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6次申遺中國象棋”是弱智謠言,假新聞為何引爆輿論?

​​“印度6次申遺中國象棋”是弱智謠言,假新聞為何引爆輿論?

喬志峰

印度6次申遺中國象棋?專家闢謠:消息不實,從來沒有的事。

14日,國內媒體一篇題為“中國象棋已被印度申遺6次”的新聞登上微博熱搜前三。然而在澎湃新聞記者向業內專家瞭解情況後,卻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印度從未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過申報。

“印度6次申遺中國象棋”是弱智謠言,假新聞為何引爆輿論?

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巴莫曲布嫫指出,各締約國申報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遺產項目名稱及其所有申報材料都能在教科文組織官網查閱,其中並沒有印度提出申報中國象棋的任何記錄。而由於申報名額的限制,加之中國境內世代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無比豐富,國家層面在申遺工作中需要綜合多方考慮,並非外界所想的那樣輕鬆。(2月14日澎湃新聞)

昨天,“中國象棋已被印度申遺6次”的謠言引發網絡狂歡,讓不少國人大大揚眉吐氣了一把,也大大義憤填膺了一把——看吧,我們老祖宗創造的東西,那都是好玩意兒啊,連洋人也要搶呢。這些洋人,自己家的祖宗沒本事,卻來蹭別人家的,太無聊了,太無恥了!

可是,這卻是個謠言,並且是個很弱智的謠言。有媒體甚至稱,印度申遺有他們的歪理:中國象棋裡有象,而大象是起源於印度,所以中國象棋也是印度來的。聯合國反對的理由很簡單:“漢字認識不?”有的專家,還煞有介事販賣起了陰謀論:“印度拿中國象棋做文章,其實是下了一盤很大的棋。 他們也知道申遺中國象棋肯定通不過,畢竟棋子上面的漢字是無法繞開的。因此,印度申遺中國象棋更想向世界傳達的還是象棋印度起源論。即便申遺被拒絕了,印度也佔了先機,別人想申請象棋的相關非遺必然就繞不開印度了。就像下棋一樣,對手一步看似毫無意義或者甚至荒誕的招法, 往往背後卻藏著深遠的想法。 ”這些毫無根據的說法大行其道,真讓人替某些媒體和專家的智商捉急。

但凡稍微有點常識,去教科文組織官網上查一查,立馬就能發現事情完全子虛烏有。只不過,鮮有人願意去這麼做,要麼是缺乏常識,要麼是懶得動手、懶得動腦,要麼就是明知是謠言,但認為畢竟是“揚我國威”、增強民族自豪感、引發國人“同仇敵愾”的正能量謠言,藉機炒一把也挺好的嘛。

如果說某些網友缺乏專業知識和科學素養,屬於“不明真相的群眾”,可那麼多媒體,能否有點專業精神呢?有媒體造謠,還有一大幫媒體不分青紅皂白一哄而上跟著熱炒,丟不丟人?現如今媒體的公信力每況愈下,怪誰?(喬志峰在各大平臺都有賬號,抄襲、複製必究!)

造謠,是要負責任的。但基本可以肯定,這樣的謠言不會遭到追究。原因很簡單:1,謠言的源頭,是媒體,並且有數不清的媒體為之推波助瀾。“官窯”出品,一般是不追究的,這跟動不動就拘網友大不相同;2,前邊也說過了,這是正能量、激發民族自豪感的謠言,即便是造謠,出發點也是好的嘛。

並且,造外國的謠,是安全的。印度雖然躺槍充當了一回墊腳石和“反面角色”,但他們沒有“犯我大印、雖遠必誅”的光榮傳統和豪情壯志,不大可能因此不依不饒、大動干戈,連派愛國網友“帝吧出征”都不會。說不定,還會將此看作一次弱智的遊戲和笑料,饒有興致圍觀一番,然後笑眯眯地感慨:這些人,太有意思了嘛,自嗨也能到高潮哩。

說點題外話。

曾幾何時,在博客和論壇時代,寫時評的人,是各大網站爭搶的對象,越敢針砭時弊、寫得越有深度就越受歡迎。後來,情況變了,寫時評的人為了謀生開始分化。有的,靠寫作無法生存,不寫了,去幹別的掙錢的門路了。有的,還在堅持寫,但只是業餘愛好,不再當成養家餬口的工作。也有一部分精明伶俐之人,轉變了寫作的方向,專門寫國際時評,搖身一變,似乎成了“國際問題專家”,混得風生水起,收入也豐厚得很,甚至還得到了相關方面的肯定,進入了“正能量名單”、登上了“大雅之堂”。

一開始,我感到很奇怪,明明是既不懂法律又不懂社會學或者乾脆什麼都不懂的傢伙,連句話都說不囫圇,咋就突然研究起國際問題了呢?找來幾個人的所謂文章虛心學習了一下,發現了其中套路。文章內容,無非是大篇幅地改寫一些新聞,然後不疼不癢說幾句模稜兩可的幼稚套話,就算一篇國際評論了。當然,他們也有兩個強項,一是起一個驚悚吸睛的標題,比如嚇尿嚇哭之類;二是必須喊幾句煽動性的口號,挑動情緒。有了這“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殺手鐧,就可以好整以暇、心安理得地收割流量、收智商稅了。

都是些什麼玩意兒!什麼樣的土壤,才能長出這種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