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有一瓶“去除恐惧水”摆在面前,你喝还是不喝?

两周前的奇葩说出了一道有趣的辩题:恋爱多年我却恐婚,现在面前有一瓶“去除恐婚水”,我要喝吗?

这是一道典型的脑洞题,在我看来,这道题会引发我们对两个话题的思考,第一,你怎么看待婚姻,第二,你怎么看待“恐惧”这种情绪。

今天,我想聊聊后者。

我们每个人都会怕,怕考试不及格、怕比赛会输、怕项目会失败、怕婚姻不幸福、怕孩子是学渣……而往往这种“怕”会阻碍我们前行,让我们和机会失之交臂。

大话西游里的至尊宝说:“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可是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他是不想珍惜吗?又不傻!他是不敢珍惜。怕受伤,怕辜负,怕失去,怕无法承受……而往往那些我们生命中重要的东西,就在我们恐惧和踌躇中流逝了,比如一份心仪的有挑战的新工作、一个站到舞台中央让自己被看到的演讲……

那么,如果有一瓶“不怕水”让你不再恐惧,喝还是不喝呢?你的选择恰恰折射出我们对于恐惧这种情绪的两种态度。喝,意味着我们希望有一剂良方,帮我们消除掉自己不想面对的消极情绪。不喝,意味着你愿意靠自己去面对恐惧。你选哪个?

《奇葩说》:有一瓶“去除恐惧水”摆在面前,你喝还是不喝?

01

恐惧是一种“坏情绪”吗?

这世界上有一种病,叫做“先天性无痛症”,这是一种基因异常导致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患有这种病的人感觉不到痛,他们可以把手放进沸腾的水里,也可以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做手术。《英国每日邮报》曾经报道过一对印度姐弟Manisha Patel和Dinkal,他们两个都是无痛症的患者,在家里玩游戏的时候,两个人经常搞得浑身是血,手上的伤口也触目惊心,但却从来不哭不闹,也不会寻求帮助。

不会疼,就不会怕,不会怕就能勇往直前了吗?

我们每个人都不想让自己痛,但“痛觉”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防御机制,一种有效的资源,它让我们保护自己,阻止伤害的发生与扩散。恐惧也一样。

当我们还是原始人类的时候,面对野兽或未知的环境,恐惧是警醒,它能让人集中注意力,处于防守状态,从而避免遭遇危险。

当我们走出森林,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时,恐惧是敬畏,它能让我们尊重规则,更谨慎、更诚实、更认真。

当我们面对更强大的对手、更激烈的竞争时,恐惧是动力,它能让我们再努力一点,再用心一点,为了不被对手打倒,先力图改变,突破自己。

当我们面对婚姻的时候,恐惧也是提示,它让我们更重视自己内心的声音,停下来想一想,而不是盲目地投入可能有着潜在风险的一段亲密关系。

所以,恐惧从来都不是一种坏情绪。我不想靠一瓶水来消除它,抹杀它。

《奇葩说》:有一瓶“去除恐惧水”摆在面前,你喝还是不喝?

02

失去恐惧并不是变勇敢,而是变盲目

\\如果你喝下了这瓶水,会怎样?正方一辩KC说,喝下这瓶水,我们就能回归理性,就可以在不被情绪影响的状态下审慎地思考要不要结婚。果真如此吗?

积极心理学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在《积极情绪的力量》中提到过一个有趣的论点。她认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比率有一个临界点,这个临界点是3:1。

当一个人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比是3:1时,人的状态是最积极向上的。当积极情绪低于3,消极情绪高于1的时候,人会变得消极,但是,当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比率超过11:1时,人反而会变得消极。

我们都知道,乐观是一个好词儿。但是英文里面有一个词叫做:Blindly Optimistic,翻译成中文就是盲目乐观。而它最终会导致什么呢?愚勇、愚忠,愣头青。情绪也是讲究平衡的,任何事物都是过犹不及。

所以,这瓶水消除掉恐惧,我们就会变的更勇敢,更理性吗?并不会!只能让我们变的更盲目。因为,我还有其他情绪啊,我有快乐、有向往、有激动,这些情绪会告诉我们: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吧,没啥好怕的,不就是结婚吗?过不下去大不了离呗!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人生态度吗?

我们总认为消极的反面是积极,消除消极情绪的背后是积极的人生。然而:

失去愤怒不会让我们变平和,而是冷血。

失去悲伤不会让我们变快乐,而是麻木。

失去恐惧不会让我们变勇敢,而是盲目。

《奇葩说》:有一瓶“去除恐惧水”摆在面前,你喝还是不喝?

03

拥抱恐惧、积极行动是我们最好的姿态

那么,面对恐惧,我们到底能做点什么呢?

1、接纳它,允许自己恐惧

恐惧并没那么可怕,可如果我们不允许自己面对恐惧,不接受自己与恐惧相处,这种心态反而是可怕的。因为害怕面对恐惧,当恐惧到来时,我们就会感到进一步的焦虑、无助、烦躁。这种在某一种情绪的基础上产生的新情绪,叫做“衍生情绪”。

相比于最初的恐惧,衍生情绪更复杂,它往往是几种情绪的混合物,剪不断、理还乱。让我们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所以,最可怕的并不是恐惧,而是对于恐惧的恐惧。面对恐惧的第一步,是允许自己拥有这份情绪。告诉自己,怕很正常,怕就对了。

2、慢下来,别急着做决定

心理学家们认为,愤怒或恐惧之类的负面情绪对身体新陈代谢的需求很高,所以,这些情绪会造成一种强烈的生理唤醒状态,同时会伴随有感知焦点的收窄。也就是说,在恐惧的情绪最强烈的时候,我们的关注点是狭窄的,收集到的信息也是不全面的,这并不是一个决策的好时候。

所以,面对恐惧,我们要学会让自己慢下来,不要被恐惧驱使仓促做一个决策。

《奇葩说》:有一瓶“去除恐惧水”摆在面前,你喝还是不喝?

3、思考它,问问自己到底在怕什么

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瑞·达利欧在《原则》一书中说:

“我至今依然害怕跌倒,依然觉得跌倒很痛苦。但我会思考这种痛苦,并明白我将克服这些挫折,而且我学到的东西将主要来自对挫折的反思。我已经基本上走出了为犯错而痛苦的阶段,而是享受从犯错中学习的愉悦。”

有一个很生动的比喻说,情绪其实是一个送信人,它们送来的信都来自于我们的内心。每个消极情绪的出现,都是一个信号,提醒我们要觉察它、关注它、理解它,而你在做完这些动作,就好像是收下并打开了那封来自内心的信,并认真地读完。然后,你可以去想想这封信给你的提示是什么,去挖掘它给我们带来的启发和价值。

回到恐婚的话题,面对这份恐惧,我们需要去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我到底在怕什么?这份恐惧给了我什么样的提示?

《奇葩说》:有一瓶“去除恐惧水”摆在面前,你喝还是不喝?

4、积极行动,找到自己的影响圈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讲到两个概念,分别是关注圈和影响圈。

每个人都有自己格外关注的问题,例如北京的雾霾、子女的升学、自己的婚姻、股市的走势等等,相对于我们完全没有兴趣的事而言,这些事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

在关注圈内,有些事是我们可以影响的,甚至是可以掌控的,有些则超出个人影响的范围。那些可以被个人掌控或影响的事就可以被归作影响圈。

当我们思考与审视自己的恐惧后,我们就需要再想一想,我怎么做才能让自己不怕?这些事在我的影响圈内吗?

如果你怕的是考试不通过,那就多复习多刷题;

如果你怕的是手头一个复杂的项目会失败,那就在所有自己可以掌控的环节上多一分努力,多一遍核查;

如果你怕的是孩子是学渣,那就先尽到做爹妈的责任,别在孩子面前天天抱着手机刷微信玩游戏做个坏榜样……

总之,一定有一些事情是你可以做的。

什么都不做,原地喊怕,是最没有意义的事。灌下一瓶消除恐惧水,掩盖掉这些恐惧更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之举。我们要做的,是接纳、拥抱、思考这些情绪,然后采取积极的行动,而不是无视、压抑和消灭这些情绪,然后装作若无其事。

至于那些“影响圈”外的事,虽然我们也很关心,可我们无法改变,就让它去吧。

正如美国神学家尼布尔在他的祷词中所说:

“ 愿上帝赐我平静,去接纳我无法改变的;愿上帝赐我勇气,去改变我能够改变的;愿上帝赐我智慧,让我能分辨这两者之间的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