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痛差評,樓下的山西面館,第一次去估計也是最後一次

自從看了張嘉譯主演的《白鹿原》,其中秦海璐做的油潑面可算是在我腦海揮之不去了。誰讓咱是個愛吃麵的人,我覺得我似乎也應該生活在那白鹿原之上。

不忍痛差評,樓下的山西面館,第一次去估計也是最後一次

私以為看一家關中麵館的面好不好,以一道油潑面即可。

油潑面是一種很普通的麵食製作方法,將手工製作的麵條在開水中煮熟後撈在碗裡,將蔥花碎、花椒粉、鹽等配料和厚厚一層的辣椒麵一起平鋪在面上,用燒的滾燙的菜油澆在調料上,頓時熱油沸騰,將花椒麵、辣椒麵燙熟而滿碗紅光,隨後調入適量醬油、香醋即可。也可另外加入臘汁肉、青椒土豆絲、青椒雞蛋、西紅柿雞蛋等搭配食用。


不忍痛差評,樓下的山西面館,第一次去估計也是最後一次

油潑面做法不難,甚至簡單。難點在於面本身的製作,非地道關中人不可做出其中精髓。褲帶面勁道彈牙,面皮厚實爽口。再搭配熱油辣子,香氣四溢,吃起來帶勁過癮。是關中麵食代表之一。

來到我們河南內陸地區,自然對純正地道的關中麵條不敢奢望,機器壓製的麵條,大差不差,只求味道相似就心滿意足了。打著關中的招牌,再讓人吃著不好吃的面,那就不是很地道了。用我們河南話說:咦,那可不中啊。

我對關中麵食可以說是抱著近乎信仰的態度,想去嘗試每一家我所遇見的關中麵館。所以要求相對略高,品評不足或者影響不幸之萬一影響店家生意,留言或者聯繫我刪除即可。今天不忍痛了(甚至有些慶幸),給差評的,是這家——山西面館。

不忍痛差評,樓下的山西面館,第一次去估計也是最後一次

三月份中下旬來鄭州的時候,因為在這條街上工作,所以這家麵館我很早就注意到了。他家受疫情影響,應該是這附近開業最晚的一家,我必定是要嘗一嘗的。

不忍痛差評,樓下的山西面館,第一次去估計也是最後一次

之前工作的地方,附近或多或少都會有“山西面館”,館子裡的面好吃的居多,不好吃的比較少。既然打著山西面館的招牌,自然多少會跟山西有些淵源。或者本就是山西人開的,或者是在山西學得廚藝,回鄉創業開個飯店。因為之前對山西面館的印象不錯,所以來到這家,看裝修,也還不錯,第一印象挺好的。

不忍痛差評,樓下的山西面館,第一次去估計也是最後一次

店內的裝修還有一些文藝氣息,“砂鍋慢熬燉湯”、“天然香料調味”等等,各種的信息都在暗示——健康美味。但是等飯期間,放在我面前的發芽並且“乾癟瘦小”的蒜,讓我隱約感到不安。

果不其然,畫風突變。

不忍痛差評,樓下的山西面館,第一次去估計也是最後一次

有孜然的味道、油太多了,面碎。

雖然拍著好看,但不得不說吃起來就是另外一回事。

不忍痛差評,樓下的山西面館,第一次去估計也是最後一次

調料很多,卻沒甚味道。辣子一點不辣卻也不香。除了油多,還是油多。非要再加一點的話就是面還容易斷。還是那句話,不敢奢求手擀,起碼機器壓製的面,能稍微面好點的嗎?

不忍痛差評,樓下的山西面館,第一次去估計也是最後一次

麵條比較斷裂,也就是韌性不足。有人也許會說,不好吃你也吃完了。吃完與否跟好吃不好吃是兩個概念,在任何事上,刻意混淆兩個概念都會顯露自己無知和無良。我是想把它吃完的,因為這是我的習慣和花費,但面斷裂較碎,不易夾取,所以就放棄了。

但優劣仍需分開而言,店裡的裝修可以,不錯,而且所用餐具也很有地方特色,且符合麵食文化,給人以很好的視覺體驗。

但作為一家麵館,面不好吃,所有的“好看”都不如“好吃”當食客判定為不好吃時候,好看也就等於“花裡胡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