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漢陽市政,強勢助力武漢崛起

從前期奮勇戰“疫”到如今城市重啟、復工復產,作為武漢國有建築企業,武漢市漢陽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陽市政”)展“鐵軍”擔當,積極作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將因疫情按下的“暫停鍵”陸續切換成“播放鍵”、“快進鍵”,108個項目相繼復工復產。

基建 | 鐵軍漢陽市政,強勢助力武漢崛起


報道版面

管理人員從“兩山”醫院、“方艙”轉戰

復工復產新戰場


漢陽市政工程部副部長呂國鵬與漢陽市政300多名管理人員一起參與了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在火神山醫院攻堅期間,他是漢陽市政的技術負責人,無法回山東老家過年,緊急馳援火神山,1月23日晚即到達現場,當晚就調集了39臺挖掘機。“每天沒日沒夜地幹,一直到2月15日才退下來。”

呂國鵬介紹,在隔離觀察14天,CT、核酸檢測後,經短暫休整,參與“兩山”醫院和“方艙”建設的管理人員已全部投入復工復產的新戰場。

據悉,漢陽市政下屬7家分子公司的管理人員和一線工人累計1800餘人參與火神山建設,投入挖機、壓路機、推土機、攤鋪機等大中型機械100餘臺。截止2月2日交付,累計完成四個工區57000平方米的場平、換填清淤,1500平方米醫藥倉庫建設,2800平方米道路施工,3000米管網建設,14000平方米兩布一膜鋪設。人均日工作時間超過18小時,英勇的漢陽市政人不辱使命,如期完成建設任務。

2月4日,第一批重症患者入住火神山醫院,仍有後續保障及收尾工作需要完成,剛撤離火神山還來不及休息的100餘名漢陽市政管理及施工人員在總工程師荊武的帶領下,再上火神山一線,在距離病區不足百米區域進行排水管線、路面攤鋪、檢查井建設以及現場道路保潔、水電維修等。

1月29日,漢陽市政瀝青攤鋪專班從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轉戰雷神山,歷時半個多月,全部完成醫院內部道路刷黑工程。1月29日至2月16日,漢陽市政累計投入300餘人參與雷神山醫院建設,投入大中型機械30餘臺,累計完成瀝青路面6175平方米,完成清理倉庫19000平方米。

托起生命方舟的“方艙”戰役,也有漢陽市政人的身影。截止3月27日,漢陽市政已參與並完成武漢10餘家“方艙醫院”的建設任務,累計提供床位近萬張。

與此同時,支援社區封控建設,漢陽市政共投入人員1100人、機械62臺,完成11000米臨時圍擋施工,全面完成漢陽區10條街道

198個社區、村灣等點位的封閉工作。

108個項目復工復產,民生工程與汛期賽跑


漢陽市政常務副總經理王智高介紹,目前公司武漢市內 108個工程項目復工復產率達到90%,其中重點工程已全部復工復產。 3月20日,管理人員已全部到崗,一線作業工人到崗率達到70 %,水泥、砂石、商品混凝土等施工材料可保證供應。

“我們的管理體系和架構在建設‘兩山’醫院時已經建立起來。”王智高介紹,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防疫物資、設備採購早做了儲備,非常充分;不少工地現場增加了紅外線測溫通道,每日對辦公區、食堂、工人宿舍等進行多次消殺;所有員工入場前進行安全教育和防疫知識培訓,每個工人都持有綠碼返崗,掃碼進工地。此外,為保證工人不“帶病上崗”,江漢七橋、月亮灣城市陽臺等項目均為每一名工人安排了核酸檢測,身體無異常再上崗。

基建 | 鐵軍漢陽市政,強勢助力武漢崛起


防疫知識宣傳海報


呂國鵬介紹,為避免交叉感染,工人宿舍一般2人一間,床位按照最大距離呈對角線佈置,工人採取分散就餐。

據介紹,目前一批最急迫的民生工程已經復工復產,與汛期賽跑。漢陽市政承接的漢陽區管網混錯接改造及缺陷修復工程已於3月20日進場。該工程包括芳草路紐賓凱段、四新北路總港等4處點位新增收水井及配套支管、新建雨水收集管道,國博大道(向陽東路段)、馬鸚路(萬家巷段)、龍陽大道(漢陽大道-墨水湖北路段)等9處主管清淤。“在主汛期和雨季到來前,本月將 完成13處改造,避免漬水。”呂國鵬說,該工程為水務局排漬應急改造工程,改造後將有效提升漢陽城區汛期排澇能力。

基建 | 鐵軍漢陽市政,強勢助力武漢崛起


管道混錯接施工現場


此外,即將於9月開學的龍陽中學等工程也於最早一批覆工復產。重要過江通道江漢七橋漢陽岸引橋工程已經復工,5臺打樁設備同步展開,要搶在汛期前完成樁基施工。月亮灣城市陽臺分4個工區展開作業,一工區的觀江平臺已成形。

基建 | 鐵軍漢陽市政,強勢助力武漢崛起


龍陽中學施工現場


目前,漢陽市政承建的寶豐北路(常青路~建設大道)工程,尚文路(康福街~雄楚大道)道路排水工程,墨水湖水體提質及生態修復工程EPC,漢陽區管網混錯接改造及缺陷修復工程(一期),黃陵汙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施工,龍陽湖截汙及清淤工程PPP項目,江漢七橋PPP項目,龍陽湖片區海綿改造工程,琴臺大道(二環線~三環線)工程,鸚鵡大道,仙女山路,張柏公路,漢陽江灘,琴川大道,漢陽區雨汙分流二期,龍陽中學,永安堂小學,仙山小學,國博三小,新建居住、商務業項目(漢陽市政建設大廈)(一標段)EPC,漢陽區二次供水改造,武漢市軌道交通五號線第七標段土建項目部,月亮灣城市陽臺工程(一期)施工項目,馮家畈路(龍陽大道~十升小路)道路工程等重點項目已全面復工復產。

基建 | 鐵軍漢陽市政,強勢助力武漢崛起


仙女山路施工現場


漢陽市政每天梳理人、材、機到位情況,每個項目重新梳理進度計劃,優化施工組織方案。從管理方面,科學合理組織,適當增加人、材、機投入,作業採取兩班、三班倒等方式,力爭將因疫情延誤的工期趕回來。

用上紅外線測溫,協助上下游儘快

復產供貨

多個重點城建項目復工忙


3月25日,江漢七橋漢陽岸引橋項目現場,打樁機正在工作,幾名工人在進行吊籃焊接。經過前期周密的防疫復工準備工作,在取得正式復工批覆文件後,江漢七橋南引橋項目正式復工。

基建 | 鐵軍漢陽市政,強勢助力武漢崛起


江漢七橋工人在進行吊籃焊接


據漢陽市政現場負責人介紹,目前主要在進行樁基及鋼箱梁施工。已有70餘名工人到崗,到崗率已恢復至7成,後續還將陸續有工人返崗。為確保疫情期間安全生產,避免人員聚集,現場採取分批上崗、分散居住模式,原本多人居住的工人宿舍經過改造消殺,最多隻允許2人共住一間。項目部建立了完備的防疫復工體系,準備了充足的防疫物資,在項目入口處,“一體式移動測溫消毒通道”已開始啟用,施工人員依次進入通道,測溫、消毒凝膠洗手、全身噴霧消毒之後,方可進入項目現場。此外,在項目辦公場所、住宿區域等入口均有專人值守,進行測溫登記和消殺工作。

基建 | 鐵軍漢陽市政,強勢助力武漢崛起


移動測溫消毒通道


江漢七橋是武漢市重點城建項目和重要跨江通道,位於知音橋與古田橋之間。跨度為國內同類橋樑第二,也是漢江上最寬大橋。大橋建成後,將有效減輕二環線過漢江交通壓力,將礄口、江漢、東西湖、漢陽和沌口五個城區進一步有機連接。

為了實現9月開學目標,漢陽龍陽中學這一民生工程高效復工。

3月26日上午9點半,長江日報記者驅車來到漢陽龍陽大道以東的龍珠路,龍陽中學項目施工現場。在工地大門,工作人員讓記者站在一臺紅外線測溫儀前,機器自動報出“36.5度”,旁邊還有一臺刷臉機,每天都會提前錄入進入工地的人員信息,只需刷臉即開閘入內。記者鞋底消毒後,又在登記表上填寫相關信息後才進入工地內。

基建 | 鐵軍漢陽市政,強勢助力武漢崛起


項目部紅外測溫儀

教學樓、綜合樓結構已封頂,60多名工人分散在樓群內,有的在砌築,有的抹灰,有的進行水電安裝。

龍陽中學項目經理胡俊雄介紹,該校去年9月開工,建築結構已封頂,目前進入裝飾裝修階段。學校總建築面積約3萬平方米,地上5層地下1層。教學樓、綜合樓、食堂等通過連廊連通,還有下沉式室內籃球場、地面足球場、觀影廳,音樂室、實驗室等,地面、屋頂還有綠化。學校設30個班,可容納1500名學生。原先的工期是今年8月底完工,9月正式開學。雖然因疫情停工2個月,但是最終工期並未延後。

胡俊雄介紹,這一新學校緊鄰鍾家村實驗小學,“龍陽中學建成後,鍾家村小學的學生將全部轉入新學校,這一民生項目必須加緊復工復產。”

項目上的四川、重慶工人居多,省內以襄陽、天門為主,為讓工人儘早返崗,管理人員自駕多臺車輛將工人們接回,或出錢在當地包車送工人返漢。當天工人已返崗69人,管理人員18人,後又陸續返崗40餘人。施工高峰期將達到150多人。

如何將耽誤的2個月時間追回來?胡俊雄介紹,項目與設計院、甲方溝通,在不影響整體方案的前提下,調整部分設計方案,如原設計地磚為現磨的水磨石,成品出來得2個月,方案調整為預製水磨石,在工廠加工,運過來直接貼,“就像貼瓷磚一樣,無需再加工。”

同時,為了保證上下游材料及時供應,施工方在辦理項目復工申請的同時,還協助上下游企業辦理復工復產手續。建築施工需要商品混凝土、鋼材、加氣塊、砂漿、保溫板等材料,生產廠家分佈於武漢的蔡甸、江夏,湖北鄂州、孝感漢川、監利多地。“我們主動對接當地政府和街道,並指導這些生產廠家需要準備什麼材料,怎麼跑手續,為這些小企業開具復工證明。”就這樣,龍陽中學3月24日復工的同時,一條產業鏈上的企業全部復工復產,正常供貨。

3月30日下午,記者來到漢陽市政施工的月亮灣城市陽臺項目現場,這一臨江重點工程提速推進,與汛期賽跑。

在位於武昌臨江大道的月亮灣城市陽臺一期大門,記者先經過移動測溫消毒通道測溫、消殺後才進入施工現場。一條蜿蜒向上約6米高的陽臺架空層映入眼簾,由此步行向上,即可到達開闊的陽臺層。站在陽臺上觀江視野開闊,可以看到50米開外的拼裝式防洪牆,長江上行走的貨輪,江對岸停靠的遊輪、高低錯落的建築天際線一目瞭然。

工人們正在一處下沉式足球場內施工,足球場已經成形,綠草茵茵。

基建 | 鐵軍漢陽市政,強勢助力武漢崛起


月亮灣-材料碼放整齊,混凝土表面平整反光


一期工程於2019年1月開工建設,陽臺架空層面積有5萬平方米,分為4區分段施工。目前正在緊鑼密鼓開展樁基、陽臺結構和砌牆裝修等施工。部分架空平臺層結構已完成。

漢陽市政項目經理魏偉介紹,目前,管理人員已全部到位,工人到崗率、復工率達到90%。

記者在三區施工現場看到,隨州的工人師傅正在進行平臺結構的模板支護,錘子敲擊、衝擊鑽聲此起彼伏,不遠處,混凝土泵車正在硬化地坪,澆築混凝土。“目前樁基施工、承臺澆築都馬不停蹄,打樁24小時兩班倒,因臨江,在主汛期不能施工,所以我們要與汛期搶時間,儘快完成基礎施工。”魏偉說。

月亮灣城市陽臺工程處於長江主軸、武昌濱江商務區核心段,橫跨地鐵7號線、8號線,沿長江岸線約1公里,佔地面積約194畝,主要包括文化空間、戶外劇場、特色長廊、下沉廣場、足球場、地下停車場等。

工程通過分層立體平臺聯動建築、景觀與慢行系統,營造人與江的對話空間。建成後將成為市民觀江賞景休閒的大型親水公共空間。

----------------------------------------------------------------

素材整理:漢陽賤三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