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照相非常流行,太監宮女都有照片,為何皇帝卻沒有照片

在清朝末期光緒皇帝在位時,西方的照相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並且來到了中國,比如太監、宮女、妃子等一些老舊的黑白照片,在網絡上還能看到他們的身影,那麼在那個皇權的時代,九五之尊為什麼沒有一張照片呢?這是個讓人費解之事,直到2008年發生的一件事情,漏出了事情的端倪。

清朝末年,照相非常流行,太監宮女都有照片,為何皇帝卻沒有照片

光緒皇帝,並非慈禧太后的親生子,而是慈禧妹妹的孩子,自小便養在宮中,身邊一切事物都有慈禧太后的人盯著,沒有一絲一毫的自由可言。本來光緒就是慈禧為了把持朝政,所冊立的一個傀儡皇帝,自然會對他嚴格看管,光緒四歲登基,比較年幼,慈禧得以垂簾聽政。開始了長達十二年的操縱朝政的生涯,可以說這是慈禧的權宜之計。

清朝末年,照相非常流行,太監宮女都有照片,為何皇帝卻沒有照片

光緒十六歲大婚,慈禧宣佈光緒皇帝可以親政了,但是好景不長,僅僅五天,慈禧又以訓政策略繼續把持朝政。這個事件,完全是慈禧想要獨攬大權的一個陰謀,能夠長期控制光緒,為了以後歸政打開了一條道路。只有這樣,朝廷內外的大臣才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史書也不會寫的太難看。

清朝末年,照相非常流行,太監宮女都有照片,為何皇帝卻沒有照片

光緒少年時,志向遠大,勤於政務,為了扭轉清朝末期衰敗的政治局面付出很大的心血。從戊戌變法來看,光緒以改革為主,發展農業,工業,商業等富強大清。但最後也因為以慈禧太后為主的守舊派所阻撓,戊戌變法的六君子被殺,最終改革失敗告終。

清朝末年,照相非常流行,太監宮女都有照片,為何皇帝卻沒有照片

戊戌變法也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有意義的政治改革,光緒皇帝具有才華和謀略,但是操之過急,以至於慈禧的勢力還沒有削弱,便執行變法行動,這就註定了失敗。古語說:攘外必先安內,內部政權還沒有得到控制,就開始大規模變法行動,確實是思慮不周了。

清朝末年,照相非常流行,太監宮女都有照片,為何皇帝卻沒有照片

還有另外一件事導致了,光緒帝最後被軟禁,就是對於日本軍隊的入侵,光緒帝在主戰派的,而慈禧希望在她有生之年,穩固自己的權利,保存財富,能享受榮華富貴即可,不支持戰爭,可見其目光非常短淺。兩次的矛盾,都導致了,光緒帝的親政的時間被縮短,二十八歲便以其生病為由被幽禁十年。

清朝末年,照相非常流行,太監宮女都有照片,為何皇帝卻沒有照片

在這十年期間,光緒依然不忘學習政務,閱讀世界各國的書籍,準備蓄勢待發,可惜天不遂人願。在光緒三十八歲那年,突然被宣佈病倒並臥病在床,這個時候也是慈禧病重之時,很難想象這一切不是人為操控,最後,光緒皇帝在慈禧的前一天死去。讓大眾對於光緒皇帝的猝死的疑惑更深,到底困惑了人們一百多年的疑問是怎麼樣的呢。

清朝末年,照相非常流行,太監宮女都有照片,為何皇帝卻沒有照片

在2008年這個謎題解開了,從光緒皇帝的墓中找到了光緒的頭髮。用現在的科學技術,準確的鑑定出,其頭髮含有劇毒,證實了光緒皇帝是被一種叫砒霜的藥物毒死的。雖然歷史經過了一百多年,依然可以用現代的科學去證實。話說,慈禧為什麼要毒死光緒呢,畢竟她已經將光緒軟禁,並且已經沒有了任何權利了,還懼怕他什麼?

清朝末年,照相非常流行,太監宮女都有照片,為何皇帝卻沒有照片

有這樣一種說法,當時光緒有寫日記的習慣,他在日記中記錄,自己已經病重,但是自己一定死在皇太后之後。日記被當時的大太監李蓮英看到,並彙報給慈禧,慈禧便下令將他毒殺了。但這個說法未免太過片面,畢竟在皇宮之中,到處都充滿了危險,光緒不會愚蠢到將這些話寫在日記當中並讓慈禧知道。

清朝末年,照相非常流行,太監宮女都有照片,為何皇帝卻沒有照片

相對於這種說法,另外一種會更加有說服力。在戊戌變法時,光緒與慈禧的鬥爭非常激勵,甚至當時戊戌六君子策劃要刺殺慈禧太后,發動政變計劃。這個計劃失敗之後,戊戌六君子相繼都被殺,但這件事使得慈禧太后,認為光緒皇帝對她有謀害之心,想要將他廢黜。由於當時光緒在親政期間也積累了很多支持者,建立了一定的威望,因此慈禧並沒有得償所願,便退而求其次,將光緒幽禁起來。

清朝末年,照相非常流行,太監宮女都有照片,為何皇帝卻沒有照片

當慈禧太后病重之時,光緒皇帝剛滿三十八歲,正是盛年。慈禧害怕自己死了之後,光緒皇帝會為當年政變之事平反,剝奪她死後的一切,包括封號陪葬等,並且害怕自己遺臭萬年。這一系列的原因,使得慈禧堅定了殺掉光緒,重新培植一個接班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便下令毀掉光緒的所有照片,其實是毀掉“光緒帝”的形象的意思,也是為了打擊變法後的逃亡到日本的保皇黨康有為等人。

清朝末年,照相非常流行,太監宮女都有照片,為何皇帝卻沒有照片

不得不說,慈禧病危之時做出燒燬照片這一舉措,更像是報復光緒,覺得光緒能坐上帝位,全因自己的支持,不知感恩反而謀害自己,雖然已經殺死了光緒,還是不解恨,便將其照片也都燒燬,像極孩子行為。小夥伴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