時尚

葉黎文的父親是醫生,媽媽是護士。“醫二代”從小就見慣了父親365天都在工作。“我的偶像是鍾南山和我爸爸。”

“鍾南山是我們呼吸科專業每個人的偶像啊。”葉黎文語氣裡滿是欽佩和崇敬。她說,鍾老臨危受命,奮戰抗疫一線六十多天,不僅在拼命,更顯示一種責任和擔當,84歲高齡承擔那麼重的工作,背後一定超級自律,對身體的自我管理很棒。“而我爸爸也是一個自律的人,每天早晨五點去運動,也非常注重飲食平衡,他常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生命在於運動’,他這樣要求自己,也帶著我堅持運動。”

自1月4日以來,連續奮戰兩個多月,作為密切接觸者和發熱門診值班醫生,葉黎文卻一直健康無恙,她說要歸功於父親帶著她從小運動,打下的良好身體底子。這段經歷,也讓她對於父親的嚴格教育有了更深刻體悟。“爸爸常常對我說,做醫生,就要膽大心細!” 疫情下葉黎文必須獨立診治,還要保證不被感染, “葉堅強”的傳奇背後,正是“膽大心細”的教育實踐。

不穿白大褂的葉黎文,是個27歲愛美女孩。“我最喜歡喝奶茶,可以叫我‘奶茶女孩’。下班之後喜歡宅在家裡,上B站,刷抖音、微博、ins……我愛臭美,很喜歡看時尚博主的穿搭。”她最佩服獨立、有才華、魅力全面的女性。

突如其來的疫情,像是一場大考。在門診一天要面對一兩百個病人,從開始的小心摸索,到後來有條不紊,葉黎文得到了很大的歷練。她說原本很“佛系”,而通過抗疫,她對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有了更深刻更真切的理解。“我們90後就是這樣,嘴上說佛系,其實內心很熱血。”

等武漢開城,她最想就是跟一起奮戰過的小夥伴——發熱門診的青年四人組好好聚一聚。當初,大家都穿著防護服,幾乎認不出來誰是誰,只有交接班的時候交談幾句,但是戰疫把幾個年輕醫生連接在了一起。他們的微信群就叫“一切都會好的”。在群裡,交流工作,抒發心情,互相鼓勵,支撐著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也見證了彼此的成長,結下了過命的交情。所以,一定要早點見!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葉黎文和那些90後一樣,用實力證明是可擔大任的一代!奮戰“紅區”兩個月的蛻變,為她人生成長提速,也為未來盛放厚植根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