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險變四險”,社保斷交怎麼補救,傳統說法養兒防老還管用嗎?

現在人們就業的標準除了看每個月能賺多少錢之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看公司交不交五險一金。其中五險一金包含: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這五種保險是大家在社會上的最基本的保障,俗稱為五險。

但是在2020年開始生育保險合併到了醫療保險範圍內,在1月1日之後之前的五險就變成了“四險”。

“五險變四險”,社保斷交怎麼補救,傳統說法養兒防老還管用嗎?

還有所謂的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積金”,這個住房公積金是單位和員工一起來承擔,但是由員工享受全部公積金待遇。現在的住房公積金管理規定,是用人單位必須在建立勞動關係30日之內為“城鎮戶口”員工繳納住房公積金,農業戶口的員工暫時是不做強制要求。

“五險變四險”,社保斷交怎麼補救,傳統說法養兒防老還管用嗎?

養老保險

其中在四險中,養老保險是大家最關心的。養老保險根據國家規定,是必須要交滿15年。如果因為社保斷交造成養老保險不足15年,那麼參加保障人員就沒有辦法享受養老保險其相關待遇。

但是也是有辦法補救的,如果養老保險沒有交滿15年,但是想要領取養老金,那麼可以申請延期繳費,但是要比正常退休要多繳納社保費,養老金也會晚一點時間領取;

如果覺得這樣太慢了,也可以轉戶籍所在地城鄉居民社保一次性補繳夠滿15年,比起城鎮職工社保少領養老金。

“五險變四險”,社保斷交怎麼補救,傳統說法養兒防老還管用嗎?

那麼有人會問,養老金是怎麼算的?養老保險的繳費多少一般是等於繳費基數*繳費比例。所謂的繳費基數就是,一般在60%到300%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之間所選擇,但是因為每年的平均工資都是不同的,所以每年繳費基數的上限以及下限都會不一樣。

大家可以看到,每年的社會平均工資都在漲,所以繳費基數的下限和上限也會每年保持同樣的速度增長。

其中繳費比例是最重要的。繳費比例根據人員類別不同,靈活就業人員是在20%,企業員工是個人承擔,個人繳費基數的8%,用人單位承擔用人單位繳費基數的16%。

“五險變四險”,社保斷交怎麼補救,傳統說法養兒防老還管用嗎?

需要多少錢才可以實現“自由養老”

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是人們到老了,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養老是完全不夠的,特別是有的人還想自由養老想讓生活充滿樂趣,那就更加需要一定的資金。所以想要成為“自由養老”需要花多少錢呢?

根據瞭解《中國內地退休入息策略及預期統計調查》,根據報告顯示,中國內地一線城市平均退休目前儲蓄在400萬元。這樣的意思就是說必須要有400萬才可以真正實現“自由養老”。這樣的數據讓很多人都非常的不相信,但是400萬實現自由養老是屬於大城市的級別,而且是作為一線大城市的標準,但是在其他城市養老的成本其實不需要這麼大,所以也不需要400萬來養老。

“五險變四險”,社保斷交怎麼補救,傳統說法養兒防老還管用嗎?

人到老了可以指望“兒女”嗎?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養兒防老”。現在的社會兒女都是“後人”,一家人都會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自己的兒女身上,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等父母老了病了,希望自己成功的子女來孝順自己。

這是傳統觀念,但是也有一部分父母是想“養老還是要靠自己,不去打擾子女”。這也就延伸出一個到底那就是“老人一定要有錢”。有人說:人只要有錢了,在哪都是腰桿挺直了說話。的確是這樣,但是如果一個人沒有固定的儲蓄以及存款,老了還沒有養老金,想指望兒女每個月拿錢給你,那他們能拿多少給你呢?一方面是兒女給不給你錢,另一方面就是兒女有沒有賺錢的能力,他們自己的家庭是不是很富裕。

“五險變四險”,社保斷交怎麼補救,傳統說法養兒防老還管用嗎?

在中國有很多老人,寧願相信外人,也不願意相信自己的兒女。參加任何活動,導致被人家騙了,都覺得是好事,不聽兒女的勸告,最後導致矛盾越來越重。

在中國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養兒防老還是需要一定的條件,所以要提高自己的修養,老人才可以過的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