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家"到"大家":江蘇邳州人居環境整治重塑鄉村芳華

消費日報網訊(朱芷萱 王壯)日前,江蘇省委 、省政府《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 確保如期實現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意見》文件中,邳州市鄉村公共空間治理作為夯實農村基層治理根基方面的有益經驗,被寫入該文件,"邳州經驗"在全省被推廣。

近段時間以來,邳州市以公共空間治理為抓手,積極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在鼓勵引導村民參與治理的過程中,百姓的公共意識與主體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強化,由舍"小家"到為"大家",從"被動清理"到"主動參與",主人翁意識的共治共享,讓農村基層治理在悄然間有了新的變化。

隨著天氣轉暖,細菌隨之生長繁殖,結合當下疫情防控工作,陳樓鎮全面開展以"清潔鄉村、清理田園、清掃家園"為主要內容的"三清"專項行動,向環境衛生"頑疾"發力,這一舉措得到了村民的積極響應。

從

在陳樓鎮大顧村,村民顧二威家門口的旱廁正在被拆除。拆除自家旱廁的想法是顧二威一家人商量後,主動向村裡提出來的。顧二威說:"拆除露天廁所後,在這裡養花種草,對己對人都有利。況且,公廁離家又不遠,還有專門的人打掃衛生,環境比自家的旱廁好多了。"

從

在"三清"專項行動中,廣大村民紛紛化被動為主動,從最初的挨家挨戶做工作,到現在主動要求整理環境,公共意識的轉變讓村集體在開展工作時更加得心應手。目前,陳樓鎮共清理亂堆亂放6000多處,清理破敗的廁所、豬圈2600個,整治河塘200多個,清理集體土地800多畝。陳樓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部長丁召虎說:"將繼續發動百姓,利用廣播等途徑,擴大宣傳範圍,做到家喻戶曉,讓大家都能真正認識到人居環境的重要性。"

從

  打開公共空間,直通人民心間。新河鎮袁場村過去在推進公共空間治理的過程中,重點清查被強佔、侵佔的集體資產資源,將被村民們私自佔有的300餘畝中運河段河灘地全部清理出來,打造了十里桃園。今年,桃樹即將進入盛果期,每畝地可為村集體帶來近2000元的收入。新河鎮袁場村黨支部書記劉兆良回憶道:"清理河灘地牽扯到200多戶,剛開始時村民們的思想工作很難做,通過多次入戶做工作,大家都能理解,最終成功地收回了這片土地。"

增收之餘,鄉村公共空間治理的深入推進,在基層重塑了公平公正,同時,環境的變化也讓村民們從思想上有了轉變,更有了主人翁的"家園意識"。袁場村村莊部分路段原本種植了1000多棵楊樹,近來,正值植樹的好時節,經民主協商後,袁場村決定將楊樹統一換成桂花、廣玉蘭等綠化樹種,為村民們帶來宜居環境的同時,也美化村莊環境。村民們對此表示支持,也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村莊治理共建者的責任。在植樹現場,大家不約而同地帶著鐵鍬、水桶等,自發地幫助村裡種樹,村民趙西瑞便是其中之一。他說:"過去家前屋後種的都是楊樹,不僅經濟效益低,每到楊絮飄揚的時節還存在安全隱患,如今換成其他樹種,是一件好事,我們肯定大力支持。"

從

同樣通過公共空間治理出來的還有銀杏湖景區,近兩年,官湖鎮授賢村以"黨建+"為統領、以"公共空間治理"為切入點,摸索出了因地制宜的"旅遊+"模式致富新渠道。官湖鎮授賢村黨支部書記王峰介紹:"依託銀杏湖景區的旅遊資源,去年授賢村集體收入達70多萬元,景區旁邊小吃一條街上的100多個攤位,每戶也多收入15萬至20萬元,實現了村集體和村民雙贏。"

從

  眼下,銀杏湖景區再次迎來了盛花期,往來遊客絡繹不絕。為了在防疫期間做好景區的管理工作,授賢村建立起長效管理機制,許多黨員、群眾志願者紛紛加入其中,作為治理成果受益者、共享者的同時,也自願肩負起維護責任,成為家園的守護者。這幾天,授賢村黨員志願者郭照榮一直在忙著疏導景區遊人工作,一天下來,儘管很辛苦,但是她卻覺得非常高興、充實。"現在疫情相對穩定,景區的人流量也大幅增加,我經常到堰上、景區引導遊客,維護好秩序,一方面為村裡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另一方面也想給遊客留下好的印象,希望他們能經常來這裡遊玩,因為鄉村旅遊搞好了,村民的生活才會更加富裕。"郭照榮說道。

  公共空間治理小切口,譜寫出鄉村振興大文章。邳州市在以公共空間治理為抓手、全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的過程中,積極引導村民參與治理,從"公家的地方被侵佔",到"我的家鄉我來守護",思想意識的轉變,讓百姓們更有了主體意識、主人翁意識,也更加有了歸屬感,在公共資源得以共治共享的同時,實現了環境與思想的雙提升,讓群眾有了穩穩的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