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散記


武陵源散記

之所以有人認為湖南武陵源與陶淵明的"桃花源"有些瓜葛,是因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裡面有"晉太元中,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的描述,加上歷代許多文人墨客都紛至沓來,賦詩弄詞。把個武陵源寫得雲遮霧繞,浮生若夢。

但當你到了武陵源,你會發現武陵源屬世外空山不假,但氣勢磅礴,仙氣蔚然。它不是夾岸數百里,落英繽紛,芳草鮮美那種不知魏晉的怡然之樂,而是濃墨丹青、縱橫往古、四海八荒唯我獨尊的自然王國。

這裡的景色野、奇、險、秀、幽,美不勝收。在橫亙綿延的武陵源風景區,最令人震撼的是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裡那些稜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以及深谷、溶洞、絕壁、方山、平頂等經億萬年侵蝕形成的奇特的地貌景觀。數千多個像被上帝的刀斧削過一般的巨大石峰拔地而起,手持利劍,直插雲端。又如同一列列出徵在即,視死如歸的將士組成的強大的熱血軍團、當這些獨一無二的石峰匯聚成一片巨大的星空,在雲霧中像萬億年前深海中的大鯨破浪起伏,奔騰著撞擊你的眼簾時,你會在靈魂深處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類漫長的進化與演變。

武陵源的山峰、石林、溪流、樹木、房舍、田園終日山風繚繞,那些雲霧、雲海、雲濤、雲瀑、雲彩變幻莫測、隨心飄散,像個白雲的舞臺飛光流彩,訴不盡那四季輪迴,天上人間。

武陵源散記


你身在其中,會真切的感受到它的滲透,它的流淌,它的綿延。這些幾萬年的光陰聚集了武陵源從盤古起始,鴻蒙開篇時的山氣,從而山崖跌宕,水影婆娑,草木繁盛,綿延不斷。如遇夜雨、如遇晨曦、如遇明月、如遇瀑布,如遇白猿嘶吼,眼前更是氣象萬千,流連忘返。

在武陵源,雖然山峰峻險,但你完全沒有攀爬登頂的慾望,只是想不經意的溜達著,走過腰肢寨,金鞭溪,黃石寨, 天門山,一層一層撩開它的溼漉漉的面紗,一次一次感受它的美麗和壯觀,慢慢走到它的源頭、它的終點。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走累了,坐在溪流邊,看水中的倒影,望山中的雲霧,聽清冽的風聲,想自己的心事,思緒隨著那些隨心所欲的山氣變成一個個時間的片段,瞬間大腦如同那些幾億年幻化成型的奇石,不知今夕何年?就如同喝醉了酒,只想偷得浮生半日閒,把許多平素裡放不下的俗事融化在此山深處,尋天得道,飄遙成仙。


武陵源散記


武陵源散記


據說有的旅人來武陵源,是想考證武陵源是否是桃花源。武陵源有一付著名的對聯,上聯:竊怪當日仙人,獨思漁夫;下聯:遍尋此中村落,不見桃花。這應該是用來作答眾生的。不過大多旅人都不認真看這付對聯,也不因此停下自己的腳步。

古人云: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誰能說在這個武陵源的白雲深處,沒有一棵三生三世的桃花樹呢,也許只是我們還在追星撥雲的路上,尚未抵達而已。

塵世炎炎,獨此山清涼。眾人與其說是來武陵源尋桃花源以了心中疑問,不如說是尋找各自心中的福地仙山為人生快事,在雲霧繚繞中,感受歲月靜好,祈福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有良田美池桑竹便足矣,何必問武陵源是不是桃花源呢。

是為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