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转发:唱着歌画着画就把安全教育教好了

近日,在山东青岛的一所幼儿园,老师们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教会孩子保护自己的身体,大声说“不”。老师用图片和歌曲的方式教孩子如何保护自己,这种走心的教育方式获得网友支持。

视频中,小朋友们自由选择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画出来,然后进行展示,内容主要包括:一,短裤和背心保护着身体;二,(拒绝)陌生人给的零食和玩具;三,大声地喊不可以;四,告诉爸爸和妈妈;五,全部都是坏东西。

人民日报转发:唱着歌画着画就把安全教育教好了

网友评论

网友针对这所幼儿园老师的做法,纷纷点赞。通过做游戏、画画,这种寓教于乐的做法不仅能够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学到有用的知识。那么家长就要问了:到底什么样的活动更适合寓教于乐呢?

什么样的学习形式更适合0-6岁的小朋友?

一、让孩子接触绘本

0-6岁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时期,此时期所形成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认识将对孩子的一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此阶段是大脑发育的高峰时期,孩子已经有很强的学习欲望,对色彩和故事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厚。因此,不同年龄的幼儿应选择不同的绘本。

0-1岁的婴儿适合选择“布书”,婴儿视力尚模糊,通过黑白绘本,可以形成视觉刺激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1-2岁幼儿能听懂故事,而且具备了口语能力,可以不连贯地跟着念或读,适合选择“视听绘本”、“立体绘本”;2-3岁幼儿适合能操作的书,可得到成就感,选择

“洞洞书”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3岁以上的小朋友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绘本,增强数数字、自己编故事、涂颜色等方面的能力。

人民日报转发:唱着歌画着画就把安全教育教好了

绘本类型

二、教孩子手指画

其实教孩子画画的前提,是先要让宝宝产生对画画的过程产生兴趣,教会孩子如何用自己的手指作画,能够很好地增强孩子的参与感,产生和作品的互动。

人民日报转发:唱着歌画着画就把安全教育教好了

手指画《小鸟说,早早早》

很多小朋友第一次到画室的时候都是扭扭妮妮不愿意动手。但是经过老师的引导,大部分孩子还是愿意参与到创作中。

受过专业培训的老师知道如何利用教具和材料吸引孩子的兴趣和关注点。那么家长如何在家中取材于日常生活用品,同样考察家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其实,通过和孩子一起完成一副手指画作品也是亲子活动的延伸:

让孩子的小手和大人的大手蘸取颜料,印在纸上作为大树和小树的树干;然后,通过牙刷头蘸取颜料在画纸上形成树叶。不仅能够让孩子和大人形成有效的互动,而且也是让孩子通过颜色的变化观察四季变幻的过程。

人民日报转发:唱着歌画着画就把安全教育教好了

日常用品作画

三、选择拼搭类玩具

0-3岁的小朋友更适合玩摇铃、积木、绕珠等色彩鲜艳,形式上安全的玩具。但是要注意大小和毒性,防止孩子吞咽以及口唇接触。

4-6岁的孩子玩遥控车、机器人、积木、拼图,都是可以的。遥控车训练小朋友的方向感和应急反应能力;积木和拼图可以培养小朋友的动脑动手能力;遥控车、机器人现在更倾向于培养孩子的编程思维,市面上各种类型的机器人项目兴趣班也逐渐向这个方向靠拢。

人民日报转发:唱着歌画着画就把安全教育教好了

陪孩子玩积木

“边玩边学”家长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其实家长在陪孩子玩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情绪,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才能让孩子和家长都感到舒服,家长轻松,孩子也能学到真正的东西。

1.心态开放

其实,孩子的某些性格特性是天生的。家长不能奢求通过玩某一类型的游戏就让孩子能够得到某一种自己想要的性格优势。家长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放平心态很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卡根曾经做过一项实验,让4个月大的幼儿分别接触新玩具,听陌生的声音,还有见陌生人。实验发现:在参加实验的450多名小娃当中,有20%的小娃反应很大,这少数的20%的小娃们则被定义为“高反应宝宝”。当这些孩子在2-4岁时再次来到实验室,表现出的还是害怕新玩具,不会跟小朋友打成一片。

其实高反应小娃们大脑中的杏仁核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特别容易被激活。激活的后果就是当受惊吓时反应强烈,紧张刺激时压力大。因为这是天生的,所以宝宝们表示“

根本没法控制自己呀”。

所有,家长常常吐槽自己的孩子“胆小”、“不爱说话”、“怕见生人”,其实这很有可能是孩子天生性格的一部分,不是通过做游戏,玩玩具就能够得到改善的,不如放平心态:少一些责骂,多一些宽容。

2.集中精神

塔克曼曾经说过一句话:“眼睛说话的雄辩和真实,胜过于言语。”

因此,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和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家长如果心不在焉,左顾右盼,孩子一定能够察觉出我们在应付差事,而不是真正的陪伴。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的一举一动,他们都会尽收眼底。

无论多么简单的亲子活动或者游戏,只要我们全身心投入,孩子就一定能感受到,一定能够感受到快乐。

很多家长陪孩子玩的时候也是一副大人的样子:站在高处,盛气凌人。经常不耐烦地责骂:“你真笨!”“怎么老是教不会你呢?!”

如此居高临下的态度,孩子肯定不愿意和家长相处。而且,让孩子觉得你并没有真正融入到玩游戏的氛围中。

既然选择和孩子玩游戏,那就把自己当做一个大孩子,放下成年人的包袱和家长的权威,放下缠绕自己的事务和电话,退回到充满纯真的童年,和孩子一起趴在地上玩积木、一起搭机器人。

如果让孩子也看到爸爸妈妈笨笨的一面,也有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一面;让孩子看到我们的窘态和困境,让孩子看到我们的喜悦和投入。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就会更加放松,也会更加愉悦。

3.强化规则

孩子从五六岁开始,规则意识开始萌芽。爸爸妈妈要了解: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需要了解一定的规则意识。包括:选择玩伴,选择玩的方式,选择玩法。选择以后就要遵守规则,不能随意破坏规则。

我的邻居有个小孩今年五岁,和别的小朋友玩不到一起。常常和其他孩子约定好一起玩赛车,规定比赛看谁的赛车率先到达终点,他看自己的赛车跑的慢就自己抓起来跑到终点,渐渐地孩子们不愿意和他玩。

这就是家长没有交给他遵守规则的问题,我们不能把陪孩子玩耍视为浪费时间,很多时候孩子的成长就是在玩游戏中点点滴滴积累得到的。很多父母总认为,教会孩子如何学习社会规则和生存技能就该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

写在最后的话

其实,对幼儿的教育更应该从玩耍和游戏开始,孩子在学龄前所学的,绝大部分都是可以在玩耍和游戏中学到的。玩和学并非彼此对立,而是相辅相成。比如小狮子小老虎经常打打闹闹,互相扑咬,就是他们在玩耍中学习捕食技能。玩中学,看似在玩,实则在学。寓教于乐的精髓就在于:唱着歌画着画就把安全教育教好了!

人民日报转发:唱着歌画着画就把安全教育教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