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為“新基建”提供“新基建”丨深氫商業

聯想,為“新基建”提供“新基建”丨深氫商業


聯想要成為“智慧基建”的核心提供商。


全文4200字,讀完約需要5分鐘。


在寫這篇稿件的時候,新冠病毒的全球確診病例已經接近200萬例,死亡病例逾12萬例。

毫無疑問,我們正在進入以高不確定性為特點的烏卡時代,烏卡指VUCA ,由易變不穩定(volatile)、不確定(uncertain)、複雜(complex)、模糊(ambiguous)四個英文字頭組成,是指我們目前正處於一個易變性、不確定性、複雜性、模糊性的世界裡。

在高不確定性環境中,所有的經濟努力都是以追求最大的確定性為原則。在中國,“新基建”則迅速成為經濟確定性的關鍵詞,這是因為——從需求角度,新基建更新了基礎設施建設的內容清單,給諸多企業帶來新的需求;而從生產力發展的角度,新基建則將成為中國經濟持續保持增長活力的數字化基礎設施。

在這個時刻,誰能夠為“新基建”提供“基建”,就將真正佔據主動。但這並不容易。


01

聯想的“中國數字化基建簡史”


3月4日,國家明確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新基建”迅速成為風口。

其實,早在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重新定義了基礎設施建設,把 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定義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

對於聯想和聯想人來說,“新基建”是一個讓人熱血沸騰的詞彙,因為這種提法讓人想起了這家1984年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投資20萬元人民幣,由11名科技人員創辦的中國的第一家在信息產業內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的崢嶸歲月。

如果說“新基建”是時代的風口浪尖,那聯想就是“新基建之基建”的建設者。


聯想,為“新基建”提供“新基建”丨深氫商業

楊元慶為聯想定下新目標

“新基建”從本質上來說,是中國社會數字化轉型進入2.0時代的另一種高度凝練的表達。按照IT行業的說法,中國的數字化轉型應該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應該是肇始於上個世紀80年代而直到2010年的30多年,中國從開始擁有自己的第一臺PC、第一次接入國際互聯網,直到互聯網快速發展和PC大普及,這一階段的時間節點,可以計算到以3G噴發帶來的移動互聯網大普及的前夜。

毫無疑問,在這一階段,如果說中國的第一代數字基礎設施是以PC和服務器為計算核心,以幹線光纖網絡為通路,以大型企業級服務和PC互聯網興起為主要特徵的時代,那這一階段裡,聯想始終是中國數字基礎建設和創新經濟的歷史參與者、創造者、主要玩家,聯想為計算設備和網絡設備在中國的全社會普及,以及探索超級計算、計算機系統服務等方方面面提供了重要推力。

這一階段的普及特徵是從上往下,計算機和信息化先是以國家數字基礎設施(那個時候還沒有新基建的提法)的方式在政府、企業、學校等大型機構裡普及,然後迅速進入家庭。

第二個階段,開局期十年之久,這一階段是以中國開通3G網絡為肇始,具有明顯的自下而上的特徵。

經過不到十年的時間,中國成為全球移動網民第一、智能手機用戶第一、互聯網創新企業規模第一。在這一階段,聯想則經歷了先成為全球PC和服務器領域的龍頭,再開始進入PC與移動時代的換擋期。這一階段,BAT等新巨頭不斷出現,以硬件和生產力工具為特色的聯想在數字消費浪潮面前,似乎有些遲鈍。

但是,有些事情是不能用表面上的繁榮來作為度量標準的。

消費互聯網的繁榮主要是中國的人口紅利和消費紅利疊加釋放的結果,這種紅利疊加釋放速度很快,但並不持久。從2010年中國開始移動互聯網化到2016年中國互聯網用戶達到7.21億,位居世界第一,滲透率達到52.4%就開始明顯放緩,近三年增速由之前的10%左右顯著下降到僅5%左右。

消費主義盛行、移動互聯網規模暴增使人們有一種錯覺,就是中國成了全球互聯網領袖、創新大國,這也是事實,但絕不是事實中比較冰冷的一面。

我們拿聯想最有特色的產品PC來作為一個分析點就可以看出:一方面,智能手機快速興起,全球PC滲透率連續七年下滑,聯想似乎顯得有點“過時”。但事實上,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不能掩蓋中國數字化2.0轉型的“基建”還遠未到位這一現狀——據統計,中國PC滲透率目前只有20%左右,而發達國家普遍在70%左右,美國更是高達90%,差距懸殊。

而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通過計量分析:PC滲透率每增長1個百分點,人均GDP約提高3.89%;PC家庭滲透率每增長1個百分點,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約1.5%——PC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節點作用和對宏觀經濟的意義,某種程度上遠大於智能手機。

在這裡我們並不是想刻意渲染PC的戰略意義,我們想描述的是,作為現代信息技術的重要載體,聯想的主營業務不僅僅是新基建的“磚和瓦”,還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是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目標的重要生產資料。


02

能力結構先天適配


正是因為看到了消費型創新能夠帶來的社會生產力系統升級是有侷限性的,國家才高瞻遠矚的提出了“新基建”。

這一層面的建設將基於中國消費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發達這個事實,進一步提升產業層面、戰略層面的社會數字化能力升級。

由此可見,無論是萬物互聯的智能時代,還是發展工業和產業互聯網,或是用AI+Big Data+Cloud+5G來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推進創新創業,“新基建”的基礎還有待夯實。

聯想作為“新基建”的基建者的新角色,以及疫情危機觸發下的中國社會的內生向上動力和轉型升級的窗口期,都給市場帶來萬億級的機會,也是聯想必須把握的歷史關鍵期。

很多人理解“新基建”,重點放在“新”上面,似乎是越新越好、唯新不破,但卻忽略“新”是“基建”的定語,重點還是“基建”。何為基建,一則基礎,二則規模。

從權威統計數據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有近100萬家規模以上企業,這些企業可以看做是中國宏觀經濟的“基本面”。

在這個基本面中,在生產經營和管理中使用計算機佔99.6%,可以說計算機普及的任務基本完成;但是,能夠通過互聯網提供客戶服務,僅佔37.4%,能在線提供產品的,僅佔14.2%……從這幾個數字之間的落差我們不難看出,”新基建“所面對的事實之一就是——


一方面要繼續在計算技術和網絡應用的普及中夯實基礎,這是聯想的先天強項;另一方面,要在AI、5G、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創新上發力,有目的、有方向感的進行新基建,這些領域則是聯想大有增長空間的新生業務,且這些業務屬於基礎性業務,受疫情的波及較小。

以這兩年的熱詞AI來說,我們來看看支撐社會運營的物流系統——“綠盾”工程建設項目是國家郵政局利用IT信息化手段實現安全監管的重大工程,其中,聯想產品支撐的“安全預警系統”是首屆“數字中國”國家級大數據應用重點項目前10強的“郵政業安監大數據系統”的深化應用,也是國家郵政局“綠盾”工程中最核心、最具亮點的業務應用。

這套系統就具有典型的“新基建”色彩。一方面,從創新的角度,它涉及到用AI技術對複雜多源異構數據的處理問題,其中數據來源涉及到國家郵政局採集的寄遞行業的快遞單數據、安檢機數據、視頻數據、各類業務生產系統數據,以及互聯網數據等多類型複雜數據;


另一方面,它又是一個很有“基礎深度”的業務,聯想在其中絕不是一個項目承包商,因為這一項目涉及到為客戶提供從基礎硬件平臺、雲平臺、大數據基礎平臺到領先的AI技術、核心算法,結合行業核心應用的端到端解決方案,是一個典型的創新技術+基礎能力+硬件設備+行業應用的綜合性領域。

再舉一個新基建的例子,在智慧交通領域,通過與聯想創投注資企業深交通合作,聯想集團建設了蘇州市內獅山路的道路數字化全息感知,為蘇州打造城市交通大腦。

這個“大腦”的物理基礎是聯想的穩態服務器產品技術,其“思想”則是聯想和深交通一起打造的智慧交通解決方案。簡單說,通過對公共交通GPS數據、人口流動數據、信號燈、智能攝像頭等實時數據的分析,運用在線仿真、大規模網絡拓撲計算、交通流分析等創新技術模擬交通運行,支持交通決策。


在這套方案實施後的一年半的時間裡,蘇州交通管理部門實現了路口整體通行效率提升12%,早高峰平均車速提升20%的驚人成效,大大緩解了當地交通擁堵的情況。

如此的案例還有很多,在此無法展開,但正是因為有了在新基建重要領域的廣泛佈局,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企業科技集團總裁童夫堯才會滿懷信心地表示:“在‘新基建’這個領域裡面,聯想不僅僅是一個參與者,還是一個先行者。”


03

任務是國家的 但方式是市場的


4月14日,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帶領聯想員工舉行一年一度的全球誓師大會,提出未來10年要把服務和解決方案打造成新的核心競爭力,要成為“智慧基建”的核心提供商。

在此前的媒體採訪中,楊元慶是這麼表達的:新基建中的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5G網絡、人工智能恰好與我們的3S戰略相契合。在國家建設智慧經濟的道路上,聯想要積極成為“智慧基建”的核心提供商,為中國經濟的換擋升級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貢獻。

聯想3S戰略正在將智能物聯網(Smart IoT)、智能基礎架構(Smart Infrastructure)和行業智能(Smart Vertical)有機整合起來,將感知、計算和智能賦能給公用和工業基礎設施,作為“智慧基建”的核心提供商助力中國各行各業的智能化轉型,從而實現全社會的全要素生產力提升。

比如在這次新冠疫情中,從數字防疫、AI診斷、大數據分析、到線上辦公,聯想向全社會提供的數字化能力成為了這場疫情下抗疫、復工不可離的智慧基礎設施。

聯想深圳工廠運用工業互聯網平臺,在5天內奇蹟般地完成防疫大數據平臺服務器生產緊急訂單;聯想向西藏山南市人民醫院提供的聯想ThinkCloud醫療AI一體機解決方案,加速基層醫療機構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快速辨別感染者;聯想提供超算技術和資源,幫助華大基因的研究人員更高效地研究新冠病毒的基因組特性等等。


聯想圍繞“新基建”部署的產品和服務為全國各地、各行各業創造了巨大的社會價值。


聯想,為“新基建”提供“新基建”丨深氫商業

聯想首席戰略官、首席市場官喬健談用愛心抗擊疫情

當然,對於聯想來說,唯一可能需要引起空前重視的就是,正確的看待自己的出發點。

在我們所說的數字化1.0建設時期,也就是聯想第一次大放異彩的那個時期,像聯想這樣具有綜合能力的大型科技集團,是不多的。但是,經過第二個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2.0時代的發展,中國在企業服務領域出現了許多新的玩家,其中互聯網三強BAT都在2016年前後開始宣佈大範圍進軍政務、企業級市場,提出了許多新的解決方案。


這些企業雖然沒有聯想那麼厚重的歷史,但在消費互聯網快速發展的20年裡,無論是技術還是生態,抑或是資本市場的縱橫上,都積累了不俗的實力。

因此,在“新基建”的歷史窗口打開時,我們不能天然的就認為聯想一定且必然的能獨佔鰲頭。我們必須看到,新基建是國家頂層設計,但新基建的過程則必然是開放式的、市場化的,從風險控制的角度也一定是非獨佔的。


聯想不僅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和基因自信,也必須從市場的角度提升自己的綜合競爭力,才能在這“半個主場”上贏得全面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