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二十一)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二十一)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二十一)

褒禪山:移步換景宜探幽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二十一)

一篇文章能讓一座山名揚天下,褒禪山便是這樣。因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的一篇《遊褒禪山記》,褒禪山始在歷史的長河裡放出異彩。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二十一)

褒禪山風景區


褒禪山從何得名,王安石開篇即作介紹:“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


褒禪山在江淮平原算是高山,海拔 480 餘米。站在山巔,放眼望去,白牆黛瓦的村舍星散於青山綠水之間,如詩如畫。


華陽仙洞是許多人想探尋的。洞因位於山南,即山之陽,故稱華陽洞。洞口右上方生長著數株千年青檀古樹,紮根於裸露的石灰岩山體上,樹根外露,古樸遒勁,彷彿天育一盆景。洞口左側一股清泉從石縫裡湧出,謂之“有泉側出”。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二十一)

褒禪之洞 圖源:含山社區


沿著王荊公當年遊洞路線而行,踏上一座漢白玉小橋,由前洞進入。佝僂著腰身行十餘米,上游船作“天河泛舟”,棄舟登岸後繼續弓腰小心而行,洞道曲折幽深,四壁鐘乳石千姿百態,“蓮花倒影”“織女晾紗”“蓮臺瀑布”“美人湧出”“夢筆生花”,不一而足。再往前,至“荊公回步”處。而後繞過洞中“蓬萊仙島”,便到“靈宵宮”大廳。此處垂直高度近20米,面積能容200餘人聚會,真可謂別有洞天。繼續前行,到了後洞出口,放眼望去,茂林蔥鬱,滿目蒼翠。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二十一)


褒禪山上,晴有輕嵐,陰有煙雨。山上山下,古木成林,山雨欲來,雲霧湧現,蔚為壯觀。清代居巢文人陸龍騰詩云:“杖黎山下幾何看,誰識看山不為山。只愛雲深山潑墨,蒼嶺萬對有無間。”


遠道而來,登褒禪山,探幽訪古,恍入仙境。吃一頓山中農家飯,重又回到煙火人間,如此穿越,豈不美哉?


石樑河:汴水西道今勝昔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二十一)

石樑河以它優美的風景,為生活裝點美麗。今天的“水韻泗州”,依賴於石樑河的水性與靈氣。


石樑河雖然地處皖北,但置身其間,彷彿來到美麗的江南。河畔樹枝輕搖,鳥兒雀躍。河水有的碧綠、有的淺黃,在河草與綠樹的掩映下流向遠方,如蜿蜒的游龍,又如舞動的飄帶,流入大荒。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二十一)


玉米、高粱、甘薯、瓜類等農作物與散落其間的村落,如一幅幅詩意盎然的水彩畫,更是純美、自然的生態圖。


石樑河流進鄉村,帶來了惠澤與幸福;石樑河流進城鎮,為城鎮增添了無窮的靈氣和魅力。人們在河畔建了很多亭臺軒榭,以便勞動之餘來此休息。每當朝霞初升或夕陽晚照時,金水、綠柳、亭榭無不投射出勃勃的生機。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二十一)

石樑河下游 石龍湖溼地公園鳥瞰。姚森攝

石樑河沿岸還建有多處雄偉壯觀的排灌站和整齊的堤壩,堤壩上有的地方還植有高大的綠化樹,既是風景又是堤岸庇護。行走在這些堤壩上,看碧波盪漾,看小舟輕搖,心情無比愉悅。


今天,石樑河面貌一新。其中,泗縣石樑河景區是安徽水利風景區,它北接新濉河,南抵新汴河,東含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通濟渠泗縣段,中部依託清水灣公園、北護城河而建,景區面積7.93平方千米。這裡秉承人文、親水、休閒、生態的主題,水的自然之美與城市風貌有機結合,重塑城市濱水空間,為居民提供了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每當夕陽西下,人們來到河畔,散步談心。看那清水灣公園裡,泗州戲戲迷們聚在一起,一次又一次感受家鄉戲曲的魅力,而河畔垂柳下一對對青年,正憧憬著美好未來。這是多麼和諧的畫面,這是石樑河的新樂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