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義憑實力年虧165億美元,靠運氣在阿里賺的1200億不耐虧!

靠運氣和巧合的機會賺來的錢,往往會憑實力虧掉。這句話似乎正在日本軟銀孫正義的身上,再次得到了驗證。

根據截至到2020年3月末的上一財年年報,軟銀集團在2019財年的營業虧損為124億美元,最大的原因是因為軟銀集團旗下的願景基金,出現了165億美元的鉅額虧損,而主力的軟銀願景一期基金,規模是980億美元(最終超募為1030億美元),虧損率達到了16.8%。

而在一年前的2019年3月,孫正義曾表示,軟銀願景基金的回報非常非常好,高達44%,而在2019年6月,軟銀披露的數據顯示,在完成的71筆總計642億美元的投資後,得到了62%的回報(應為賬面回報)。

用2000萬美元在阿里巴巴獲得超過1200億美元收益而一戰封神的孫正義,有著更大的野心——尋找下一個阿里巴巴。並在2016年底發起、2017年5月正式成立的軟銀願景一期基金,募資1030億美元,並在2019年6月宣佈獲得62%的回報,並馬上宣稱要募集1080億美元規模的二期基金。

但在短短的半年時間,年收益從高達62%%急轉直下到虧損16.8%呢?是運氣還是投資策略的問題?雖然部分虧損是賬面虧損,但部分虧損將是實際虧損,而WeWork是軟銀願景基金虧損的導火索?

孫正義憑實力年虧165億美元,靠運氣在阿里賺的1200億不耐虧!

01 在WeWork認虧100億美元

將孫正義從神臺上拉下來的,正是其投資了百億級美元的共享辦公項目——WeWork。

軟銀和WeWork的最新消息是,雙方將會對簿公堂。原因是,在2020年4月2日,軟銀宣佈撤回高達30億美元的股權收購要約,WeWork在4月7日表示要針對軟銀撤回股權收購要約的行為提起訴訟。

撤回股權收購要約,這意味著軟銀基本上是承認了在WeWork上的投資失敗,虧損金額高達100億美元,這也構成了軟銀願景基金在2019財年出現高達165億美元鉅額虧損。曾經,軟銀集團針對WeWork拋出了一個總額為96億美元的救助計劃,隨著30億美元股權要約併購的撤回,也意味著這一救助計劃將不太可能繼續執行。一方面軟銀是及時止損,另一個方面是軟銀承認投資失誤,認虧100億美元。

孫正義憑實力年虧165億美元,靠運氣在阿里賺的1200億不耐虧!

軟銀願景基金的一切厄運,似乎是由WeWork帶來的。在2019年9月,彼時估值高達470億美元的WeWork,在申請IPO的過程中,出現嚴重的問題而被迫撤回,隨著時間的推進,問題越爆越多。

直接的後果,就是WeWork的估值出現了滑鐵盧式的下滑。到2019年11月,WeWork的估值低於100億美元,並且在經營上出現嚴重困難,獨立融資的WeWork中國在完成B輪5億美元融資估值50億美元后,在2019年底和WeWork全球一樣,進行了大裁員。

WeWork作為軟銀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應該是沒有之一,WeWork暴雷的直接後果就是,軟銀計劃中的規模為1080億美元的軟銀願景二期基金,基本上不太可能能從外部投資獲得融資了。所以,軟銀不得不拋售包括阿里巴巴股票在內的高達410億美元的資產。

WeWork開啟了軟銀願景基金投資組合的暴雷之旅,讓孫正義及其團隊不得不在其投資組合中疲於奔命去解決各種問題,並且要解決軟銀集團本身的問題,受到虧損的影響,軟銀集團的股票一度慘遭腰斬,而孫正義持有的股票質押率高達60%,也面臨著補倉的壓力。

02 即將倒閉15家企業

在4月8日,軟銀董事長孫正義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願景基金目前投資的88家公司中,可能要有15家公司會在新冠病毒後破產。但,孫正義並沒有指出是哪15家企業。

從目前的媒體報道來看,包括美版“阿里小貸”的Kabbage、連鎖酒店品牌OYO、遛狗應用軟件Wag Labs以及Sprint都陷入了困境,可能是即將倒閉的15家公司之一。而“美版拼多多”Brandless、全球衛星電信網絡公司OneWeb,都已經倒閉了,僅僅是OneWeb的倒閉就讓軟銀高達20億美元的投資金額打了水漂。美版拼多多Brandless倒是“僅”虧損了2.4億美元,是軟銀願景基金投資規模中可能是最小的。

孫正義憑實力年虧165億美元,靠運氣在阿里賺的1200億不耐虧!

即便是上市的Slack和Uber,都不能讓軟銀願景基金獲利退出,尤其是Uber,在上市後股價一直處在IPO市值下,在疫情期間最嚴重市值曾下滑到250億美元,這也是軟銀願景基金在2019年鉅虧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一些即將IPO的項目,也因為種種原因而推遲。例如,在2018年9月,軟銀中國投資商湯科技10億美元,從而使商湯估值來到60億美元,成為當時全球估值最高的AI獨角獸公司。但,2020年3月,商湯科技並沒有按計劃在港股市場上市,轉向國內市場融資。

製造獨角獸,是軟銀集團旗下基金的投資風格,尤其是願景基金的投資風格,在規模高達1030億美元下,起投金額被定為1億美元,而平均每個項目投資金額在10億美元左右。很多項目創始人在接受了軟銀投資後回想談判過程,說,軟銀的策略是超出創業者計劃的融資金額,創業者不接受就轉投其競爭對手。

也有投資人表示,其投資的項目軟銀進來了,並且在他看不到項目更多價值的情況下,項目發展嚴重有問題的情況下,軟銀仍舊願意繼續給錢,還有一點,就是軟銀喜歡當接盤俠,讓其他人套現離場,而撤回的WeWork30億美元股權收購要約也是幫5個持股人套現,這些可能都是導致軟銀願景基金出現問題的重要原因。

截止目前為止,軟銀願景在WeWork將會虧掉超過100億美元,在OneWeb直接虧掉20億美元,而Uber是賬面虧損超過50億美元(投資金額90億美元),這些都讓孫正義覺得羞愧。WeWork的教訓並沒有讓孫正義對房地產市場失去信心,在2020年孫正義斥資20億美元投資中國房地產市場相關初創公司,貝殼找房和自如。分別投資10億美元。

孫正義憑實力年虧165億美元,靠運氣在阿里賺的1200億不耐虧!

在軟銀投資阿里巴巴的過程中,一直被塑造為一種運氣:馬雲在只有6分鐘的時間向孫正義介紹阿里巴巴,在1999年獲得軟銀投資後,馬雲曾向《華爾街日報》表示:“我們沒聊收入,甚至都沒聊商業模式,我們就談論了我們分享的願景,這事情就很快拍板了”。

孫正義投資20000萬美元,在阿里集團在2014年上市時,軟銀集團擁有阿里巴巴29.5%的股票,市值一度超過1200億美元。這是孫正義最得意的投資,沒有之一。但是,在尋找下一個阿里巴巴的過程中,孫正義正在遭遇滑鐵盧。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投資有風險,創業須謹慎。

在軟銀願景基金88個項目中,只要再誕生一個阿里巴巴,孫正義都可能再賺數千億美元,在投資策略是鎖定在擁有50%至80%市場份額的公司,通過重金投資以使這些公司能夠快速地實現全球增長指導下軟銀願景基金大量投資出行公司、人工智能公司、生物科技公司、電商公司、共享辦公、經濟型酒店等。

不管將來如何,軟銀願景基金都在用千億級別美元的資金,促進了很多行業的發展,但是,不知道是否就壞在一個房地產項目(WeWork暴雷,二期無望)上了。那句,靠運氣和巧合的機會賺來的錢,往往會憑實力虧掉,會在日本軟銀孫正義的身上再次得到驗證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