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关于打造个人IP,几点不成熟的小建议

原创|关于打造个人IP,几点不成熟的小建议

文|@培训师梁辉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每次打开微信公众号登陆页面总能见到这句话,对这句话,我个人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在信息时代,每一个个体都比过去的年代有了更多的表达机会和发声平台。

无论是你有独特的世界观,还是某样特长,或者是对一些事件有不同角度的见解,都可以找得到发声的地方。

当然,这句话还可以理解成年少轻狂凹造型式的表达:我是XX,我为自己带盐代言。

不管你是主动或者被动,现代人都成了网络生物,我们每天徜徉在网络的海洋中,人在网上,但凡走过路过,必留痕迹。

我们在网上留下的痕迹,在很大程度上会悄悄地出卖我们的三观、喜好、关注点和品味等等。

过去移动互联网时代还没到来的时候,我们就经常与从事营销的小伙伴们共勉:

你希望在客户心目当中是怎样的形象,那拜托你就用怎样的形象去面对他。

这句话今天看来,依然不过时,只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形象的建立需要考虑更多一个维度罢了,那就是你的网络形象,套用一个网络概念:个人IP。

今天不是来教大家怎样在网上卖东西的,可以说只算是一些小小的提醒。

首先,让别人能够快速方便地找到你,我觉得这是最基本的网络素养。

当然,谈到这点,一些人会有很多的“心得”,比如,在自己的微信名前加A,我很想谢谢那个教别人这种方法的人的八辈祖宗。通讯录里一堆名字前加A的人,齐刷刷的,就像一个师傅教出来的。

试问,这个意义在哪?

想占领我通讯录最前排的位置?然并卵。

我们找人的时候通常不会打开通讯录,一个一个往下看,所以,在不在前排,意义并不大,不信,你统计一下,联系最多的人,一定不是那些占你通讯录最前排的。

常联系的,一般已经在你的过往聊天记录中,不常联系的,有事找他,我会打开搜索栏,搜他的名字,这个比一个个翻,更高效、更精准。

再一个,假设大家都信了那个邪,都在自己名字前加A,那么,结果你懂的。

于是有些人觉得加一个A不过瘾,就两个,两个不够,来三个,接下来就是在A后面继续加0,一个不够,那就两个、三个,最后名字就成了AAA0000王二毛,尼玛,跟机器编码似的,倒是很科幻。

其实,哪里有这么麻烦,真实名字就可以了。简单点,说话的方式简单点。(咦,怎么还唱上了?)如果愿意的话,在自己名字前,加上公司名称也行。

在我更年轻一点的时候(当然,现在也很年轻,这点很重要,切记),我跟很多人一样喜欢通过经常更换自己的网名来彰显个性。心情不好,网名也许变成“一棵忧郁的树”,明天很开心,网名“大笑的猪”......

过去没问题,人际圈子相对固定,陌生交集较少,不影响别人找到你,可在今天,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经常见面的人也许并没增加多少,但网络上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交集的人比过去那是几何级数的增长。

从事营销相关工作的朋友,以微信为例,我不建议你经常更换自己的微信名,如果经常更换自己的网络ID,会给客户制造干扰,同时也可能对自己带来机会上的损失。

有一次,在一家企业讲课,闲聊时,他们谈到有某个产品方面的需求,我想起曾经培训过的一家企业,他们提供的产品恰好能匹配得上,而且有学员加过我的微信,当时,有意帮他们牵个线,心想反正也是举手之劳的事情。

结果,打开微信通讯录凭记忆搜索那个公司名称,无果;按印象中那个学员的姓氏搜,在弹出的那一栏,没有一个头像对得上。翻找半天,也没找到那个学员,只能悻悻作罢。

很久之后,再有机会去那家企业讲课,才了解到,那个学员经常更换微信名和头像。后来讲课时,我开玩笑说,除了经常躲赌债或者欠了别人情债的人,最好别动不动就更换头像和微信名。

事实上,一个不经常更换头像和网络ID的人更容易在别人心目中建立信任感,说明他活在阳光之下,不怕别人上来找麻烦,自然不需要藏头露尾,躲躲闪闪,大家仔细琢磨琢磨,是不是这个道理?

最后提醒一下,在不同的社交平台,网络名称最好统一,保持个人品牌传播的一致性。

你想想,假设你在微博上昵称是“王铁柱”,在抖音上叫“李二狗”,微信公众号又是“张翠花”,那么,哪个“你”才是“你”?这必然不利于个人品牌的打造,并且会造成形象识别上的困扰。

如今,是个注意力稀缺的年代,人为地增加别人识别你、找到你的时间成本,这是自己主动放弃了互联网这个阵地,怪不得别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