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手記》和《墮落》:相似的悲劇背後,旁觀者欺凌有多重?

《地下室手記》是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1864年時發表的中篇小說,其所蘊含的哲理及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及其精神價值,直至現今依然被人們銘記。

而《墮落》是法國作家加繆在步入中年時期的作品,也是加繆的處於人生低谷時期寫作的一部小說。

《地下室手記》和《墮落》:相似的悲劇背後,旁觀者欺凌有多重?

《地下室手記》與《墮落》

這兩部小說的寫作時間,幾乎相差一個世紀,但是其所表現出來的精神品質及其對於社會中普遍存在的“旁觀者欺凌”現象更為深入的挖掘,對於被欺凌者的生存狀態的揭示極為深刻。

對於每一個現代人如何去規避被“旁觀者”欺凌,和如何避免成為“旁觀者”欺凌他人,這兩部作品殊途同歸,給予了深刻的關注與分析。

1.不同的身份背景,相似的旁觀者欺凌

在《地下室手記》之中,有一半的篇幅,都是由主人公的內心獨白構成,而另一半則是主人公對於自己生活經歷的一些回憶。也讓我們明白了主人公為何到了自己人生的最為低潮的狀態。

《地下室手記》的主人公是俄羅斯彼得堡的八等文官,智商極高,但是心性敏感——在他的自白之中,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他對於自我的不斷的反思與內心的矛盾。

①形形色色的外界旁觀者的嘲弄,使他對外界產生恐懼與仇恨

故事開頭,就有著令人迷惑的疑問:主人公於年輕時獲得了過世的遠方親戚的遺產之後,便辭職隱居在地下室中。

他為什麼要隱居在地下室?他的人生為什麼只剩下了逃離?

這些問題的答案,在小說的下半部分有了更為詳細的描述。

《地下室手記》和《墮落》:相似的悲劇背後,旁觀者欺凌有多重?

陀思妥耶夫斯基

自小失去父母的主人公,沒有獲得更多的家的溫暖,這種缺愛的經歷也使他的性格極為孤僻,對於自我的強調,與他人相比更為嚴重。

而在學生時代,主人公身上的貧窮與懦弱的標籤,使他遭受的外部惡意及嘲弄更為嚴重。

更往後,脫離學校的主人公在工作的生涯之中也因為其貧困和卑微被自己的同事,甚至被社會上的各色人等嘲弄和鄙視。

長期遭受有色眼光待遇之下,主人公對於自己的生命,對於自己的自我,產生了懷疑,也使他對於外在的環境及其社會產生了深刻的仇恨。

逆反心理佔據了他的心靈,它通過遠離的方式,去追求躲避這一切的途徑。

在第一部分的內心獨白之中,《地下室手記》的主人公對於自己的人格產生了懷疑,在生活中表現出了許多矛盾的地方:

  • 他想表現的跟社會上那些具有惡意的人一樣兇狠,但是內心卻無法原諒自己的虛偽。
  • 他意識到,美好的世界在外界之中真正存在,但是卻又擺脫不了自己黑暗的自我剖析。
  • 他又想講那些侮辱與鄙視他的人進行報復,但是卻又對自己產生了惡意感到難過。

在矛盾之中,主人公的自我剖析顯得更為的獨特而又具有破壞力,對於每一個人的生命也具有著沉思價值。

②見死不救的罪惡感,使克拉芒斯遭受了旁觀者的“審判”

另一方面,《墮落》這部作品的極大篇幅也是由主人公克拉芒斯的自我傾訴構成。在這部作品之中,依然有著類似於《地下室手記》之中主人公的內心自我矛盾及其對自身存在的懷疑。

克拉芒斯的生活同樣擺脫不了一次又一次的嘲弄及其迫害。內心的矛盾在這兩部作品中表現的都極為相似。但是不同的是,克拉芒斯親眼見到少女的投水自盡卻充耳不聞,才使他在一次又一次的精神上受到自己心靈的鞭打——背後是見死不救的罪惡感。

與《地下室手記》的主人公不同的是,克拉芒斯一直在聽到莫須有的“笑聲”。在“笑聲”之中,他感受到了整個社會、整個人類群體所給予他的迫害和審判。

《地下室手記》和《墮落》:相似的悲劇背後,旁觀者欺凌有多重?

加繆

在“笑聲”之中,克拉芒斯一次又一次的懷疑自己的感官知覺。也使他一次又一次的想起那個自盡而死的溺死者。而克拉莫斯背後是加繆自己在生命之中收到的那些不公的評價及其羞辱。

寫作《墮落》的時候,加繆與自己的昔日好友薩特產生了激烈的衝突。這場衝突之中加繆徹底的輸給了薩特——那些共同好友都站在了薩特那邊,而沒有支持加繆。

在公眾之下的當眾出醜,使加繆感受到了精神上的迫害,及其周圍圍觀群眾的幸災樂禍。

精神迫害最為嚴重的,並非是外在的身體上的傷痕,更多的是來自於圍觀者,來自於迫害者,來自於那一雙一雙的冰冷的眼神之下,對於一個人內心更為深刻的孤獨與迫害。

《墮落》之中,克拉芒斯受到的旁觀者和其他人的一次又一次嘲弄的笑聲,《地下室手記》中出現的一次又一次旁觀者的輕視,來自於同學,來自於同事,來自於所有人的輕蔑,讓兩個主人公在不同的著作,在不同的時空之中,產生了對於自己精神的懷疑,對於自我的深刻的懷疑。

懷疑背後,是旁觀者的惡意及其輕蔑。

魯迅曾說,最可怕的,往往就在於旁觀者的冷漠,那些看著自己同胞受到迫害時,依然無動於衷的眼神,對於人性的顛覆極為的深刻。

2.不同的最終結局,相似的心理傾向

在《地下室手記》及《墮落》之中,兩個主人公終其篇末一次又一次的追尋著被社會所接受——越是無法被同等看待的人,越是渴望著被平等看待。

①被旁觀者迫害的主人公,向更弱者進行迫害

在《地下室手記》之中,主人公的矛盾的自我認知,在於他人的交往過程之中被更為深入的表現出來。

在被鄙夷的同時,長期壓抑之下所形成的強烈自尊心,讓主人公的心裡,產生了更為深刻的逆反——越是得不到,就越是拼命的去爭取,以至於達到了精神癲狂的程度。

例如就像他從西蒙諾夫那裡得知,要為升遷的同事舉辦踐行會餐的時候,知道眾人都不想讓他去參加,也覺得不讓他去參加對於所有人都好,但他還是依然主動的,甚至像是搖尾乞憐般的去要求參加這場晚會。背後是他對於受到他人尊重的渴望和扭曲的被承認的心理。

在那場晚會之上,所有的晚會嘉賓都瞧不起主人公。他的內心衝突在這一刻產生了巨大的被侮辱的感受。

《地下室手記》和《墮落》:相似的悲劇背後,旁觀者欺凌有多重?

陀氏及其手稿

在嘉賓都避之不及與他同在的時候,主人公敏感的自我在這一刻忽悠的冒出頭來。

就像他把自己的靴子踩的咚咚響的那一刻,是他無法躲避的那些來自周圍旁觀者的惡意,和產生的反抗。

人群給予他的除了惡意,什麼也沒有。

但主人公卻在另一方面,在比它更為受到迫害的人群之中,追尋內心的滿足。

他與麗莎的相遇,就是這種扭曲滿足的呈現。對麗莎描述淒涼的紅塵女的下場的時候,他獲得了內心比他人高貴的心理的滿足,但是,在麗莎看見他的生活一團亂麻的時候,瞬間又掉落到了無盡的深淵——他的生活還不如一條癩皮狗。

無論是作為被迫害者,還是作為主動去尋找不如自己的人尋求自尊心滿足,他都無法獲得,他找不到自己真正具有著真實性格的自我,而迷失在了那一次又一次的歇斯底里的打擊中。

②贖罪者走向法庭之上,克拉芒斯作為迫害者加入審判方

《墮落》的主人公克拉芒斯也是如此,在無法再社會之中得到自尊心滿足的他,試圖通過女人的懷抱去逃避內心深處的追問。

他以為自己已經大病初癒,但是卻在誤認黑點為溺死者的時候,他終於明白,內心審判無法使他真正獲得心靈的自由。

克拉莫斯最後尋找到了什麼出路?

他選擇作為迫害者加入迫害的一方,通過一次又一次對於自己和那些旁觀者的同化,去解脫內心情感追問的審判。

《地下室手記》和《墮落》:相似的悲劇背後,旁觀者欺凌有多重?

加繆

克拉芒斯為了擺脫那種一次又一次的迫害,急忙的要加入他們的陣營,通過自己的迫害的手段,去進行更多的無辜人的精神迫害。

他的審判是最為徹底的逃避,也是最為徹底的改變。

他和《地下室手記》的主人公不同,他沒有徹底的走入地下,獲得寄居者的平靜。而是通過與迫害者的深入重合,去尋找被承認的快感。

他不想成為在法庭之下坐著的“被審判者”,他試圖以自己的躲避及懺悔,來作為法官站在法庭之上,去審判其他人。

他無法躲避那一次又一次來自於溺水女性的呼救,只能通過使自己的心靈獲得良好的自我感覺來去踐行自己的解脫。

3.旁觀者欺凌下,主人公破碎的自我認知

在《地下室手記》之中,麗莎的出現,是對於主人公的一場救贖,是期盼拯救的黑暗之中唯一升起的亮光。

但是主人公並沒有接受麗莎的拯救,也沒有勇氣再去思考自己和世界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他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躲避人世間的迫害及其陰暗之後,在地下的一個角落中自生自滅。在自我一次又一次的懺悔及其矛盾之中,渾渾噩噩的活著。

而對於《墮落》之中克拉芒斯的拯救,卻陷入了另一個極端。

《地下室手記》和《墮落》:相似的悲劇背後,旁觀者欺凌有多重?

“旁觀者”

他發現自己無法拯救自己的靈魂,也無法逃脫溺水女人帶給他的罪惡感。他試圖通過追尋他人的罪過,來去使自己得到解脫。

他從一個“被審判者”嘗試搶下法官的審判錘,作為審判者加入冰冷的目光之中去進行更為繁多的無辜人群的審判。

兩個人的選擇不同,最終結果也不同,但無法避免的是他們都陷入了極端的錯誤之中。

最終,他們的內心衝突無法被平復,也無法重構一個健康的自我,世界就像是一個巨大的牢籠,將他們捆綁在原地,無法追尋出路。

結語:面對旁觀者欺凌,要站起來勇敢說“不”

自我認識的路途極為漫長,也沒有一個光明的結局,美好僅僅存在於想象之中,更多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人格悲劇之後,對於現存社會的失望。

或許每一個時代都不是最好的時代,也不是最壞的時代,僅僅只是相似的時代。

社會對於個體,對於那些不一樣的個體的惡意,從來都存在。

而如何解決這種問題,依然需要每一個人去反思,我們所能做的,僅僅只是不去加入旁觀者,不去以冰冷的目光看待那些不同的人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