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玉樹 生態報國——紀念玉樹“4·14”抗震救災十週年系列評論之二

2010年4月14日,玉樹藏族自治州遭受7.1級強烈地震,家園破碎,滿目瘡痍。十年後的今天,浴火重生的新玉樹走在綠色發展的康莊大道上,山清水秀,生機勃勃。

自然界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美好家園。玉樹州生態地位特殊而重要,全境處在三江源、可可西里、隆寶湖三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中華水塔”,是我國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在災後重建中,玉樹重視綠色發展,高擎“綠色感恩、生態報國”理念,“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打造三江源頭生態名片”成為玉樹地區幹部群眾的普遍共識,決心要在保護生態、實現自我發展的同時,為三江源留存一筆循環永續的財富。

恢復元氣的玉樹不僅要發展,還要走綠色崛起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玉樹迎來了三江源國家公園、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遺產、藏族文化(玉樹)生態保護實驗區等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玉樹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不斷深化“三個最大”省情認識,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四個紮紮實實”重大要求,深入實施“一優兩高”戰略部署,把三江源生態保護作為最大的政治堅守好、最大的責任擔當好、最大的民生保障好,不斷開創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將國家公園建成青藏高原生態保護修復示範區,三江源共建共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先行區,青藏高原大自然保護展示和生態文化傳承區。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2017年7月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藏羚羊種群恢復到7萬餘隻,三江源成為全球雪豹最密集的分佈區域,黑頸鶴、藏羚羊、野犛牛、藏野驢、棕熊等野生動物種群明顯增多。玉樹州涵蓋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和瀾滄江源園區,佔園區總面積的85%,如今1.8萬人走上生態公益性崗位、吃上了生態飯,近31萬人享受到生態紅利。玉樹森林覆蓋率、溼地面積、荒漠化和黑土灘治理面積顯著提升,境內的探礦權全部退出,處理的汙水全部達到國家一級A標準,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三江之源、聖潔玉樹,讓人心生敬畏。生活在三江源頭、雪山腳下的遊牧民族世世代代葆有淳樸的天人合一智慧和怡樂自然習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刻印在他們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脈絡之中。從災難中涅槃,滄海變桑田的玉樹今後更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共生,在生態保護優先中實現高質量發展,打造為大美青海代言的生態名片,奉獻於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生態文明建設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