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信心,積極作為,化危為機

堅定信心,積極作為,化危為機

申城的上班路,早已恢復了往日的車水馬龍;在特斯拉超級工廠,在洋山深水港碼頭,到處是一派繁忙景象;上新、品時令、買買買……各大商場的人氣正在重聚。這座城市的“回血”進程,已經加速。

4月15日,上海市委財經工作委員會舉行的會議指出,既要清醒冷靜、堅持底線思維,又要堅定信心、保持戰略定力,積極作為、化危為機,以確定性的措施有效應對不確定性的變化,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

當前,由於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世界經濟承壓,發展面臨的困難加大,這是不容迴避的現實情況。輿論場中,亦不乏唱衰中國經濟的雜音。在嚴峻形勢面前能不能保持冷靜的頭腦,能不能讀懂複雜現象背後的信號,考驗的就是我們的判斷力和洞察力。

近日,三大國有石油公司均宣佈擴大本年度高校招聘指標。其中中石油本年度招聘人數較去年同期增加3000人,增幅達六成。另一邊,外資金融機構如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摩根大通、高盛等也在加緊“招兵買馬”。同時,雀巢、希爾頓、賽諾菲……多個領域的外資企業都在此時此刻加碼了對中國市場的投資。

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在決策上的“默契”,絕非偶然,正是基於對事實的判斷:從長遠來看,中國經濟結構向優、發展質量向好的大趨勢不會變。這就是我們應該堅定信心、保持定力的根本原因。認識不到這一點,就會在關鍵時刻畏畏縮縮、徘徊不前。

未來,要靠我們的雙手去創造、建設,而不是“預測”“推斷”出來的。對此,我們必須保持最清醒的認識。機遇和風險是相伴相生的,而我們該做能做的,就是“以確定性的措施有效應對不確定性的變化”。

推出24條穩外資舉措、出臺擴大投資穩定經濟20條政策、公佈12條政策扶持旅遊產業、在線新經濟行動方案持續發力……短短一個月內,上海迅速打出的一連串“組合拳”,已經讓我們看到了整座城市在嚴峻形勢下堅定的發展決心。

困難是客觀存在的,外部的風險無法預知,越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越是要相信事在人為,充分發揮我們的主觀能動性。回顧歷史,這個國家、這座城市從不畏懼道路的坎坷和崎嶇。在今天,我們更應積極作為、主動出擊,牢牢把握危中之“機”,把發展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