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头条三个月,粉丝767,总收入100元,想说爱你不容易啊

入驻头条三个月,粉丝767,总收入100元,想说爱你不容易啊

怀揣着学习知识、提高水平、增加收入、贴补家用、实现价值的梦想,我于1月8日正式注册头条,加入了创作者的行列,在这个开放而又广阔的舞台上放逐自己的梦想,耕耘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渴望铸就自己的一片辉煌。

在这为期三个月的探索中,我充分利用体制内空闲时间相对多的优势,积极投身头条创造中去,不断学习各种创作技巧,反复钻研写作手法,努力运用到实践中去,学以致用,前后累计创造了大大小小187篇文章,总阅读量86.8万,其中10万以上阅读量1篇,5-10万阅读量5篇,1-5万阅读量9篇,其他反响平平,共计收获粉丝767个,总收入100元。

临近入驻头条百天之际,盘点总结自己的创作历程,有惊喜,有失落,有收获,有不足,有所长,有所失,酸甜苦辣聚合在一起,内心里五味杂陈,一一列陈如下。

入驻头条三个月,粉丝767,总收入100元,想说爱你不容易啊

一、入驻以来的收获

一是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本以为自己是个专业材料工作者,有着较为丰富的创作经验,可以在头条发挥优势,大展身手,寻找到自己的发展目标,成就一番事业,可以像网络大咖一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开创事业之外的另一种辉煌。熟料,看人干活易,自己成事难。写起来才发觉自己无论是立场、观点、见解、思路还是文笔功底实在是差之太远,有如云泥之别,越写越觉得不足,激发了自己见贤思齐,不懈攀登的热情和冲劲。每天看头条,学头条,写头条,就成了我的必备功课。

二是拓宽了视野。网上人才济济,很多网友才华横溢,妙笔生花,创造出了思想性、文学性俱佳的作品,让长期囿于专业材料,思维有些固化,认识有所局限的自己眼前一亮,看到了有别于自己,不一样的观点和看法,品味到营养丰富的精神大餐,走出了坐井观天、盲人摸象的误区,视野为之一宽,境界为之一高,对今后的人生成长进步增益良多。

三是增进了友谊和共识。承蒙网友的关心错爱,有几篇小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欢迎,阅读量数万。不少网友在评论中留言,就共同的话题与兴趣进行沟通探讨,通过网络这个桥梁,我们相会、相识、相知,成为了素昧平生的朋友。在这里我们开诚布公,直抒胸臆,各抒己见,没有世俗的虚伪和假象,没有功利的心机和钻营,大家有一说一,实事求是,真挚而又热忱。

二、失落之处

一是自信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入驻头条之初,雄心万丈,斗志昂扬,一心想要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闯荡出一番作为出来,证明自己,证实自己。也看到了很多前辈们晒出的成绩单,个个成绩斐然,卓有成效的,令人眼馋。熟料看人下棋跟自己下棋根本不是一回事,看着别人闲庭信步般游刃有余,自己一试身手却是举步维艰,一波三折的,时至今日连兴趣认证都没过,更别提原创了。相形见绌下自己的自信心确实受到了打击,不敢也不想去做认证了。

二是实际收益寥寥无几。三个月了,只收获了767个粉丝,创作收益勉强百元。这个收益与自己的热情付出,花费的时间、精力和心血完全不成比例,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为了创造出一篇文章出来,连构思加敲打出来平均要花上三到四个小时,才能达到让自己稍微满意的程度。而且创作过程中本人亲力亲为,孜孜不倦,只做创作者,不做搬用工,个中滋味大家感同身受。看到别人动辄月入数千、数万,收获满满,内心里充满惆怅和郁闷感。郁闷自己为何不能像别人一样可以一挥而就,倚马千言,创作出万众瞩目、受人热议的文章来,回馈自己的付出和心血呢。经常是今天有篇稿子上阅读量了,一度信心满满,跟打了鸡血似的兴奋异常,感觉窥到了门径,隔天又从天上调到了地下,陷入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让人心情低落到极点了。

三是越发感觉到才思枯竭。虽然我现在还没有通过兴趣认证,可是规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的创作思路和方向,自觉不自觉的按照一个领域通到底的原则从事日常写作,把目光聚焦在职场中,围绕着职场中的是是非非编写文章。创作初期可以信手拈来,把以往的经历、想法、观点记录下来即可,稍加修缮即可成文。可是随着时间一长,持续的输出让大脑空空,感到才思枯竭,江郎才尽,再也无法像初期那样轻松写就,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构思作品,编排骨架,结果也往往不尽人意。

三、自己的感悟与体会

一是领域垂直创作很难。头条要求创作者保持领域垂直度,打造文章的专业化和权威化,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在实际创作中要想坚持实在是很难。绝大部分参与者都是资质平平、见识一般的普通工作人员,没有那么博大宽广的视野,没有深邃精准的见解,没有深入的实践与感受,纵然有心想在某一领域深耕厚植,做深做透,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那么多的素材可挖掘使用。自我感觉头条创作者尤其是图文创作者中,体制内人士应该占据较高比重,是骨干和灵魂性人物。因为只有体制内人才能有更多的时间投入,也有较高的文化水准,也就是有才又有闲。不过体制内人员有个通病,那就是职业固定,很多人一辈子一份职业干到底,没有多少跳槽和流动的机会,时间一久,思维模式和视野观点逐步固定化,见解认识逐步收缩,如何能做到在这么狭小的范围内持续不断的输出,而且是精品力作?也许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做到这一点吧。

二是敏感字审核让人畏手畏脚。

相信绝大部分创作者都是有职业自律的,没有人愿意也没有人敢僭越政策红线,挑战道德法治底线,在创作过程中肯定都是精心打磨,反复研读,避免犯忌的。可就是这样还是不免触犯禁忌,让人有苦难言。有时候自己辛辛苦苦数个小时好不容易编成的一篇小文,满怀期待地发布出去,结果却被原路打回,心中的那份痛苦郁闷无法言表。为了避免犯忌,相信不少创作者在遣词用句方面瞻前顾后,畏手畏脚的,避免被误判误解打入冷宫,这无疑会制约了文笔水平的发挥。希望平台能对我们这些创作者更宽容些、更理解些、更关怀些,多给我们一些修正弥补的机会,让我们能够及时修正完善我们的作品,呈现出更多的精品力作出来。再伟大的文学家也都是从小学生成长起来的,多一点宽松,多一点空间,多一点自由,会成长的更快一些。

三是推荐机制令人难以琢磨。为了提高自己的推荐量和阅读量,我也一度研究推荐机制,学习前辈们的观点和看法,并不断实践,结果发现,这种努力往往事与愿违,白费功夫。因为你根本抓不住关键字,根本别想在上面投机取巧,攀越捷径。也曾经创造出一篇阅读量较高的文章来,心中充满兴奋喜悦,以为找到了窍门和路径,可以一往直前了,结果第二天就打回原形,让你的心情跌宕起伏,上下不定。有时候你呕心沥血创作出来自己引以为傲的作品,结果投放上去反应平平甚至无人问津,而有时自己纯属应付涂鸦之作,结果却反映良好,这种反差让自己不仅纳闷,是不是该换个思路?

四是要有良好的心态参与其中。通过这三个月来的实践发现,平台虽然门槛较低,人人皆可参与,可是要实现在这平台上获得良好的收益,甚至养家糊口,难度远非想象,能做到这一点者寥寥无几。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要放弃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抱着学习和游戏的平和心态,积极参与其中就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