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太喧囂,我寧願安靜的去啃老

世界太喧囂,我寧願安靜的去啃老

1

23歲,你在哪裡,在幹什麼?

是奮鬥到感動自己,還是和某種遙不可及的執著在死磕。

23歲,坂井玉子大學畢業。

主業:啃老。

副業:睡覺、看漫畫、打遊戲、發呆。

玉子爸爸開了一家體育用品店,日復一日的翻一著“營業中”和“準備中”的牌子,同樣的,還有客人腳底下“welcome”的墊子。

玉子理所應當的享受著啃老的過程,當然,她也有“動動手”的時候:

1.換下舊掛曆,掛上新的迎接新年。

2.去便利店買自己愛吃的零食。

世界太喧囂,我寧願安靜的去啃老

玉子不動的時候居多,和她爸爸一起吃飯的時候,喜歡看看新聞節目,然後很快關了電視,很稀鬆平常的說:這個國家太糟糕了,隨即開始面無表情的吃飯。

玉子爸爸剛喊完“我要開動了”,看著不求上進的玉子厲聲說:不是這個國家太糟糕,是你太糟糕了,你難道就不能出去找份工作麼?

玉子用大聲吼強烈抗議父親的

週而復始,玉子重複著自己的單調生活。

春夏秋冬,她反思著自己的一勞永逸,卻還是下不了決心走出去......

世界太喧囂,我寧願安靜的去啃老

2

電影《不求上進的玉子》就講這麼一個死宅啃老的故事。

而且為了特意突出宅,還有幾個耐人尋味的小細節:

1.玉子偷偷寫自己的簡歷,寫到特長,她有點遲疑,最後寫出來的是:觀察人類。

2.片中大量父女二人吃飯的鏡頭,玉子爸爸在廢柴女兒的啃老作用下,竟然練就了一手好廚藝。

3.玉子騎自行車碰到了自己的大學同學,她刻意躲避還是沒能成功,硬著頭皮寒暄。

4.宅也要美美的,玉子的Tony理髮師並沒有按照她的心意剪出很潮的短髮。影片結束時,她又束起了馬尾。

啃老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不僅僅是影片中的日本,我們國家也很普遍。電影想表現這個群體並沒有用很沉重的方式,而是用日常視角娓娓道來。

豆瓣網友評論:好像什麼都沒說,又好像什麼都說了。

世界太喧囂,我寧願安靜的去啃老

影片最後,玉子爸爸開始要和一個離婚的女人約會了,正式和玉子提出該走出這個家了。

玉子去偷偷試探那個女人,她講爸爸的壞話,說他腿毛長的嚇人,喜歡做飯,尤其特別強調,一個男人竟然喜歡做飯。

那個溫柔的女人,開了一家培訓班,專門教人組裝手環和項鍊。聽到玉子這麼說,自顧自的笑了,她覺得這個男人很有意思。

玉子覺得不可思議。

3

所以玉子覺得她老爸肯定很快就淪陷了,當然她也理解他,她翻日曆的時候翻出來一組裸體畫報,綜合起來,她知道該給父親自己的生活,也開始審視自己。

直到影片結束也沒具體告訴我們這個啃老族到底走出去沒有。

大量的生活片段貫穿始終,掰開揉碎的細節告訴我們,啃老意味著你要日復一日的被日常“煎熬”。

世界太喧囂,我寧願安靜的去啃老

世界太喧囂,我寧願安靜的去啃老

玉子的大學同學滿懷希望的去找工作,可最後玉子卻看到她帶著所有行李在火車站牌下哭。

玉子隔著道路遠遠的看了她一眼,騎著自行車緩緩走了,他背對著同學擺擺手,越騎越遠。

如果努力爭取還是換不來希望,那我寧願自己繼續啃老。

看到這裡,突然有點明白,很多時候,啃老也是一種“將心比心”的循環心理,反正努力我沒結果,不如就認真的待著。

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躺下,好像也不無道理。

我才23歲,我可以有大把的時間去浪費呀,啃老而已,沒關係呀。

4

柴靜在《看見》中說:“批評你不可怕,對你失望才可怕。”

電影中,玉子的爸爸每天辛苦的打理店鋪,還要照顧這麼一個不求上進的女兒,時不時的還要承受一下玉子的抱怨。

看到女兒無所事事,他經常要靠酒精來麻痺一下自己。由一開始特別憤怒的拍桌子,轉而慢慢收起了批評。

他不在批評她了,他的失望接踵而至。

不過好在,最終玉子是有走出去的打算了,她一面吃著冰淇淋,一面歪著頭曬太陽,她很隨意的和自己的說著這些,影片慢慢的就結束了。

我知道,電影的結局是追求一種美好的,但是,我知道現實不一定這麼美好。

不然就不會有那麼多關於啃老的新聞報道了,宅在家中,慢慢的把自己培養成為“巨嬰”。

一部電影不會改變一個人的根深蒂固的看法和做法的。

世界還是紛雜多變,依然喧囂吵鬧。

二十幾歲,

三十幾歲,

四十幾歲,

都有可能靜靜地去啃老。

畢竟,誰也代替不了自己去拒絕接受習慣了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