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面红旗】选树“五面红旗” 助力乡村振兴之农村社会治理“红旗村”

【五面红旗】选树“五面红旗” 助力乡村振兴之农村社会治理“红旗村”

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县委通过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从“基层党建、脱贫攻坚、集体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社会治理”五个方面选树“红旗村”,进一步激发了全县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学先进、比先进、争先进的生动局面和浓厚氛围成为常态,为加快产业兴县、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以及推动乡村加快发展、维护农村长治久安夯实了组织基础。为进一步树典型、立标杆,发挥“红旗村”典型示范引领作用,2019年,在严格审核考察基础上,我县选树了首批30个“红旗村”。从即日起,“高青党建”微信公众平台开设专栏“选树‘五面红旗’,助力乡村振兴”,对“红旗村”中的典型村进行宣传报道。

田镇街道:民主街

【五面红旗】选树“五面红旗” 助力乡村振兴之农村社会治理“红旗村”

多年来民主街党支部在全县首推“党员联户”工作,充分调动党员积极能动性,无论是在社会综合治理还是在各项急难险重工作中都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成立了由党员、团员、积极分子组成的八支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政策宣讲、法制宣传、民兵巡逻、矛盾调处、综合治理等各项服务活动。

在完善管理制度和提升服务水平的同时,对居民居住小区及周边沿街商铺安装63个监控摄像头,做到“无缝隙全覆盖”,为社会的稳定提供了有效的保障。2018年7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民政部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芦湖街道:芦湖村

【五面红旗】选树“五面红旗” 助力乡村振兴之农村社会治理“红旗村”

赴先进地区实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做法。为实现村民和谐人居稳定,芦湖村“两委”成员多次开会研究探讨,并赴临沂、寿光等地学习考察其综合治理先进做法和经验,决定实施网格化管理。将芦湖村划分为4个网格区,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员,3至5名治安巡逻员,日常巡逻维护村内治安环境。

小网格大作用,网格员充当“矛盾调解员”。每名网格员又是村内的矛盾调解员,及时化解村内矛盾,“做到小事不出队,大事不出村”。

实施“雪亮工程”,24小时全程监控。芦湖村每个进出村路口均安装高清视频监控探头,并和公安系统“雪亮工程”实时联网,24小时全程监控,大大提升村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开展法律进村大讲堂,提高村民法律意识。聘请律师志愿者,开展法律进村大讲堂,普及涉及农村宅基地、婚丧嫁娶、村办企业等和村民日常接触的法律常识,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提升村民法律意识。

高城镇:蔡刘村

【五面红旗】选树“五面红旗” 助力乡村振兴之农村社会治理“红旗村”

一是党建引领,群团发力。深入开展“磁铁工程”,充分发挥党支部“吸铁石”作用,把党员、群众、网格员凝聚在一起,建立健全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共同致力于农村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建设。

二是以强带弱,深度融合。打破地域限制,进行跨域融合,为原城北刘村安装26盏路灯、安装扩音喇叭1套,有效解决群众夜间出行安全问题。

三是群防群治,加强管理。村党支部牵头,党员群众参与,网格员、保洁员齐上阵,组建蔡刘村治安巡逻队,实行全天候无间断式治安巡逻,村内多年来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发生,群众满意度高。

四是专群结合,稳防稳控。深入开展“雪亮工程”,设置专职智慧网格员,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确保村内12个监控正常运行,对特定利益群体积极落实分类管控责任和措施,发动群众加强教育疏导和情绪管理,无失控漏管,从未发生到省进京上访或到市以上集体访。

唐坊镇:吴家村

【五面红旗】选树“五面红旗” 助力乡村振兴之农村社会治理“红旗村”

一是吴家村以“平安吴家 治理先行”为目标定位,投资7万余元对村级综治中心进行高标准提升改造,打造一站式、集成式基层服务和治理平台。在保证“雪亮工程”覆盖率、联网率、在线率100%的基础上,投资安装视频监控近20处,双重“天眼”全天候、全覆盖护航平安乡村。

二是吴家村在全村实行“1+4+N”干部包片、“1+8+X”党员联户制度的治理模式,致力于做好扫黑除恶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等乡村治理工作,打造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零案件事故的基层综合治理体系。同时,充分整合村民兵连、志愿服务队等力量,实行“定时+重点”巡逻机制,及时排查和报处各类隐患。

三是社会治安成效显著。网格化管理模式,让村班子能及时了解群众疾苦。按照诉求合理的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的原则,年内处理群众诉求10余次,无县级以上上访事件。成立治理巡逻队,在2个进村出入口、文化广场、重点路段进行治安巡逻,确保群众安全。

黑里寨镇:格家村

【五面红旗】选树“五面红旗” 助力乡村振兴之农村社会治理“红旗村”

一、提高思想认识,打造服务型党支部。村党支部始终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各种渠道尽快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把问题处理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 充分发挥党员联户的机制作用。按照“三横三纵”的街道划分网格,对重点人员实行责任到人,实施动态管控。

三、加强日常巡察。成立了由村书记为组长的治安巡逻队,有效遏制各类流窜作案的发生,使社会治理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

四、加强普法教育。着力强化法制宣传、邪教防范等普法教育,及时化解与协调矛盾纠纷,格家村多年无上访事件发生,安全生产、社会治安预防和打击犯罪活动深得民心。

木李镇:乾旺村

【五面红旗】选树“五面红旗” 助力乡村振兴之农村社会治理“红旗村”

2019年以来,乾旺村加强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雪亮工程”建设,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制度,全村划分为11个网格,专职网格员覆盖率达到100%,成立党员治安巡逻队,班子成员任组长,定期巡逻安保,综合治理标准化程度高,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建立完善的信访化解机制,无信访不稳定性因素。创新实施《民情日记》制度,发挥党员联户作用,第一时间掌握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化解纠纷。

常家镇:庆丰村

【五面红旗】选树“五面红旗” 助力乡村振兴之农村社会治理“红旗村”

常家镇庆丰村围绕争创“社会治理红旗村”,以综治中心建设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为依托,实现了村内的和谐稳定,被评为“2019年度省级文明村”。

多网融合,全面管理。庆丰村将人、地、事、物、组织等基本治安要素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融多张网为一张网,变“条线网格员”为统一管理、一员多用的“综合网格员”,健全社会矛盾常态化排查发现机制,增强了化解矛盾的实效。

重心下沉,精准管理。庆丰村依托网格化服务,实现精准管理,落实信访责任。法律顾问、一村一警务助理等配套措施到位,村办公场所有人值守,巡逻队伍按时开展工作。多年来,因管控有力,庆丰村未出现非访和越级上访问题。

花沟镇:吉祥村

【五面红旗】选树“五面红旗” 助力乡村振兴之农村社会治理“红旗村”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开展“党员联户、干部走亲”工作,每名党员挂包10到15户群众,定期走访,搜集意见建议,每月对各村党务、政务、村务工作予以公开,有效解决了群众对村级事务、财务不了解的问题,群众满意度高,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

二是加强网格化管理。由“两委”牵头,成立网格化治安巡逻队,深入开展治安问题排查,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排除隐患6起,村内治安状况持续稳定向好。村内矛盾自行化解和调解成功率100%。多年来,吉祥村未出现赴省进京访案件,不存在信访积案。

三是推进“雪亮工程”。依托远程教育设备建成1个村级视频监控室,布置监控设备15个,视频监控实现全覆盖;建成标准化综治中心,设施设备完善,设有专职网格员1名,负责视频监控的日常维护和村内日常巡察工作,通过手机APP及时将日常巡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上传。

青城镇:胥陈村

【五面红旗】选树“五面红旗” 助力乡村振兴之农村社会治理“红旗村”

青城镇胥陈村以班子建设为中心,通过健全工作制度,创新村级治理体系,打造平安和谐的村庄环境。

一是围绕班子建设中心点。以村班子建设为核心,按照“六有”目标,明确对党组织领导、党员队伍、活动阵地、工作机制、服务载体、发展路子的要求,科学有序推进村级管理。

二是紧扣村居稳定工作线。依托党群服务站,搭建群众诉求响应平台,建立多级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网络,健全定期排查、会商研判、处理报告三项机制,实现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三是织牢社会治理安全网。建立健全村民合理利益的诉求机制、村民矛盾纠纷调解机制、重点人群援助机制等工作制度;加强标准化综治中心建设,成立治安巡逻队,有效化解矛盾,保障村民利益。

木李镇:河晏村

【五面红旗】选树“五面红旗” 助力乡村振兴之农村社会治理“红旗村”

河晏村将全村划分为4个网格,由村班子成员任组长,实行网格化精细管理,专职网格员覆盖率达到100%。实行村庄治理定期会议制度、定期巡逻机制,村“两委”会同网格员、党群代表共商研判,及时办理群众反映问题,台账式销号管理。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视频系统安排专人管理,村内监控无缝隙。河晏村民风质朴,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无信访不稳定性因素。

【五面红旗】选树“五面红旗” 助力乡村振兴之农村社会治理“红旗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