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排木鼓舞:苗疆腹地文化的“活化石”!

反排,苗語音譯為“方白”,意為高坡上的苗族村寨。

反排村屬臺江縣方召鄉,地處苗疆腹地,自然風光獨特,民俗文化濃郁是保存完好的少數民族村寨之一

反排木鼓舞:苗疆腹地文化的“活化石”!

反排全寨有四百多戶人家,都是苗族。河流穿寨而過,映著木質結構的吊腳樓,四周群山環抱,置身其中,猶如仙境一般。

反排木鼓舞:苗疆腹地文化的“活化石”!

寨子里民族風情濃郁,做蘆笙、唱情歌、跳木鼓舞等,無不體現出濃濃的苗家風情。

尤其是反排木鼓舞和反排多聲部情歌,前者多次應邀前往北美、西歐等多國獻藝;後者唱響中外,屢獲大獎。

反排村因其深遠的文化內涵,被文化部譽為“中國民間文化之鄉”

反排木鼓舞是反排村的專屬木鼓舞種,有著自己顯著的特點,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木鼓舞本是一種世代相傳的苗族祭祀性舞蹈,反映了苗族祖先不畏艱難險阻,披荊斬棘,長途遷徙,開闢疆土,圍欄打獵,創造美好生活的壯舉。過去木鼓舞只能在13年一次的祭祀祭祖節跳,在莊嚴肅穆的儀式中進行,現已演變為用於健身的民族性舞蹈。。

反排木鼓舞:苗疆腹地文化的“活化石”!

反排木鼓舞分為五個章節,以激越的鼓點為主節奏,由踏步、騰越、翻越、甩同邊手等基本動作構成。特點是模仿蟲、鳥、魚、禽的動作,變化時動作粗獷豪邁、矯健敏捷、靈巧活潑。

反排木鼓舞:苗疆腹地文化的“活化石”!

反排木鼓舞有著千年的歷史,用舞蹈承載著苗族遷徙與生產的記憶。

反排木鼓舞:苗疆腹地文化的“活化石”!

反排木鼓舞是苗族文化的活化石。1990年反排木鼓舞表演隊到中南海演出,倍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青睞;後到英、美、加、意以及東南亞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被譽為“東方迪斯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