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釵的自白書:金玉緣?不,金玉債!

寶釵的自白書:金玉緣?不,金玉債!

(一)上京待選

那天,母親笑盈盈的將一個珠寶晶瑩黃金燦然的瓔珞,鄭重其事地套在了我的頸上。

好沉啊!我不解地望向母親。我素來不愛這些珠寶首飾,母親是知道的。

她解釋說,是一個癩頭和尚給了兩句話兒,鏨上了,以後要天天帶著,如此可保一生吉祥。

一生吉祥?果真能如此嗎?可憐天下父母心。

父親已經去世多年。當日父親在時,待我極好,特令我讀書寫字,以償夙願——我還有個同胞哥哥,名叫薛蟠,他在讀書上天分甚淺,又不大用功,所以父親引以為憾。

其實,我內心深處也不愛讀書識字,這,不是女孩兒本分。我之所以用心地念書,無他,以慰父懷而已。

然而父親終究歿了。哥哥鎮日遊山玩水,鬥雞走馬,而母親卻一味溺愛。

寶釵的自白書:金玉緣?不,金玉債!

某一天,哥哥打死了人!哥哥竟然打死了人!

乍聽到這個消息,母親手中的茶盞一下子掉到了地上,摔成齏粉。

然而哥哥絲毫不以為意,事情未了,他便帶著我和母親離開金陵上京了。

一路上,飢餐渴飲,曉行夜宿,自不必提。

離京都越來越近,我的心越來越忐忑:此次上京,我原是要待選的。當今聖上隆恩浩蕩,招選世家之女,以備選為公主郡主入學陪侍,充為才人贊善之職。

我的家世清白,品貌俱佳,才學出眾,然而,不知為何卻落選了。有風言風語說,是因為哥哥的緣故。我卻認為不是,要怪就怪自己不合聖意罷了。

來到京都之後,母親為了方便約束哥哥,便帶著我和哥哥投到了賈府姨母門下。姨母素來穩重和平,見到母親卻又哭又笑,足見至親骨肉之情。

寶釵的自白書:金玉緣?不,金玉債!

待敘了寒溫,姨爹和賈家太夫人史老太君便遣人來留,正中母親下懷。

從此,我在賈府的歲月便開始了。

雖然賈府上下待我們極親熱,但終究是寄人籬下,好在我隨遇而安。

(二)金玉良緣

我們被安排住進了梨香院,一個安靜小巧的院落。

令我欣喜的是,院中有一棵滄桑的老梨樹,枝幹遒勁,梨香氤氳,翠色參天。梨香,梨香,諧音是“離鄉”,很符合我失鄉的心境呢。

不過在賈府的歲月也算安逸。母親日常除了和姨母聊些家務事,便是承歡老太太膝下。哥哥呢?託姨爹的福,哥哥的官司已了,每日裡跑得不見影兒。而我,則做做針線,描描花樣,與賈府的幾個姊妹說說笑笑,便把日子打發了。

幾位姑娘待我甚是親熱,除了林姑娘。

寶釵的自白書:金玉緣?不,金玉債!

林姑娘是老太太的外孫女,她生得如花似玉,口齒伶俐,深得老太太歡心——老太太一向愛的是伶俐的美人兒。為什麼林姑娘對我如此呢?原因在寶玉身上。寶玉是老太太最疼愛的孫子,我姨爹姨娘的寶貝。他銜玉而生,自小和林姑娘一起長大,兩小無猜,感情甚是親厚。

寶玉偶爾來梨香院問母親的安,林姑娘總是接踵而至,令我心中暗笑。母親曾對姨母說過我的婚事,要有玉的,才可得配。母親說得理直氣壯,姨母若有所思,而我則有幾分尷尬,幾分惆悵。漸漸的,府中有了兩種說法,一種是金玉良姻,另一種就是木石姻緣。在寶玉的婚事上,賈府隱隱然分成了兩派。

每一次看到林姑娘,我微有歉意,但是林姑娘總愛爭風吃醋,言語刻薄,我便是個泥人性兒,心裡也有幾分惱意。我原不知道這一點,直到撲蝶那次我才知道,我並不是全然心無芥蒂。

而賈府的貴人——元妃娘娘也站在了我這一邊。在省親後的端午節禮上,隱晦的表了態——只有我和寶玉的節禮是一樣的。

母親讓我帶上了娘娘賞的紅麝串。我順從了母親的意思。此時我已然知道,母親、姨母,甚或還有鶯兒,以及外邊的那些閒言碎語,早已密密編織了一張網,我已然逃不脫,這就是我的命,我已無退路。

可這一定是金玉緣嗎?未必!我覺得更有可能是金玉債!

寶釵的自白書:金玉緣?不,金玉債!

(三)權衡利弊

寶玉溫柔體貼,卻一派天真,未必是個好丈夫。如果成了婚,我依然要替他謀劃,照顧他周全,況且他也未必聽我的勸。一定是我前生欠了他的債,這輩子才來還。

這麼幾年細品下來,寶玉與我志趣實不相投,我雖寡言罕語,卻素有青雲之志,而寶玉,卻視追求功名的人為祿蠹。林姑娘倒是與他一般思想,而這一點也是為姨母所不喜的。

寶玉,他心裡只有一個黛玉,闔府的人都看得真。唯有我的母親,她說,人的姻緣是不定的,若是有緣,隔著山南海北也能湊到一起,若是無緣,天天在一起也未必能如願。

是的,是姻緣,而不是愛。我和寶玉之間,充其量只是一點稀薄的好感,遠遠談不上愛。可婚姻不過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愛情不重要,甚至丈夫是誰也不重要,可是,為什麼我又覺得心酸?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黛玉比我有福。

寶釵的自白書:金玉緣?不,金玉債!

有時候我看著寶玉,心裡也有些許憐憫。他和林姑娘,依仗的不過是老太太對林姑娘的喜歡。可是喜歡歸喜歡,在婚姻這種利害大事上,老太太絕不糊塗。

婚姻,講究的是門當戶對,在我們這個身份,婚姻便是強強聯合,自然是家族利益第一,俗稱聯姻。而寶玉是我可以選擇的最佳選擇——我的家族也有衰落的跡象,但經濟尚好,不像榮國府,只剩下了一個空架子。梅翰林家遲遲不肯娶琴兒過門,頗有賴婚之意,便是這個原因。

想到這裡,我一陣咳喘,鶯兒趕快伺候我服下一粒冷香丸,歇息了好一陣子,才好些。我突然想起來,這冷香丸,是哥哥費了好大力氣才配成的;想起來哥哥雖然不爭氣,但是愛我的。

我不由哭了:哥哥,為了你和媽媽,我願意犧牲我自己……

寶釵的自白書:金玉緣?不,金玉債!

【作者簡介】:張桔子,山西人。自幼喜讀《紅樓夢》,願和大家一起探討。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評論和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