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武漢來粵人員7天后再檢測一次核酸

會上,廣東省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綜合組副組長,省衛生健康委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黨組成員周紫霄介紹了廣東省疫情防控相關情況。

據悉,從今天起,武漢市解除了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據統計,約有10萬人將從武漢陸續返粵,“內防反彈”的風險增加。

對此,周紫霄表示,廣東將全面做好武漢來粵人員健康管理。她指出,為嚴控輸入風險,廣東採取了“三個一”和“三個提醒”的措施,強化社區管理和用人單位主體責任,全方位做好武漢返粵來粵人員健康管理。

“三個一”是指對近期武漢返粵人員,打一次電話,詢問本人及家人近期健康狀況及有無接觸過確診、疑似病例;要求在湖北檢測一次新冠病毒核酸;要求掃一次廣東粵康碼,並連續申報至少3天的健康狀況。

“三個提醒”是指用人單位和社區要對武漢返粵、來粵人員,發放一份健康告知書,重點提醒抵粵14天內除上下班外不得外出,不得組織、參與聚餐和聚會等活動;開展健康狀況問診,提醒關注健康狀況,是否出現發熱、乾咳、氣促等呼吸道症狀;提醒每日在粵康碼上申報健康狀況。

同時,要求對持“湖北健康碼”紅碼和黃碼人員,以及未申報粵鄂兩省健康碼的武漢來粵人員,及時安排核酸檢測,並嚴格落實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4天;對於無7天內核酸檢測報告者,抵粵當天安排到醫療機構核酸檢測;建議武漢來粵人員7天后再檢測一次核酸。

另外,據省政數局介紹,目前,廣東省的“粵康碼”與國家“防疫健康信息碼”、各省(區、市)健康通行碼實現了數據共享互信。

外省人員進入廣東時,應提前登陸“粵省事”平臺領取“粵康碼”,或通過國家政務服務平臺APP申領“防疫健康信息碼”作為廣東省通行憑證,實現“一碼通行”。

同時,為切實做好武漢來粵人員的健康服務和管理工作,現階段武漢人員來粵,應通過“粵康碼”的“入粵申報”功能,登記目的地等基本信息。

“粵康碼”是通過匯聚疫情發生以來衛生健康、疾控等部門採集的疫情防控健康信息,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實時動態分析,確定重點人群,包括確認病例和核酸陽性人員、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疫情重點地區輸入人員、集中隔離人員、居家隔離人員等六類,標識為“紅碼”,其餘人群標識為“綠碼”,這個判斷規則是科學、準確、可靠的,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拉網式大排查”:

已對4.78萬前期入境人員進行核算檢測

當前,廣東國際疫情呈爆發、激增態勢,廣東作為經濟活躍,對外交往頻繁的省份,對外輸入的壓力較大,境外輸入病例引起的傳播風險依然存在。

周紫霄表示,廣東始終將嚴防境外疫情輸入作為重中之重,全方位織密織牢口岸檢疫、醫學觀察隔離點、社區排查、發熱門診、醫院救治“五道防線”,嚴格實施入境人員全流程閉環管理,堅決遏制境外輸入傳播。

據周紫霄透露,自3月21日以來的新增入境人員病例都在口岸和隔離點發現並掌控。3月21日以前的存量入境人員,廣東於3月23日起就實施了拉網式大排查,由社區“三人小組”,逐一上門開展健康狀況問診和核酸檢測,已對4.78萬前期入境人員進行了核酸檢測。

“通過大排查,廣東3月8日至21日的存量入境人員底數已摸清,他們的風險是可控的,而且廣東省社區網格化排查處在不斷強化的狀態。” 周紫霄表示。

當前的疫情形勢仍然複雜嚴峻。全省上下仍要不鬆勁、不懈怠、不麻痺大意,切實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控策略,慎終如始抓緊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堅決維護好鞏固好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在這裡,也要提醒公眾,切不可放鬆自我防護,仍要堅持不聚集、不扎堆、勤洗手、多通風,科學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做好自我監測管理,如有發熱、咳嗽、乏力等疑似症狀請及時就醫。

“高能”口罩出爐:

這款口罩能連續佩戴7天

據省科技廳副廳長龔國平介紹,為解決個人防護口罩供給保障問題,省科技廳組織省內相關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開展聯合攻關,從內外層無紡布材料和中間熔噴布替代材料兩個方面開展研發,取得了較好效果。

一是延長了口罩的使用壽命。據悉,有機硅烷能長期牢固地吸附在無紡布表面,具有抗菌抑菌功能。研發人員採用有機硅烷處理的無紡布作為口罩內外層,使其具有抗菌抑菌的作用,中間層用熔噴布製備了KN95口罩。經相關機構檢測,該口罩可連續有效佩戴7天。

二是提高了口罩的使用效率。記者瞭解到,熔噴布是採用靜電吸附作用吸附細菌和病毒,熔噴布遇水則失去過濾作用。而聚四氟乙烯過濾膜和重離子微孔膜具有納米級的孔徑,能有效隔離細菌和病毒。採用聚四氟乙烯過濾膜或重離子微孔膜替代熔噴布製造可重複使用口罩,可用沸水浸泡清洗或醫用酒精噴灑消毒。經相關機構檢測,可反覆使用7次以上。

此外,使用納米纖維濾膜口罩還降低了口罩的生產成本。據悉,由於目前口罩核心過濾材料熔噴布價格上漲導致口罩生產成本增加。對此,省科技廳組織省內相關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積極研發低成本的納米纖維濾膜替代熔噴布,目前成本僅為其1/8。該納米纖維濾膜口罩經相關機構檢測,達到醫用外科口罩標準,一次性使用。

龔國平說,以上幾類新型口罩均已產業化,並投入防疫實際應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這兩種疫苗證實可誘導動物產生較高水平的抗體

據新發傳染病疫苗研發技術創新聯盟副理事長彭育才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廣東省科研單位便重點開展了mRNA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基因工程重組的亞單位疫苗等的研發工作,並取得突破性進展。

其中,mRNA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經過多個動物實驗證實。這兩種疫苗可以誘導小鼠和猴產生較高水平的抗體,目前正在進行動物攻毒實驗。“在基因工程重組的亞單位疫苗方面,我們已經獲得候選疫苗。”

彭育才表示,近期,廣東27家高校、科研機構,疫苗研發生產企業組建了新發傳染病疫苗研發技術創新聯盟,由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作為指導單位。聯盟將加強疫苗研發單位與疾控中心、醫院之間的交流協作,實現優勢互補,提升整體合力,服務疫苗創新事業,增強區域疫苗研製能力。同時,聯盟也將積極整合國內外資源力量,合力推進疫苗科研攻關。

力爭2022年,培育建設10個左右生物醫藥產業特色園區

會上,龔國平還透露,目前,省科技廳等9部門出臺的生物醫藥創新十條政策主要體現在“五個突出”。一是突出高端科研實驗平臺建設,推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生物安全創新研究院、大動物模型研究中心,加強再生醫學與健康省實驗室、生命信息與生物醫藥省實驗室建設,爭取成為生命健康領域國家級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國家和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賦予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省級科研項目自主立項權。

二是突出強化關鍵核心技術供給。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加大檢測診斷、生物疫苗、抗病毒創新藥等研發力度。從生物技術源頭創新、藥品器械研發、生命科學與信息技術融合、“互聯網+醫療健康”等多個層面構建核心技術供給體系,組織實施生物技術安全、合成生物學、綠色生物製造和中醫藥關鍵技術裝備等專項計劃。

三是突出培育發展產業特色園區和骨幹企業。力爭到2022年,培育建設10個左右生物醫藥產業特色園區,重點推進廣州國際生物島等生物醫藥特色園區建設,培育發展研發投入超五十億元的生物醫藥企業1家、超十億元的企業10家、超億元的企業100家。鼓勵銀行加大對生物醫藥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推動創投資本助力初創企業培育發展。加強CRO等研發外包服務機構的培育與獎補,完善生物醫藥研發外包服務體系。

四是突出創新資源集聚。積極對接國內外高端創新資源,爭取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在廣東佈局,支持國家大院大所等來粵設立研究院,鼓勵世界500強藥企來粵設立研發總部。

加強人才引進培養和學科建設,強化生物醫藥高層次人才保障。以廣州、深圳為核心,打造廣深港、廣珠澳生物醫藥科技創新集聚區。

五是突出體制機制創新。落實國家關於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相關政策,從生物製品材料通關、藥品醫療器械流動等方面,打通粵港澳創新要素跨境流動路徑。建立健全產品研發和臨床研究激勵機制,對藥品醫療器械的臨床前和臨床研究給予獎補。優化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定點使用、採購制度等,促進醫藥新產品推廣應用。實行科技倫理承諾制,強化科技倫理和生物安全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