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青年與文學?青年作家沉浸在自我的青春文學嗎?

如何看待青年與文學?青年作家沉浸在自我的青春文學嗎?

如何看待青年與文學?青年作家沉浸在自我的青春文學嗎?

1

青年是文學繞不開的話題,從五四以來就經常碰撞出火花。縱觀歷史,文學革命會產生一批文學青年,在80年代中後期的先鋒文學潮,馬原、蘇童、餘華、莫言等青年作家紛紛登上舞臺,他們用“先鋒派”獨特的方式進行小說創作。

如今的青年作家,有迪安、雙雪濤、張佳偉、馬伯庸、張怡微等80後作家,他們有的知名度甚低。反觀文壇,更多是暢銷書80後,韓寒、郭敬明、唐家三少、蔣方舟等知名作家,這一代年輕的作家飽受爭議。

在《十月》雜誌社、中國作家網聯合主辦的十月青年論壇第十一期“當代文學70年:文學與青年”主題討論會上,瀋陽師範大學教授賀紹俊談到“80後可以說是新世紀文學青年,他們更多沉浸在自我的青春文學中。”

面對青年與文學,不禁想問大家,

如何看待青年與文學?

2

我諮詢了一些朋友,以下觀點全是個人觀點。

@於子文:文學氛圍並不好,青年真的需要文學嗎?我覺得時代在變化,餘華在馬原的新書發佈會曾說,“那個時代,除了文學沒有其他話題,真是美好的時代。”反觀現在,嚴肅文學的銷量不如暢銷書,青年閱讀時間給其他事情佔用,加上技術革命帶來的影響,不可置疑的是,文學需要青年。

@sophile:在互聯網時代,青年創造的文學不再侷限嚴肅文學。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文本出現,網絡小說平臺給青年更多想象力空間,它的題材不再侷限傳統文學。時代感與歷史感是文學一直的話題,如今土壤好了,現實生活就很平淡。如何進行書寫,都是考驗青年的能力,值得深思。

@夜空觀察:類型小說對青年有影響,青年接觸武俠、科幻、推理等作品。

這樣也算是文學革命,在網絡平臺上有大批的年輕人。他們在用自己的形式進行寫作。互聯網讓年輕人有更多的閱讀形式,這擴大了青年的閱讀量。如果以傳統的觀念去看現代,就不行,青年應該多讀傳統文學作品。

@Pubic:外國文學的湧入,讓不少青年有翻譯腔。我覺得青年讀的作品不再侷限本土,也有類似日本、奧地利、波蘭等,這些作品如果沒有翻譯好的話,就會讓人有翻譯腔。他們的文化會使人忘記自己的語言,我們要多研究經典文本的說話方式,我推薦余光中的作品,他的文字是非常考究的。

@南上:感官能力的喪失,文字生命力也匱乏。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我們能感受的,青年人基本埋頭在家裡,很難寫出生命力的作品。多點感受世界,不要這麼功利的方式讀書,這樣文字才富有感受,呈現出畫面感。把每天所思所想記錄在筆下,就像毛姆一樣,擁有屬於自己的筆記。

@沐晨:我覺得現在的青年有著獨特的文學觀點、文學評價、文學追求。以前文學觀點比較少,可能是互聯網的興起,讓國外的一些資源流入,使得觀點發生變化。現在看文學觀點,不只有中國,還可以看其他國家,比以前封閉的時代好多了。他們的創作變得豐富,不再是單一的形式。

3

“青年的文學創作類型豐富。”

這是相對比較多的觀點,那麼,青年作家沉浸在自我的青春文學嗎?

@Ajiang:我覺得意思是青年作家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時代不一樣,屬於青春文學很正常,每個人都要經歷成長,不同時期有不同的作品。現在來說,大家幾乎在學校中度過,作品在青春文學很正常。青年有自己的侷限與困境,環境也是原因,有人質疑青年作家是可以理解的,路漫漫其修遠兮。

@馬菲feifei:從《萌芽》的韓寒和郭敬明,到現在的80後作家。我覺得都在漸入佳態,像迪安的文學作品,並不是青春文學,它有著家庭倫理。寫作是需要閱歷的,隨著閱歷增加,寫作不會一直沉浸在青春文學。這裡有個層面也在說,青年作家的題材侷限,這需要時間解決。

@Gimrui:有些自我青春文學影響力不小,商業價值高。

資本運作太厲害,讓很多年輕人沉浸之中。我覺得一旦有資本介入,就很難嚴肅的創作。青年人會抵不住誘惑,不斷寫自我的青春文學。還有一個問題,因為文學的利潤很低,青年作家成名很難能繼續堅持,創造力會下降。

@夏日當空:是網絡宣傳和媒體造成的影響,讓很多年輕人跟風。太侷限於自我的話,一定不太好,即使是提高收入的方法,這樣的作品確實是文學和商業兼收,不過會誤導很多年輕人。青年人應該多讀經典作品,從自我的侷限走出去,不再跟風。

@koo-koo:類型寫作讓自我的青春文學有所改變。我認為現在的類型寫作已經逐漸改變文學類型,只要向傳統文學靠近。讓題材不再侷限於自我,有著更廣的範圍,自我的青春文學也減少了人氣,這讓創作的類型更加飽滿,不再是青春文學,比以往的風氣好了很多。

@靈歌:我覺得青春文學是一個問題,不過更多是年輕作家有“青春性”。在我看來,青年作家擁有“青春性”是很好的,他可以不斷的創作高質量的產品。問題是它的題材過於狹窄,就是每個作品都是單一的題材。這樣的問題確實是有,能一直保持創作是件好事,隨著閱歷,我覺得題材會改變。

經過對青年與文學的話題討論,我們能瞭解個人的看法,比較多的觀點認為青年的文學創作類型豐富,更多人認為青年作家還需要時間。不管正確與否,大家都對青年與文學保持樂觀的態度。

如果你覺得有用,就關注我的公眾號:蛋殼燒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