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本身就是一場悲劇,必然以死來句讀

簡媜說:“深情本身就是一場悲劇,必然以死來句讀。”

《少年維特的煩惱》恰恰演繹了一場觸發於深情、結束於死亡的愛情悲劇。大文豪歌德以愛情為中心,通過書信體的方式,展現了少年維特從在舞會上遇見名花有主的綠蒂並瘋狂愛上她,到決心離開綠蒂去城市公使館當辦事員,然而忍受不了那兒的官僚風氣又跑去獵莊,最後重回綠蒂身邊卻孤苦絕望,以自殺結束生命的悲劇一生。


《少年維特的煩惱》|深情本身就是一場悲劇,必然以死來句讀

合書思考,少年維特的煩惱是什麼?他悲劇結局的誘因又是什麼?

縱觀全書,維特從愛上綠蒂的那一刻就統攝了他之後的一切煩惱。因為綠蒂已經訂婚,他的愛無處安放,這無異於飲鴆止渴。但是維特愛得如此熾熱真摯,以至他最後因愛情無果衍生出“我要為你犧牲”的想法。所以,失戀的煩惱是他悲劇結局的第一層誘因。

第二層誘因是維特的性格。他是理想主義和感傷主義的結合體,是強勢和弱勢的結合體。

一方面,他對一切美與自然的事物懷著極其虔誠的信仰。維特的心中一直生髮著愛情的種子:“這世界要是沒有愛情,它在我們心中還會有什麼意義!這就如一盞沒有亮光的馬燈!可是一當放進去亮光,白壁上便會映出五彩繽紛的圖像,儘管這只是稍縱即逝的影子;但只要我們能像孩子似地為這種奇妙的現象所迷醉,它也足以造就咱們的幸福呵。”

同時,他又是大自然的朝聖者:“唯有自然無限豐富,唯有自然能造就大藝術家。”再者,他奉孩子為美好與純潔的化身,他有一種返璞歸真的生活哲學:“這個世界離我的心最近的是孩子們。”維特表現出來的一切欣賞都源自內心的理想主義情愫,這是一種強勢的感情。


《少年維特的煩惱》|深情本身就是一場悲劇,必然以死來句讀

另一方面,維特內心本身存在病態頹廢的傾向。一開始,他就是個生病的巨嬰,努力讓自己積極陽光起來:“我一定要讓自己變得更好,絕不再像過去那樣反覆咀嚼命運賜予我們的那一點兒不辛;我要享受當下的生活,已經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吧!”雖然綠蒂的出現一度使維特對愛情和生活充滿希望,但是不久他的煩惱隨之產生——他得不到綠蒂,就抑鬱寡歡。他說:“我這顆心死了,不復有狂喜自心中湧流……我失去了今生唯一的快樂,失去了我藉以創造我周遭世界的神聖的生氣蓬勃的力量……”他甚至對綠蒂說:“殺死你丈夫!——殺死你!——殺死我自己!”但是在最後癲狂的狀態裡,他以死獲得解脫和救贖。此外,維特受到封建權貴的排擠刁難,自己維持清高的情操而又無力改變現狀,他只能離開。這是維特性格中根源性的感傷主義及弱勢的卑微的情結。


《少年維特的煩惱》|深情本身就是一場悲劇,必然以死來句讀

朱光潛先生說:“個人不能脫離一定的時代、社會和階級而超然懸在真空裡,歌德的看法正代表西方資產階級上升時期正開始流行的個人至上的個人中心觀點。”

歌德在該作品中披露出來的腐朽封建制度是維特悲劇的第三層原因,也是最深層最根源的原因。建立在封建倫理道德上的婚姻制度,使得知己式有情人不能眷屬,造成維特失戀的煩惱;在腐朽的官僚制度下,社會向權勢靠攏,變得失衡、畸形,維特與社會格格不入,但是又不甘向權貴妥協,最終被社會拋棄。這種時代特徵使得滿懷愛戀的維特悲痛欲絕,使得才華橫溢的維特懷才不遇。

“在這混亂的、相互矛盾的迷津中,大自然也找不到出路,人就唯有一死。”所以,維特最後選擇了死亡。


《少年維特的煩惱》|深情本身就是一場悲劇,必然以死來句讀

《少年維特的煩惱》的是具有雙重悲劇性的鉅作。個人悲劇是時代悲劇的映射,時代悲劇是個人悲劇的根因。正如恩格斯說:“《少年維特的煩惱》絕不是一部平凡的愛情小說,而是建立了一個最偉大的批判的功績。”

我捏住這冰冷的,可怕的槍柄,心中毫無恐懼,恰似端著一個酒杯,從這杯中,我將把死亡的香戮痛飲。”大概,這是那個時代最桀驁的不屈了吧。


作者:李子,讀成全經典的經典,寫不成文字的文字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