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用100分鐘的地圖敘事,記下一千萬武漢人的忍耐、絕望和拯救


他們用100分鐘的地圖敘事,記下一千萬武漢人的忍耐、絕望和拯救

他們用100分鐘的地圖敘事,記下一千萬武漢人的忍耐、絕望和拯救


“小的時候我喜歡看七龍珠,喜歡和幻想成為和孫悟空一樣的超級賽亞人去拯救地球。在2020年年初,已經中年的我目睹了漫畫書裡面的內容成為了現實,不是一個超級賽亞人,而是我的家鄉1100萬位普通人。” ——費


2月12日,新冠病毒被正式命名為COVID-19的第二天,在美國訪學的老師費給他的學生們寫下了一封動員信。


這是他離開武漢的第五個月,也是他在異國他鄉度過的第一個冬天,信中他這樣寫道:


“我們決定記下這些悲涼的武漢英雄,或者說被英雄的普通人,為他們畫一張‘地圖’。目前網上現在所有的疫情地圖,似乎都是自上而下的視角。這批在這個事件中,城市醫療資源無法reach的絕望的普通人,我們要給他們畫一張肖像。”


他們用100分鐘的地圖敘事,記下一千萬武漢人的忍耐、絕望和拯救


在這之前,費接到朋友“一個皮膚黝黑的中年人”(化名)的來電,他們注意到網絡上無數竭力求助的危難家庭,這些密集又微弱的聲音當中,有的最終得到了有效救治,有的慢慢消失。


掛斷電話前,他倆達成一致,無論如何要做點什麼,這個武漢人肩上異常沉重的冬天,理應被全世界知道,然後記住。


他們用100分鐘的地圖敘事,記下一千萬武漢人的忍耐、絕望和拯救


於是就有了開頭那封動員信。


兩人在讀和已畢業的學生紛紛加入,組成兩個異地合作的小團隊,在先旭、勇者無畏(化名)和穎菁等人經過30個日夜,製作出了一幅彙集644個求助者的手,100分鐘的地圖敘事。


他們用100分鐘的地圖敘事,記下一千萬武漢人的忍耐、絕望和拯救


地圖的黑色封面上,兩行白色標題十分清晰——那年冬天裡求助的手,他們曾在這裡呼救。點開“這裡”,就來到了武漢求助地圖的畫面。


呼救的手,求助的人


和以往僅僅使用爬蟲抓取大數據信息的方式有所不同,費告訴我這些信息都是由26位同學分別在微博肺炎患者求助超話中逐一核實,誰在求助,多大年紀,在什麼地方求助,是感染還是缺醫少藥、次生災害,這些機器無法自動提取。


他們用100分鐘的地圖敘事,記下一千萬武漢人的忍耐、絕望和拯救


之所以選用這麼原始的手法,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保護求助者的隱私,不給他們造成二次傷害。


兩週的蒐集彙總後,這六百多條信息沒有變成顏色冰冷地塗抹在武漢地圖上,而是變成了六百多隻根據年齡、性別設計的不同形態的、從水中伸出的求助的手。


他們用100分鐘的地圖敘事,記下一千萬武漢人的忍耐、絕望和拯救


“有些朋友對我說,看上去太嚇人了,可事實更嚇人。”費說。


二月的武漢乃至全國都佈滿陰霾,而當你想要了解當下疫情時,能看見的都是類似天氣預報一樣的地圖,不同色塊的顏色深淺就代表了各個地區的疫情狀況,而用這樣“見疫不見人”的方式來呈現災難,主要是給做決策的人看的。


對普通人來說,生命不是數字而是同情,他們是和我們在水下相連的小島。


他們用100分鐘的地圖敘事,記下一千萬武漢人的忍耐、絕望和拯救


在這份地圖頁上,一部分是個體的展示,裡面有呼救的手以及求救人的信息和每日的病例數量。另一部分是群體的畫像。


3月18日發佈當天,費在朋友圈寫道:


“為了紀念那些曾在圍城中呼救的人,我們含淚製作這份《圖述》。它是幅地圖?是個視頻?是個網站?也許都是。它會拉著你走入武漢的尋常巷陌,逼你直視那一隻只求救的手,出現和淹沒在你平時熟悉的那些街頭巷尾。


“不得體”的求生欲是煎熬


在收到這份地圖網址後的幾天裡,我不斷地在地圖上來回拉動,尋找著每一個我熟悉的街道,那裡居住著我的朋友或是親戚,回憶著上一次去的時候周圍的環境。


他們用100分鐘的地圖敘事,記下一千萬武漢人的忍耐、絕望和拯救


這些曾經平淡無奇的地點,如今卻對應著一個個滿目瘡痍的家庭。當點開第644隻手時,我讀到這樣一段痛心的記錄:


“在他隔離期間,我們每天保持著聯繫。十多天後,也是2月16日後,我就跟父親斷了聯繫。我們再也沒有了聯繫,微信聯繫不上,電話沒有停機卻一直沒有人接。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和父親失聯…”


地圖上,那是一隻筋骨突出,佈滿褶皺的上了年紀的手。當我點進去想繼續瞭解這位父親的情況時,微博顯示頁面已不存在。


他們用100分鐘的地圖敘事,記下一千萬武漢人的忍耐、絕望和拯救

第644只求助的手


對此,“一個皮膚黝黑的中年人”在一段陳述中這樣解釋:常識告訴我們,在中國這個人情社會里,不到極度絕望的時候,是不願意把自己的困頓和悲傷公佈訴諸於整個網絡的。


一旦得到救助,這些帖子的大多數情況是被刪掉,這種“不得體”的求生欲是種煎熬。也正因為此,他們想用地信人(地理信息科學)的方式,在記住這一千萬人的守望、忍耐、絕望、淚水、拯救的同時,也記住武漢人的這種“不體面”。


恐懼是一種背景音樂


萌生設計地圖的想法時,疫情的焦點仍然在重災區武漢,那時國外的感染病例很少,費以為武漢這一役過去後世界就會太平,轉眼到今天,美國的確診病例已高達五十多萬人。


他們用100分鐘的地圖敘事,記下一千萬武漢人的忍耐、絕望和拯救


病毒在海外爆發後,費感受到最大的變化就是超市沒有了廁紙和番茄醬,但在訪學群裡,有人在超市被罵,有人和鄰居也起了爭執。


雖然州長髮布了Stay-Home order,但窗外還是有人遛狗,慢跑,騎自行車,丟飛盤。公交車上幾乎沒有了人影,路上三三兩兩,在這裡一切都靠自覺。


他們用100分鐘的地圖敘事,記下一千萬武漢人的忍耐、絕望和拯救


“在我有限的接觸中,沒有親身體會到美國人民對我的任何不友好,但恐懼你知道的,是一種氛圍,一種背景音樂。只要你身邊的人不斷遇到並讓你知道,你就有這種感覺,感覺輪到自己是遲早的。”


街道忽然間失去了熱鬧

像被抽乾了血液的心跳

百萬扇門,被仔細鎖好

不為防禦,只為把病毒關牢

你和我戴上口罩默默祈禱

期待這城市的黑夜快些破曉

可壞消息從微博到朋友圈到電話越來越近

可求救聲從電話到朋友圈到微博越來越糟

他在呼救前,小心地說了聲,你好

就算在絕望中,他也曾保持禮貌

而她... 她還太小

還弄不懂為什麼這次,沒有醫生幫她開藥

英雄們力挽狂瀾,也喚不回已熄滅的呼號

人間災難在時代的眼裡,都只是默片悄悄

願所有悲痛的親人,未來都能再找到微笑

也願這些悲壯的呼救,能被時代記住,記好

費在疫情期間寫下的小詩


在求助地圖完成後,他常去看看那些求助帖,重訪不少帖子的時候,有好心人在下面問後來情況如何,有一些回覆說,他去世了。


看到這四個字時,費很難受。


他們用100分鐘的地圖敘事,記下一千萬武漢人的忍耐、絕望和拯救

伊利諾伊州的藍天


此刻,屏幕那頭他身處的另一個世界,比我慢了13個小時,伊利諾伊州已是夜晚十點半,費還在寫論文,所幸宅在家的他生活依然平靜,沒有受到病毒帶來的驚擾,他說自己是個硬核理智的人,生的機會非常大。


他發來一張照片,藍天白雲下,低矮的房屋,墨綠的草地,健壯挺拔的白樺,順著畫面向右,我想象著鏡頭之外更多美好的風景,而這個令人愉悅的畫面,此時正經歷風雨。


他們用100分鐘的地圖敘事,記下一千萬武漢人的忍耐、絕望和拯救


長按二維碼

或在電腦瀏覽器上閱讀這份求助地圖:

www.mapTellsWuhan.com


text | 一秀


photo | 受訪者提供


# 你也曾經幫助過那些求助的手嗎?#


他們用100分鐘的地圖敘事,記下一千萬武漢人的忍耐、絕望和拯救


他們用100分鐘的地圖敘事,記下一千萬武漢人的忍耐、絕望和拯救


他們用100分鐘的地圖敘事,記下一千萬武漢人的忍耐、絕望和拯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