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最有作為的皇帝,比康熙乾隆強太多,至今卻一直被忽略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有十位皇帝,從建國到覆滅共經歷了276年。現代歷史學者對清朝的評價有褒有貶。女真族是滿族的前身,長期居住在今黑龍江一帶。是以遊牧為生的民族。公元1626年,也即明末清初這一歷史階段,努爾哈赤去世,皇太極受推舉襲承汗位,成為後金的國君。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今瀋陽)稱帝,建國號大清。

大清朝最有作為的皇帝,比康熙乾隆強太多,至今卻一直被忽略

由此,嚴格意義上來看,皇太極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不過,非常可惜的是,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猝死於清軍入關前夕,未能親自率軍入主中原。相信皇太極內心是相當不甘心的,對一個胸懷大志野心巨大的梟雄來說,是多磨得遺憾。

大清朝最有作為的皇帝,比康熙乾隆強太多,至今卻一直被忽略

今天咱們的主人公皇太極對大清的貢獻絕不亞於康熙帝。《清史稿》是這樣評價皇太極:“上儀表奇偉,聰睿絕倫,顏如渥丹,嚴寒不慄。長益神勇,善騎射,性耽典籍,諮覽弗倦,仁孝寬惠,廓然有大度“。可見如果沒有皇太極,女真族是不可能入關的,更別提建立大清朝了。

大清朝最有作為的皇帝,比康熙乾隆強太多,至今卻一直被忽略

皇太極在位期間做了兩件大事,影響千古,史冊永存。一件是改族名女真為滿洲。天聰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天聰汗皇太極發佈改族名為滿洲的命令,從此,滿洲族(簡稱滿族)的名稱正式出現在中華和世界的史冊上;另一件是改國號大金為大清。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極在瀋陽皇宮大政殿舉行即皇帝位的典禮,改國號“大金”為“大清”,改年號“天聰”為“崇德”。因為皇太極有兩個年號:一個是天聰,另一個是崇德,所以清朝出現十二帝十三朝的現象。

大清朝最有作為的皇帝,比康熙乾隆強太多,至今卻一直被忽略

皇太極從少年起經常跟隨父親及兄弟狩獵和征戰,練就了一身本領,騎射樣樣精通。少年時期的皇太極就比同齡人不一樣。別人還在父母的庇護下無憂無慮的玩耍時,皇太極已經在管理家族事情上獨當一面了。當時人們相當崇尚武功,而皇太極的武功遠遠超過才十幾歲的多爾袞,與代善比也不相上下;此外,在政治識見、軍事才能和個人威望上,皇太極都高出其它貝勒一籌。所以在努爾哈赤心裡皇太極是最合適的繼承人。

大清朝最有作為的皇帝,比康熙乾隆強太多,至今卻一直被忽略

我們經常講每一個成功的人士背後總是有一個或多個貴人。皇太極也不例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多爾袞就是其中一個。多爾袞十七歲就跟隨皇太極征戰蒙古,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為“墨爾根代青”成為正白旗旗主,對皇太極那是忠心耿耿。在皇太極繼承汗位時,多爾袞也是不竭餘力的幫助皇太極登上汗位。

大清朝最有作為的皇帝,比康熙乾隆強太多,至今卻一直被忽略

皇太極為什麼改國號為“大清”呢?有一個傳說:努爾哈赤早年逃難時騎著一匹大青馬,慌急趕路,馬被累死。努爾哈赤難過地說:“大青啊,大青,將來我得了天下,國號就叫大清!”當然這是一個傳說故事,不必深究。皇太極改國號、稱皇帝意在表明:自己不僅是滿洲的大汗,而且是蒙古人、漢人以及所有人的大汗,是大清國臣民的皇帝。

大清朝最有作為的皇帝,比康熙乾隆強太多,至今卻一直被忽略

皇太極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皇帝,後人對他的評論也是讚賞有加。諸多歷史學者,政治家,軍事家以及像小編這樣的愛好者也因此對清朝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相信晚清時期光緒年間如果有皇太極治國雄才,也不會把臺灣割捨出去,更不會簽下辱國條約。

清朝皇太極把一個女真族小部落成長為一個泱泱大國,經歷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成為國富民強,列國朝拜的強國,達到了清朝的鼎盛時期。自嘉慶以後逐步敗落直到到賻儀清朝徹底覆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