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我不是藥神》?

前段時間熱映的《我不是藥神》相信讓眾多觀影者熱淚盈眶,絕大多數有良心的公民,都為之感動和沉思。

在影片獲得高額票房的背後,一定是有什麼內在的價值規律牽引著公眾的心。在影片開始不久,故事的主人公程勇(徐崢飾)一句:命就是錢!拉開了故事的帷幕。

誰說《我不是藥神》?


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知道,程勇在一開始是一個有家暴傾向的,膽小怕事的,交不起房租賣保健藥品的,而且即將面臨離婚的中年油膩老男人。從藝術的角度上講,在樹立這樣一個處在社會底層的小生產者的形象時無疑讓人感覺更加真實飽滿。

程勇在賣保健品的期間因銷量不好,導致交不起房租,經朋友介紹認識了白血病患者呂受益(王傳君飾)。呂受益給程勇提供了一個賺錢的渠道,去印度走私白血病藥品——印度格列寧。程勇本因走私風險太大,拒絕了呂受益的建議,然而此時程勇全然沒有考慮到呂受益是一個白血病患者,他只考慮到了自己的風險和利益,所以他此時只能是一個小生產者。當程勇的父親病重需要3萬塊錢手術費而他掏不起的時候,他無奈想起了呂受益的建議,走上了走私販藥的同時,也為他走上“藥神”之路提供了動力。

誰說《我不是藥神》?


程勇的藥從印度進回來之後,一度賣不出去,但是“藥不能停啊”,再加上程勇的藥是確有藥效的,白血病患者千千萬,正版藥品又是天價……種種因素決定了,程勇的藥必定暢銷!很快,程勇不光是解決了父親的手術費問題,還因此大賺一筆,並且取得了印度格列寧的中國代理權。正當程勇的“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一個賣假藥的張長林走進了公眾的視野。張長林所賣的“德國格列寧”雖然對人體無害,但是也對病情不會有任何藥效,這是真正的“假藥”!很有意思的的是警察廳廳長與警察曹斌的一段話1.印度格列寧進入了醫療手冊了麼?回答:沒有。2.此藥品是否是走私的?回答:是。警察廳廳長:“那麼,它還不是假藥?”。這段話的有意思之處就在於我們對於藥品的評價標準是什麼。是它是否進入醫療手冊?還是是否是走私的?還是是否它真正具有藥效?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我們不能因為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或者利益關係,就給真正能治病的藥定上“假藥”的標籤!

在程勇權衡利弊之後選擇了將代理權交給賣假藥的張長林。在金錢和安逸的誘惑下,程勇第一次放下了道德和友情,但這使他痛苦和內疚。我們很清晰地記得程勇邀請大家吃散夥飯的情景。程勇吃火鍋時很真誠地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1.我又不是白血病人,我管得了那麼多人麼;

2.我也上有老下有小;

3.這不是錢的問題;

4.你們能有今天全得謝謝我。

的確,在現實面前,我們很難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當我們不是白血病人的時候,我們怎麼能體會到白血病人的痛苦呢?我們怎麼能切身體會到疾病帶給整個家庭的痛苦呢?無論是誰,在疾病面前都是弱勢群體。


誰說《我不是藥神》?


火鍋還沒有吃完,人就一個個走了:小黃毛的摔門是抱怨是蔑視;思慧謝過勇哥之後帶著悲傷離去;教父鞠躬之後說一句經典的願主保佑你之後無奈離開;這些人中最不願看到這個群體解散的是他們當中唯一一個白血病病人呂受益,他在極力勸說無果之後含淚而走,等待他的只有死亡。然後在因藥結緣的這一段時間裡,程勇也著實感受到了真正友誼的到來和流失,這讓他相比較而言,金錢帶給他的物質生活上的滿足是微不足道的。在一次次的權衡、抉擇之後,程勇終於走上了藥神之路!

當警察逼供白血病患者們說出走私的“始作俑者”時,患者們無論是出於對自己病情的考慮,還是出於對程勇的感激,總之他們堅決不把程勇供出來,因為他們只是想活下去,他們有什麼錯,這一點也打動了警察,讓他們撤銷了這一次查處。但是迫於國家制度對警察廳高層的壓力,警察們還是抓住了程勇。在這一點上,我認為警察同志並沒有做錯,因為作為執法者,的確應該秉公執法,應該堅決的站在法律一邊,出問題的不是執行者,而是不完善的醫療保險制度。如果沒有執法者的“不近人情”,試問國家的穩定,社會的秩序誰來維護,不是給了不法者更多的可乘之機麼!

誰說《我不是藥神》?


張長林在被捕前對程勇說:我賣藥這麼多年,發現這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我想說的是,“窮”真的是社會唯一的詬病麼?小編的回答是:不!如果製藥廠能夠良心定價,不賣天價藥,還是有很多人可以治得起病的。可以說很多患者之前都是正常的家庭,大多是被高額的醫療費用拖垮的!“天價藥”對於家庭的傷害不會低於毒品,因此,說“窮”是社會唯一詬病的說法一定是不正確的。

但是患者治不起病的現象是確實存在的,如何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幸運的是,影片中已經給出了答案。國家對此事件十分重視,對藥價做了最高限價的規定;將此類藥品加入了醫保,這對患者來說無疑是最大的福音。

誰說《我不是藥神》?


程勇被押送,所有病人站街摘口罩送行的場景無疑是最催人淚下的一幕了。小編在影院觀影時,整個影院抽泣聲一片,就連自認為淚點很高的小編也是心頭一顫。心情慢慢平復後,回顧整個影片看似是程勇的成長史,更像是一個國家的成長曆程。

程勇最一開始的賣藥完全是一個經濟行為,像是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在程勇和幾個朋友一起辦起了“賣藥公司”後,向其他醫院甚至其他地區的患者傳去了福音,體現了社會主義溫暖;最後,程勇倒貼錢幫助白血病患者的行為更是一個共產主義者對社會作出最大貢獻的傑出體現,他的個人行為不僅實現了個人價值,更引起了國家對醫療保險制度的反思。

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竭盡所能實現人生價值,作出對國家,對社會應有的貢獻,共產主義不會是一個夢!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做我們心中的“神”。

誰說《我不是藥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