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和亞洲人在一起,蚊子不會去叮咬非洲人,原來是塗抹了這個

蚊子(mosquito),屬於昆蟲綱雙翅目蚊科,全球約有3000種。是一種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纖小飛蟲。通常雌性以血液作為食物,而雄性則吸食植物的汁液。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熱、瘧疾、黃熱病、絲蟲病、日本腦炎等其他病原體的中間寄主。除南極洲外各大陸皆有蚊子的分佈。其中,以按蚊屬、伊蚊屬和庫蚊屬最為著名。

在非洲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就是非洲的蚊子特別喜歡咬中國人。很多去非洲工作的中國人都發現了這件事,中國人在非洲為了抵禦蚊子噴花露水、塗清涼油都沒有效果,還有很多人因為被蚊子叮咬所以染上了一些疾病。

非洲人和亞洲人在一起,蚊子不會去叮咬非洲人,原來是塗抹了這個

那為什麼非洲的蚊子不咬非洲人,專咬中國人呢?是不是中國人的皮膚嫩,而且白,蚊子特別喜歡這一款呢?又或者說蚊子也排外?當然不是了,因為非洲人有一種非常有效的驅蚊方式。

非洲人和亞洲人在一起,蚊子不會去叮咬非洲人,原來是塗抹了這個

在以前非洲人也喜歡塗抹中國的清涼油,但是時間長了他們發現清涼油對蚊子已經沒有什麼作用了,所以他們又想出了新的辦法。印度人發現在身上塗抹紅泥能夠有效的驅蚊並且還能達到防曬的作用。

非洲人和亞洲人在一起,蚊子不會去叮咬非洲人,原來是塗抹了這個

印度人便把這種含有特殊物質的紅土製成牛油紅土膏,對付非洲的蚊子是相當的有效果的。還有的非洲人為了省錢直接將溼的牛糞塗抹在身上,這樣的方式簡單有效,深受非洲原始部落人的喜愛。

非洲人和亞洲人在一起,蚊子不會去叮咬非洲人,原來是塗抹了這個

另外,非洲人的毛髮因為捲曲的頭髮可防止陽光的強烈照射,又是良好的隔熱體,保護頭部;捲髮中間形成空隙,導致空氣可以流通、避免陽光直射,故非洲人多為捲髮。他們的毛髮髮質粗硬,所以蚊子很難穿越進去咬到他們皮膚

非洲人和亞洲人在一起,蚊子不會去叮咬非洲人,原來是塗抹了這個

非洲熱帶雨林地區蚊子非常多,當地人會在一種“防蚊樹”上建樹屋以防蚊子叮咬, 它利用葉面特有的香茅醛”物質通過高溫蒸發作用散發到空氣中,達到驅蚊的效果。

非洲人和亞洲人在一起,蚊子不會去叮咬非洲人,原來是塗抹了這個

非洲人和亞洲人在一起,蚊子不會去叮咬非洲人,原來是塗抹了這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