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大氣粗的影視圈,何時才能再造一個“張國榮”?

離世已有15載,但張國榮好像一直活在我們身邊。

每一年9月12日張國榮生日, 從影人到榮迷對他的哀思、悼念不斷,《東邪西毒》《霸王別姬》等電影更是不斷重映、歷久彌新。

當我們批評小鮮肉沒有演技的時候,當我們慨嘆樂壇無人的時候,總是會想起張國榮留下來的華彩和樂章。

21歲邁入香港影壇的他,沒有經歷過專業的歌唱、演藝訓練,摸爬滾打6年才有了第一首流行歌曲。1989年面臨“譚張爭霸”的巨大壓力,甚至宣佈退出歌壇。張國榮也沒有想到在此後的10年、20年、30年,他會成為一個傳奇。


財大氣粗的影視圈,何時才能再造一個“張國榮”?


一個人的發展既要考慮到個人的努力,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在張國榮的背後,隱藏著一個巨大的謎題:為什麼張國榮能夠從同時代的藝人中脫穎而出?為什麼那個時候的香港可以孕育出張國榮、張曼玉、梁朝偉這樣德藝雙馨的藝人?

從2010年起,我國電影票房年年飛漲,電視劇綜藝市場更是爆發式增長,但背後卻常常伴隨著來自觀眾的質疑。摳圖式演技與咆哮式抒情,已經成為某些明星抹不去的黑點,不走心的拍攝和後期製作也為觀眾增加了許多笑料。

一部部高成本、大宣傳的影視劇拍出來,卻只得到一片嘲笑,不禁讓人發問:這個時代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藝人?什麼樣的作品?

我們還能再造一個既有市場號召力,又有演技的“張國榮”嗎?



張國榮的十年歌手生涯

從黯淡無光到人氣巨星

新一期的《我就是演員》播出了,關於任素汐與左小青演技誰更優秀的話題引起許多人的討論,藝術片出身的宋洋與演過偶像劇的杜淳同場PK更是引起了許多爭議。

“演員”和“明星”的分別從未像今年這樣被人在意,好似身為演員在道德品質上高過明星一頭。卻不知在張國榮的時代,身為明星是一件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

張國榮就曾經在早年的採訪中強調自己是一個“star”,是經歷多年打磨才紅遍華語樂壇的歌星。唱歌唱得好的人,比比皆是,可是擁有自己獨特的形象標識,散發獨特魅力的明星並不多見。

1984年的張國榮28歲,憑藉《Monica》《風繼續吹》等歌曲在香港樂壇站穩腳跟,在媒體和大眾的推波助瀾下開啟了與譚詠麟一較高下的競爭模式。

隨著《Summer Romance》《Hot Summer》等專輯蟬聯銷售冠軍,1987年一曲《無心睡眠》入選香港“十大中文金曲”,打破譚詠麟10年來一枝獨秀的局面。


財大氣粗的影視圈,何時才能再造一個“張國榮”?


每次遇到張國榮演出,譚詠麟的歌迷便會言語相激。張國榮一方的粉絲護主心切,不時引發爭吵打鬧,甚至演變成聚眾鬥毆。那時的張國榮人氣、號召力與當今的鹿晗、吳亦凡有過之而無不及,是實打實的明星,不僅有市場影響力,還有歌曲才華傍身。

出身裁縫之家,父親為許多政商名流量體裁衣,張國榮對衣著打扮頗為講究,演唱舞臺上的造型總是引流潮流,再加上低沉性感的嗓音和俊俏風流的長相,眨眼之間便顛倒眾生。

此外,留學英國所特有的國際化視野,讓張國榮的歌曲曲風多變,具備多種元素,征服了許多日本、韓國的歌迷,甚至在大洋彼岸也有盛名。

作為歌手的張國榮,無意間為轉型演員鋪就了國際化的人氣基礎,為他日後在戛納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的大放異彩埋下了伏筆。



藝人一年接拍10部電影的香港影壇

張國榮如何留下《霸王別姬》

嫵媚風流?

1989年,被長達5年的“譚張爭霸”所擾,張國榮宣佈退出歌壇,以三十三場演唱會作為收尾。

未曾想1990年出演的《阿飛正傳》讓他獲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從此在演藝道路上越走越遠。當時的陳凱歌看完《阿飛正傳》後,對張國榮的演技十分讚賞。來自《霸王別姬》的演出邀約,讓他無法繼續在加拿大過退隱生活。

“人說貓有九條命運,而作電影演員可以超過九條命,每一部電影就是一條命。”張國榮飾演的虞姬,眼角眉梢都是嫵媚,舉手投足皆耐人尋味,從此讓“不瘋魔不成活”成為一個演員演技的最高評價。


財大氣粗的影視圈,何時才能再造一個“張國榮”?


但在《霸王別姬》和《阿飛正傳》之前,張國榮剛出道的時候,也出演過《紅樓春上春》《失業生》《烈火青春》等不知名影片。縱覽百度百科作品表,已知的張國榮作品就有58部電影,14部電視劇。

香港電影的繁榮時代,粗製濫造程度與如今的網絡大電影不相上下,如1981年上映的《失業生》,剪輯只用24小時,配音不過48小時。為了搶奪優質檔期,許多電影扎堆開拍,攝影棚日夜不歇,配角、武行都不夠用。

那時候一年接拍12部電影的張曼玉被稱為“張一打”,一天趕9個劇組拍戲的鄭裕玲為稱為“鄭九組”。

對張國榮來說,忙碌的片場生涯磨練了他的演技,也讓他對好的劇本和創作團隊求之若渴。我們如今熟知的《霸王別姬》《東邪西毒》《胭脂扣》等電影是他80年代不斷積累和沉澱的結果,也是張國榮自身選擇的結果。

當時《霸王別姬》程蝶衣的首選演員是因為《末代皇帝》蜚聲中外的尊龍,並非張國榮。只因尊龍與創作團隊在某些條款上未達成一致,而張國榮的戲裝扮相效果驚豔,才拿到這個角色。

為了拍好虞姬在京劇裡的身段,張國榮跟隨張曼玲、刁麗、史燕生等老師學習京劇,經常是上午練功4小時,下午與陳凱歌溝通劇本,晚上跟隨京劇錄影帶細心揣摩前輩們的身形,直到融會貫通。


財大氣粗的影視圈,何時才能再造一個“張國榮”?


後來的《東邪西毒》,張國榮不僅是關聯始終的角色,在沙漠裡拍攝了一年多的時間,還在王家衛資金斷流的時候,幫忙四處聯繫投資人。

眾所周知墨鏡王拍電影很慢,別人一兩個月就能拍完,他卻每一部都要耗上一兩年。張國榮連續參演《阿飛正傳》《東邪西毒》《春光乍洩》三部王家衛電影,除了導演對他的認可,更多還要歸於張國榮的淡泊名利。

在香港電影普遍快節奏產出電影的情況下,能夠心無旁騖地專注在一部作品上本就很考驗演員的心力。



香港電影輝煌幾十年

出了幾個張國榮?

大浪淘沙,香港電影輝煌幾十年,多少俊男美女曾經顯赫一時,風流終被雨打風吹去。

張國榮從1983年走紅到2003年離世,短短20年裡能留下這麼多作品,實屬罕見。這些作品既是他苦心揣摩角色、演技的結果,也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見證。

捨得為好的作品花時間、花精力,張國榮早年為了創作出《風繼續吹》,多次上門求取鄭國江先生的歌詞。拍完《霸王別姬》之後,更是長時間不能出戏,為程蝶衣的命運扼腕嘆息。

每年創作大量電影音樂作品,根據市場反饋不斷迭代精進,促使張國榮從日韓、歐美等多個國家的優秀作品汲取營養。


財大氣粗的影視圈,何時才能再造一個“張國榮”?


《東邪西毒》劇照

從歌手到人氣歌手,再到享譽國際的藝人,張國榮的成長過程是破繭成蝶、不斷突破的過程。也經歷過“小鮮肉”階段歌藝不佳的嘲弄,也經歷過電影不賣座的尷尬。

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演員和明星的完美融合。一個有市場號召力的人,同時有藝術品位和演技。一個明星明明可以輕易地獲取金錢,卻非要跟要求苛刻的導演學演戲。

但一個規模化、工業化的影視業,需要多少個張國榮?

如果所有的演員都為了一部好戲等上數年,那些工業流水線式的作品誰來演?當我們一上來就要求那些18歲的藝人成為演技派,是否要求不合理?

而且更加要注意的是,張國榮式的演技和品味是40年修煉的結果,不是一朝一夕的成就。

行業開始看重年輕藝人的實力是好事,但切勿拔苗助長。今天某鮮肉演了一部爛戲就前途無望,明天演了一部好戲就前途光明,諸如這樣的論調太過短視。畢竟風物長宜放眼量,人生路遠,道路漫長,年輕人最缺的是機會和適當的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