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 我市優良天數同比增加2天 優良天數比例為85.7%創近年來最好水平

今年是我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考核年。4月15日,記者在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發佈會上獲悉,今年第一季度,我市環境空氣質量總體持續改善,主要表現在優良天數比例同比增加、綜合質量指數同比持續下降。

據悉,今年第一季度,我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78天,前三個月優良天數分別為23天、27天、26天,同比增加2天,優良天數比例為85.7%,同比提升1.3個百分點,創近年來最好水平;未出現人為因素導致的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氣。在綜合質量指數方面,第一季度我市綜合質量指數5.52,同比下降6.3%,預測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115位左右;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六項大氣汙染物濃度指標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一氧化碳(CO)四項汙染物濃度同比分別下降24%、5.5%、6.3%和18.5%,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O3)兩項汙染物濃度同比出現輕微上升,升幅分別為2.2%和0.8%。在超標天氣方面,第一季度我市超標天數13天,其中可吸入顆粒物(PM10)超標5天,佔超標總天數的38.5%,第一季度城區共出現沙塵天氣6次,同比增加3次,影響天數10天,同比增加5天,是造成PM10超標5天的原因。細顆粒物(PM2.5)超標6天,佔超標總天數的46.2%;本地人為源中二氧化氮(NO2)為首要汙染物的超標天數2天,佔超標總天數的15.4%,本地源中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炭、天然氣、汽柴油、生物質等一次能源)燃燒是造成細顆粒物和二氧化氮超標的主要因素。

此外,第一季度黃河蘭州段為Ⅱ(二)類水質,與去年同期持平。地表水飲用水岸門橋水源的參評項目均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Ⅱ(二)類水質標準,水質達標。其中1月和2月均為Ⅰ(一)類水質,3月為Ⅱ(二)類水質,1月優於去年同期,2月和3月與去年同期持平。

市生態環境局新聞發言人武衛紅說,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市生態環境保護將以“氣、水、土、生態”為重點,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鞏固提升“蘭州藍”成色;今年我市空氣質量的主要控制指標是: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分別控制在76微克/立方米和34微克/立方米(較2019年分別下降3.80%和5.56%)之內、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1.1%(同比持平)以上;二是進一步加強水環境保護,重點實施《蘭州市2020年度水汙染防治行動工作方案》確定的各項重點工作任務和工程按期調度、推進,進一步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強化區域聯防聯控,開展枯水期黃河干支流水質加密監測和日巡查以及加快推進湟水流域紅古段、黃河干流榆中段流域水汙染防綜合治理等重點工程項目建設等方面的工作;三是紮實推進“淨土”工程,加快治理修復汙染地塊,深入推進農業土壤汙染防治,探索農村汙水治理方式方法,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強化土壤生態環境監督管理與執法;四是持續推進全市自然生態保護工作,對全市8縣區生態保護紅線區人類干擾活動遙感監測開展試點工作,利用大數據技術和生態遙感數據比對,及時發現我市生態紅線區範圍內異常狀況和違法行為,從源頭防範自然保護區違法違規案件的發生。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呂晟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