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被重视的边缘单位,在地区考核中连年倒数,如何改变?

一个不被重视的边缘单位,在地区考核中连年倒数,如何改变?

都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一朝入错、嫁错可能就是一辈子,任你雄心万丈,付出再多,对方始终水波不兴,不为所动,没有丝毫改变,让你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白费功夫,在屡受折磨、遍尝艰辛后,只得暗自叹息,接受现状,自己选择的,再苦再难也得前行,没人同情,没人怜悯。

不知道我是不是入错行了,反正现在陷入了泥潭之中,无法脱身了,只能与之共荣共损了。原单位是个不被重视的边缘单位,合并到新单位后成为了边缘科室,根本不入领导的法眼,除了必要的工作安排外,大领导都对我们这个单位或者科室视而不见,基本上不闻不问。我们这条块的业务工作在整体百分制考核中只占零点零几分,可以说忽略不计,无足轻重。其他同级单位也没几个把我们单位当回事的,经常是副科级领导干部舔着脸和人家股级干部探讨商量,我们自己都深以为耻,倍感不平。可现实就是这样,没办法,谁叫你没权没势呢?

最近几年我们单位或者科室也是业绩寥寥,平淡无奇,没有任何出彩之处,连续多年考核位列地区倒数,让领导人大为光火。几个月前,领导人在合并后的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对我们条块工作进行了严厉批评,指出全局整体工作在地区位列第二,各项工作遥遥领先,唯独我们条块连年倒数,拉了全局工作的后腿。此言一出,让坐在台下的我们面红耳赤,如芒在背,坐立不安。这种羞辱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刻骨铭心的。

可是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条块工作连年倒数,这是我们希望和想要的吗?一个从不被重视,不被关心,什么扶持都没有的边缘单位或者科室,就凭着良莠不齐的几个人能翻起什么大浪?创造什么奇迹呢?把责任都推卸到我们头上是否有失公允,有失偏颇呢?

十几年前,我们原先局也一度辉煌无限,系统里人才济济,机关及下属单位有百余口人,各项工作红红火火,有声有色,亮点纷呈,是地区行业翘首。单位领导人也个个能说会道,八面玲珑,与省、市机关及乡镇关系良好,配合默契,上级机关也多次我们这里搞试点、试验或者举办大规模现场会,影响甚广,名声在外。

然而没过几年,受政策调整转向等多种因素影响,单位运行急转直下,陷入举步维艰的艰难境地。三家下属单位相继破产倒闭,40多名编外人员下岗回家自谋出路,单位原本和谐稳定的工作局面就此打破,陷入整天和下岗人员争执矛盾之中。单位福利待遇大幅下滑,优秀年轻人员纷纷展翅高飞,加上年龄到杠人员二线,机关及下属单位人员由百余口下直降到20余人,成为整个地区中人员数量最少的一个。加上长期人员断档,新老无法交替,致使每个科室只有一名工作人员,说是科长就是科长,说是办事员就是办事员,反正就是一个人,这种局面造成单位业务能力急剧下降,除了维持日常工作外,实施重大项目已经力不从心,难以为继了。

八年前引爆的职场地震,给所有人员带来了强烈的思想震动和冲击,打击了大家干事热情,由以往的斗志昂扬,敢想敢干,奋力开拓,变成了延续至今的得过且过、敷衍塞责和明哲保身,从创造性、自主性开展工作转变成被动工作,应付了事,能少干就少干,能不干就不干,能推脱就推脱。说咸鱼也罢,说佛系也罢,大家不约而同形成了共识:事情是公家的,责任可能是自己的,出力不讨好,何必呢?

以前每到重大节日,领导们总要到上级机关跑跑,联络下感情,加深下友谊,增进下认识,大家都懂的。这样的感情联络早已寿终正寝了,谁也不想为了公家事,让自己犯错误,把自己往枪口上撞。不跑不送的结果是,感情一天天冷淡疏离。位次是干出来的,更是协调出来的。为此年度考核位次逐步下降,直到现在降无可降。

也曾经有新任领导人热血澎湃,想烧几把火,改变下单位的现状和人员的精气神,打破这种死气沉沉的氛围,结果都铩羽而归,整天和下岗人员斗智斗勇都纠缠不清,遑论其他?领导人的热情很快在大领导的冷遇和不待见中消失殆尽,维持现状,不至于恶化,平稳过渡就成了领导的新目标。在这种氛围和环境中,能有改观才见鬼呢!

如今并到了新单位,原本还有一点可用之处的人员被再次分流,业务科室只保留5个人,其中一个52岁,一个新来的28岁,一个下岗12年再就业人员,加上另外两个业务人员。就单凭这5个人,要撑起原先一个局的业务工作量,还要保持进步,创造辉煌,出新出彩,不知道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