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突泉縣:探索秸稈綜合利用新途徑 打造綠色循環產業鏈

麥電網訊:“我們打包隊一天能打包玉米秸稈60噸到70噸,把秸稈拉回廠子,通過加工生產轉化成清潔燃料。”正在打包的駕駛員鍾立新介紹。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突泉縣太平鄉五星村道路兩旁的耕地裡很是熱鬧,機器聲隆隆作響,突泉縣瑞爾生物質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的打包隊正在對農田殘留秸稈進行打包。

據介紹,瑞爾生物質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在轉化廢棄秸稈、生產生物質成型燃料及飼料方面經驗豐富、技術精湛。從2017年開始,公司就相繼與縣城周邊鄉鎮的農戶達成協議。每年春耕時,田地裡廢棄的秸稈由公司進行打包處理,減輕了老百姓的勞作負擔,同時,也讓公司獲得了充足的生產加工原料。

近年來,為了嚴防秸稈焚燒現象的發生,突泉縣積極探索秸稈綜合利用新路徑,大力倡導秸稈多元化利用,在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嘗試和探索,形成低成本、高效益的綠色循環產業鏈,使昔日讓老百姓勞心費力的秸稈,變成了今日農戶手裡致富增收的“寶貝疙瘩”。

馬銀山是學田鄉勝利村村民,2019年他就開始在自家1000多畝地裡嘗試秸稈還田的種植模式。“現在這地種的都硬了,而秸稈直接還田,能有效增加耕地的腐殖質和土壤肥力。”馬銀山說。為科學利用秸稈資源,突泉縣推出農田秸稈回收利用“兩摟兩運一打包”五步法模式,積極組織縣內多家企業和合作社,出動30臺秸稈還田機對全縣的秸稈進行還田處理。

30臺秸稈還田機對全縣的秸稈進行還田處理。

有機肥料是以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為主要原料,長期使用,對於改善土壤泥化性質、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改善作物品質十分有益。“去年冬天我們接到了兩家外地公司的5萬噸訂單,縣內農戶以秸稈兌換肥料的訂單也達1萬多噸。目前我們正在大量回收秸稈進行訂單備料儲備,秸稈收到廠區內首先要粉碎髮酵,待到發酵成熟後還要按照一定比例添加牲畜糞便,生成綠色有機肥料。”內蒙古三陽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常志民介紹。

據瞭解,該公司20萬噸有機肥生產線2019年投產,先進的生產技術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為農戶帶來可觀的收入。今年春天,企業推出了農戶可用秸稈兌換有機肥料的銷售模式,按照1畝地的有機肥料兌換2畝地秸稈的標準,農戶每畝地可省下80餘元化肥錢。

在突泉縣,像這樣用秸稈生產綠色有機肥料的企業6家,每年可消耗秸稈30萬噸,生產有機肥料10萬噸,有效緩解了焚燒秸稈帶來的環境壓力。

秸稈不僅能做有機肥,在突泉縣的廣大農民養殖戶的眼裡,還是做飼料的好原料。“自從全縣實施‘扶貧扶產業·牧業再造突泉’工程以來,我們村養殖黃牛的人越來越多,這飼料需求量增多了,養殖戶們把秸稈運到廠子裡來粉碎,用作牲畜的主要飼料,如今這秸稈成了搶手貨。”杜爾基鎮杜祥村黨支部書記董友林說。

據介紹,“扶貧扶產業牧業再造突泉”工程實施以來,突泉縣利用青貯、氨化和微生物發酵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將秸稈資源轉化為飼料資源,為養殖戶提供飼料保障,促進畜牧業快速發展。目前,突泉縣秸稈飼料化綜合利用110萬畝的秸稈,可轉化成青貯、黃貯、幹貯等家畜粗飼料55萬噸左右。


內蒙古突泉縣:探索秸稈綜合利用新途徑 打造綠色循環產業鏈


秸稈綜合利用,拓寬“出口”,變堵為疏。如今,秸稈“變廢為寶”已經深入到突泉縣老百姓的心中。全縣年產農作物秸稈100多萬噸,全縣90%以上農作物秸稈得到綜合利用,不焚燒,零汙染,空氣更清新,土壤更肥沃……突泉縣解決秸稈焚燒、實現綜合利用走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轉型發展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