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熱傳的北美“喪屍鹿”真的存在嗎?確實存在但沒那麼可怕

先說結論:“喪屍鹿”確實存在,是鹿科動物的腦部被一種朊病毒侵蝕而表現出如行屍走肉一般的特徵,故稱為喪屍鹿或殭屍鹿,主要發生在北美洲。目前沒有感染人類或者攻擊人類的現象。

網上熱傳的北美“喪屍鹿”真的存在嗎?確實存在但沒那麼可怕

在《釜山行》的片頭,一隻鹿被車撞死後又活了過來,變得像喪屍一般,傳染致命的疾病,將整個城市變成地獄。片中的“喪屍鹿病”現實中確實存在,只不過沒有片中那麼可怕,對人類的危害也遠沒有片中那麼嚴重。

“喪屍鹿病”學名為鹿慢性消耗病,英文名Chronic Wasting Disease,簡稱CWD,又稱狂鹿症。和瘋牛病發病原因相同,都是傳染性海綿狀腦病的一種,由變性朊病毒(Prion)引起,會造成中樞神經系統逐漸退化,最終導致腦部組織空洞化CWD主要在北美洲的白尾鹿、黑尾鹿、駝鹿和麋鹿之間感染和傳播,患病的鹿科動物會精神萎靡、行動遲緩、表情呆滯、神經錯亂、喪失警惕,變得和行屍走肉一般,最終死亡,是一種不治之症

網上熱傳的北美“喪屍鹿”真的存在嗎?確實存在但沒那麼可怕

朊病毒病不止有“喪屍鹿病”和瘋牛病,還有羊搔癢症、貓科動物海綿狀腦病(狂貓症)、水貂傳染性腦病、人類克雅氏病、致死性家族失眠症、庫魯病,是能引起人類及哺乳動物腦部及中樞神經系統的慢性神經退化性疾病,和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同屬於神經退化性疾病,擁有相似的致病機制。

網上熱傳的北美“喪屍鹿”真的存在嗎?確實存在但沒那麼可怕

▲左邊是具有α螺旋的蛋白質正常摺疊,右邊是感染性蛋白質的朊病毒摺疊

朊病毒並不是病毒,是僅由蛋白質構成的致病因子,雖然不含核酸,但可自我複製且具有感染性,會侵蝕哺乳動物腦部造成嚴重損壞甚至死亡。

鹿慢性消耗病的概況

鹿慢性消耗病1967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北部一家動物研究機構中被發現,一隻黑尾鹿出現了食慾不振、肌肉萎縮等症狀,隨後懷俄明州也出現相似病例,之後迅速擴散,並蔓延到加拿大境內。到了1978年,科學家才知曉這是一種傳染性海綿狀腦病,和瘋牛病類似,具有極強的感染性,正常方法很難消滅。

網上熱傳的北美“喪屍鹿”真的存在嗎?確實存在但沒那麼可怕

▲北美洲發現過CWD的區域

2002年在韓國發現一例,這是首次在北美洲以外地區發現這種病例,2016年在挪威南部又出現一例,這是歐洲首例。

CWD的來源目前尚不明確,但通過研究得知,圈養鹿科動物的患病率遠高於放養的,比如在密集放養的鹿群中,CWD患病率最高只有30%,而在密集的圈養鹿群中,患病率甚至能夠達到100%。

網上熱傳的北美“喪屍鹿”真的存在嗎?確實存在但沒那麼可怕

2018年北美洲再次爆發大規模CWD,在2018年1月就有美國至少22個州和加拿大2個省出現了病例,當時就引發了不小的轟動,加之當時《釜山行》才上映一年多,熱度還沒有消退,所以一時間,“喪屍鹿”、“生化危機”等成為熱門話題,在各大社交軟件刷屏,但不久後熱度就下降了,因為這些“喪屍鹿”並沒有掀起什麼大風大浪。

鹿慢性消耗病對人類有危害嗎?

時至今日,並未發現有人類感染這種疾病,但有除鹿科以外的其他動物感染了。在自然環境裡,CWD只在鹿科動物之間傳播,但在人工環境裡,CWD可傳染給其他動物。

科學家曾對雪貂接種感染CWD的黑尾鹿的組織,雪貂在1年之後出現了症狀,之後給北美水貂接種,也出現了症狀。此外還發現CWD可以傳染給貓和小鼠,甚至獼猴。

網上熱傳的北美“喪屍鹿”真的存在嗎?確實存在但沒那麼可怕

加拿大的研究人員給5只獼猴餵食感染CWD的鹿肉,3年之後,有3只獼猴被感染了,它們所表現出的症狀和喪屍鹿一樣,都是無精打采、站立不穩、眼神呆滯、體重減輕。

因此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朊病毒研究中心的副主任Mark Zabel認為:鑑於最近CWD的爆發,和它持續進化的可能性,距離感染給人類也只是時間問題

加拿大衛生局的報告也表示:雖然沒有任何直接證據可以證明CWD會感染到人類,但CWD會感染人類的可能性還是不能排除。

網上熱傳的北美“喪屍鹿”真的存在嗎?確實存在但沒那麼可怕

美國疾病防控中心也聲明:建議獵人不要獵殺看起來很奇怪的鹿,儘量不要食用感染CWD的鹿肉,在食用鹿肉時需要認真檢查其是否受到感染,處理鹿肉時也要採取一些必要的安全防範措施

那感染CWD的鹿會具有攻擊性嗎?會不會像喪屍一樣到處咬人呢?

網上熱傳的北美“喪屍鹿”真的存在嗎?確實存在但沒那麼可怕

鹿科動物是食草動物,本身攻擊性就不強,加之受到CWD的侵蝕之後,行動能力下降,沒有攻擊人類的能力,因此,雖然“喪屍鹿”聽起來很可怕,看起來也很可怕,但實際上對人類的危害很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