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內丨關於續修家譜的幾點想法


族內丨關於續修家譜的幾點想法

樹有根,水有源。每個人都想了解自己的身世,弄清楚自己的祖源,這是人的本能,天經地義的想法。

很多人想知道自己的祖源,在有生之年為自己,更是為自己的家族多少代人苦苦追尋的目標做一番嘗試,來滿足宗親們的夙願。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其間的酸甜苦辣就不必說了,凡是經過尋根問祖和正在尋根問祖的宗親都有體會,簡要歸納如下,與大家分享:

一、要有一個志同道合的團隊。有幾個甘願為家族事業無私奉獻,百折不撓的中堅力量。通過他們把家族成員動員起來,形成合力,一呼百應。

但族眾人多口雜,良莠不齊,難免遇到阻力,不如意事常八九,有心理準備就是了。萬不可放棄,放下就很難再拿起來。切記不可單槍匹馬,意氣用事,那樣將會一事無成。只有融入家族之中,取得宗親的信任和支持,才能達到目的。

有目的的與遷出地宗親取得聯繫。最主要的是在當地查找廟碑墓誌,查閱地方誌,捕捉蛛絲馬跡,尋找有價值的線索。

在續修譜冊時人們的一般概念是遠簡近詳,增加一部分新的內容,就要刪減一部分舊的內容,文字部分各地譜冊有雷同的地方,刪減了是可以的。

但有的譜冊在世系部分也做了刪減,把無後人續譜的名諱也刪除了,特別是家族大了,想另立譜冊時,把與本支無關的前輩名諱全部刪掉,而其他支系又未續譜,就會造成空缺,對我們尋根造成極大的困難。

應該提倡雙向互動,有譜冊的家族把自己譜冊中無後人續譜的名諱世系傳到網上,便於尋根者對號入座。

要想到在歷史的長河中會發生各種各樣我們料想不到的事件。盡一切可能大量收集資料,諸多不確定因素需要去認真研究,深入探討、嚴謹考證。

因為家譜是歷史的組成部分,而歷史的本來面目只有一個,我們修家譜就是要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來不得半點馬虎,更不能隨意的胡編亂造。

如果我們草率行事,誤下結論,就會事與願違,適得其反,上對不起祖先,下誤導了後人。因此,一開始就要確定自己的目標,那就是尋根,就是找祖源。找到了祖源,目的就達到了。

再比如文化和語言環境,會出現姓名的差錯,音同字不同,字體相近發音不同等現象。還有就是有倆個名字,譜名和小名,出生時父母給起個乳名(小名),但入譜時為了規範字輩,家族給起的譜名,譜名一般不用,遷徙之後,當事人記不起譜名,以乳名或者別名落戶。你能找到的可能是譜名,要通過相關資料反覆比對確定是否為同一個人。

再者,續譜的涉及面小,耗時較短,僅本家族就可以完成,而連宗牽涉面大,耗時較長,難度太大,不能因為連宗未果就讓修譜擱淺。

在修譜過程中往往為沒有詳細完整的資料而感嘆,埋怨自己的祖先沒有給我們留下一些可供參考的資料。

如果你現在不抓緊修譜,後人再有孝心,再有能力,也是枉然。所以,決不能因為自己的失誤而給後人留下遺憾和困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