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牽村民奔小康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春季的本康溝村,木棧道兩側彩旗迎風招展,為村裡平添了一份充滿活力與生機的意境。

近日,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扎巴鎮本康溝村第一書記多傑冉丹和工作隊員何有德穿好厚厚的棉衣,早早來到村裡的扶貧車間,他們懸掛好“鼓幹勁、穩脫貧、迎小康、控疫情——宣講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精神”的橫幅,並和村民們擺放好桌椅和村“兩委”為車間復工復產開工購買的小紀念品。

多傑書記介紹,今年的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宣講方式和以往有些不同,從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我們變換了宣講方式,從集中宣講到分散宣講、車間宣講、入戶宣講,還有我們工作隊今年新創的廣播宣講,方式更靈活了,村民們也喜歡。

上午10時,本康溝村扶貧車間裡的活動如期進行。第一書記用響亮的聲音認真為車間員工宣講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精神。聽得出來,這位從事扶貧工作近三年的藏族第一書記功課做得很紮實,宣講中結合實際、車間發展、深入淺出地講解著。

車間裡還有不少主動來聽宣講的村民,老團支書吳克倉就在其中,老吳在村裡本身就是個熱心腸,這些年黨的惠農政策越來越好,老吳家的日子也越過越好,每個月全家有近3萬元的收入,這兩年不但買了小轎車,還在平安區買了高層樓房。

老吳激動地說:“聽著多傑書記宣講,我們的心裡除了高興就是感覺更有奔頭了,黨的政策這麼好,啥都考慮我們這些老百姓,我家現在的生活比蜜還甜啊。”

曾經的本康溝村,山大溝深、土地貧瘠,是化隆縣有名的重點貧困村。如今,成了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省級鄉村振興示範點、省市縣三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近2萬元,村中的14戶貧困戶,全部實現每戶一人在扶貧車間上班,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家門口致富,具有本康溝特色的“一務工兩不愁三保障”模式。

第一書記多傑冉丹說:“2020年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駐村工作隊一定要抓住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宣講契機,做好村中脫貧攻堅拾遺補缺工作,繼續抓好志智雙扶、以及結合旅遊扶貧項目,持續鞏固脫貧成效,確保本康溝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本康溝村的哈尼福民族服飾扶貧加工車間於2月24日復工。貧困戶姚新莊說:“疫情後,知道車間能復工,我們貧困戶別提多高興了。”

在另一邊的拉昂村,由於勞動力過完春節後無法外出打工,很多村民家中的積蓄在過年時又花去一部分,在春耕備播時節,一些“老、弱、病、殘”等貧困戶家中都為購買化肥而發愁。駐村工作隊瞭解到群眾的實際困難後,趕緊走村入戶宣講一號文件精神,抓農業生產積極和幫扶單位協商溝通。

沒過多久,幫扶小組便為拉昂村全體村民送來價值3萬元的8.75噸化肥和500個口罩等防護物資,有效解決了春耕難和防護物資短缺等問題。

貧困戶有拉太感激地說:“每年到春耕時候最讓我擔心的就是買化肥的事情,因為春節過年,加上我和媳婦的醫藥費,每年開春時把兒子打工的錢基本上花完了,而且家裡還種著地,買化肥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今你們給我送來化肥,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謝謝你們”。

拉昂村駐村工作隊結合本村實際情況,主動作為,積極協調相關幫扶單位和相關部門爭取到14萬元資金,在購置了拖拉機、旋耕機、播種機、土豆種植機和收穫機各2套的基礎上再次購置收割機1臺。考慮到集體運營和管理存在的困難,以個人承包方式進行經營,承包後每套機械向村集體繳納1萬元租金,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對本村播種時每畝優惠10元,目前拉昂村農機設備已產生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