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包商銀行被接管,談談銀行信用風險

包商銀行成為歷史上首個被監管機構接管的商業銀行。5月24日,據央行官網公告,包商銀行被央行、銀保監會實施接管,期限1年,主要原因是該銀行出現嚴重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我國銀行業面臨的最主要風險,近期對外徵求意見的最嚴銀行資產風險分類標準,體現了監管層全面風險監管理念,同時“信用風險管控”也逐漸成為銀行發展戰略制定的重點。

焦點 | 從包商銀行被接管,談談銀行信用風險


包不住的信用風險

據資料顯示,包商銀行成立於1998年12月,是內蒙古自治區最早成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前身為包頭市商業銀行,2007年9月更名為包商銀行。

包商銀行共有18家分行、291個營業網點(含社區、小微支行),發起設立了包銀消費金融公司,設立了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發起設立了29家村鎮銀行;機構遍佈全國16個省、市、自治區。

包商銀行連續兩年的年報披露延遲,2017年的年報和2018年的年報都遲遲未披露。如果單從2016年資本充足率看比較正常,但從最近兩年的年報未披露的角度推測,信用風險的問題可能比較嚴重。

值得注意的是,公開資料顯示,自2017年起,包商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已經至少為3.25%,高於同期全國城商行不良率1.5%的平均水平。而在撥備覆蓋率以及貸款撥備覆蓋率上,也都低於監管要求,風險抵禦能力下降嚴重,繼續補充一級資本。

包商銀行的股權結構也較為複雜。企查查顯示,至少有國有股、個人股、法人股、集體股四類。資料還顯示,與包銀自身風險255條,與之相關的風險達11752條。

據巨豐投顧分析,歷史上,央行,銀保監會接管銀行情況並不多見。此次接管包商銀行,有一定的示範作用。同時,事件背後表明城商行內部管理以及信用風險存在較大問題,也表明管理層加大監管力度的同時,對於出現問題能及時採取應對措施,防止金融風險發生。

全面監管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我國銀行業面臨的最主要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銀行因借款人(又稱交易對手)不能根據約定條件履行其支付貸款利息利償還貸款本金義務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

銀行信用風險不僅出現於貸款業務,在擔保、承兌、債券和其他投資、同業資產、應收款項等表內、表外業務中同樣存在。這種風險關係到銀行的生死存亡。

銀行的信用風險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存款者到銀行提款的時候銀行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兌付;二是債務到期時候,借款人沒有按照規定歸還貸款和利息。

中國銀行業協會、普華永道今年聯合發佈的《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8)》顯示,60.8%的銀行家認為“不良貸款集中爆發的風險”將是銀行業面臨的主要風險。同時,32.4%的銀行家將“不良貸款增長”作為銀行經營的最大壓力來源。

據銀保監會4月30日消息,為促進商業銀行準確評估信用風險,真實反映資產質量,銀保監會近日製定了《商業銀行金融資產風險分類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暫行辦法》被稱為最嚴銀行資產風險分類標準,體現了監管層全面風險監管的理念。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末,我國商業銀行信貸資產佔其全部資產總額的51.71%,有將近一半為非信貸資產。1998年央行發佈的《貸款風險分類指導原則》主要針對貸款提出分類要求,對貸款以外的其他資產及表外項目規定不細緻,不利於銀行全面掌控風險。

針對近年來我國銀行業務快速發展,商業銀行的資產結構發生較大變化,貸款在金融資產中佔比總體下降,非信貸資產佔比明顯上升的現狀,《暫行辦法》規定,商業銀行應對錶內承擔信用風險的金融資產進行風險分類,包括但不限於貸款、債券和其他投資、同業資產、應收款項等。表外項目中承擔信用風險的,應比照表內資產相關要求開展風險分類。

分析人士稱,新政這樣擴展資產風險分類範圍,對非信貸資產提出以信用減值為核心的分類要求,尤其對資管產品提出穿透分類要求,有利於銀行全面掌握各類資產的信用風險,有針對性地加強信用風控。致上談兵是致金研究院運營的實務研究型自媒體平臺,主要針對不動產、PPP項目投融資、PE/VC、IPO、科創板、併購重組、銀行信託、項目融資、資產管理、產業基金等資本市場業務方向的資訊分享、政策分析、產業研究,已覆蓋全平臺,【搜索關注:致上談兵】目前已在業內已廣為傳播,歡迎關注~

焦點 | 從包商銀行被接管,談談銀行信用風險


如何管控銀行信用風險?

《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8)》顯示,未來一段時間內,“信用風險管控”仍將是各家銀行發展戰略制定的重點,資產質量變化仍將受到持續、高度關注。

那麼,對於危及生死存亡的銀行信用風險,銀行自身應該如何預防呢?

1、建立信用風險管理體系

防止信用風險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只在某個環節做好是不起作用或者作用較小的,必定要做好整體的防禦。在整體上進行統籌建設,建立信用風險管理系統,從業務的獲取到放出貸款,再到回收,從每個環節都要做好預防。

2、加強風險管理團隊的建設

很多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團隊較為薄弱,對於銀行信用風險防控的作用不能夠發揮。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就要加強人才的引起,並且對於風險團隊進行教育和培訓。

3、對於各項業務進行定期核查

風險就潛伏在每一項業務中,不同的業務發生的風險可能性以及危害性不同,銀行的風險掛曆團隊應該定期對業務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損失進行評價和識別。

4、對於貸款客戶要多甄別

在進行業務之前,對於客戶的信息收集和分析,並且甄別信息的準確性,防止出現虛假信息造成對於客戶錯誤的判定。

5、分散貸款

很多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常常集中在某一行業,這些行業一旦受到宏觀政策的影響出現巨大的變化,那對於貸款人帶來的變化就是顛覆性的變化,自然商業銀行就是巨大的損失。因此商業銀行應擴大自己的信貸行業。

(本文綜合自格隆匯、開偉觀察、經濟日報等;封面圖來自網絡)

致上談兵綜合整理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