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上蔡,探訪 已有3000多年曆史的 蔡侯望河樓

蔡侯望河樓(又名蔡侯玩河樓、看花樓),位於上蔡縣的蔡國故城遺址上,即今天蔡都鎮看花樓村,既是一處歷史古蹟,又是當今人們的一處登臨勝地。直至今日,香菸嫋嫋,遊人不絕。

騎行上蔡,探訪 已有3000多年曆史的 蔡侯望河樓

蔡侯望河樓二層平臺大門

前段日子,“歷史小揹簍”騎行上蔡,專門探訪了這處已有3000多年曆史的歷史名勝。找到這個地方還真不容易,因為當地人都叫看花樓,問望河樓竟有許多人不知道。

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克殷建立周朝,天下還未完全安定,就派其弟管叔鮮、蔡叔度監視殷之遺民,封叔度於蔡,是為蔡侯。蔡侯便在臥龍崗中部修建都邑。蔡侯望河樓為當年蔡侯所建,用於登高望遠和遊玩,故得名。後九九重陽節起源於此,故又稱其為重陽登高處。

騎行上蔡,探訪 已有3000多年曆史的 蔡侯望河樓

蔡侯望河樓山門

蔡侯望河樓所在土臺拔地而起,高20多米,上圓下方,是上蔡縣內最高處,雖不大,但很精緻。望河樓山門朝東,據說是照應紫氣東來之意。山門為圓月形,上覆綠色琉璃簡瓦,門額上題著“蘆崗雅地”四個繁體隸書大字;大門南邊石碑碑文為“蔡侯望河樓”,北邊石碑碑文為“重陽登高處。”

騎行上蔡,探訪 已有3000多年曆史的 蔡侯望河樓

“重陽登高處”石碑

入門經過幾十層臺階通向二門。二門是雕花門樓,房頂是金色的琉璃瓦,與地面山門上的綠色琉璃瓦相映成輝,從東邊來看的話,很多遠就能看到,非常醒目。二門門額上題著“蔡侯望河樓”五個大字,兩側有幅對聯,紅木金字,也很協調,左邊這聯是“古蔡春秋處處錦繡堪入畫”,右邊這聯為“重陽風雅篇篇珠璣皆為詩。”字體為狂草,龍飛鳳舞。但我感覺這幅對聯應調換下位置。

騎行上蔡,探訪 已有3000多年曆史的 蔡侯望河樓

透靈柏

進入二門是一個寬闊的平臺,靠東邊門朝西是送子殿。殿內供奉著三尊送子娘娘,。緊接送子殿是火神殿,平臺靠西邊六間門朝東的屋子裡佛祖殿,緊鄰的是一座城隍殿。南邊有賣賣供品香表的,好多香客在那歇息聊天,城隍殿前有一顆“透靈柏”,高十餘米、合抱粗的,有人說這棵柏樹很神奇。平臺上還有一個石碑,刻有一些文人墨客的詩作。

騎行上蔡,探訪 已有3000多年曆史的 蔡侯望河樓

二層平臺所見景物

平臺北半部聳立一個十多米的土臺,臺正中是直通下上的丹墀神道,上雕著五條顏色各異的巨龍,這五條龍顏色,從上到下分別是青紅黃白黑,“歷史小揹簍”認為這是按中國古代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種顏色有意設計的。道兩側是幾乎垂直的人行道,將近30層臺階。登上高臺,是又一平臺,兩側及後方生長有一些樹木。這上面有玉皇廟和觀景臺兩處建築,主體建築玉皇廟坐北朝南,三間兩進,雖不十分壯觀,但也玲瓏有致。廟前旗幡招展,廟門上方題著“玉皇廟”三個字。東西門柱上分別題有對聯。廟頂為綠色琉璃簡瓦,四角高挑,屋脊和簷角上飾以飛禽走獸,古趣盎然。進入廟門,塑有三尊神像,正中的是玉皇大帝像,金冠玉旒,神態端祥,善男信女濟濟一堂,頂禮膜拜。

騎行上蔡,探訪 已有3000多年曆史的 蔡侯望河樓

蔡侯望河樓舊址——觀景臺

緊鄰玉皇廟西側,是一高4米的方形觀景臺。據說這就是蔡侯望河樓舊址,當你信步登上觀景臺,才真正的感覺到神清氣爽,心曠神怡。放眼望去,看花樓村及周邊風景一覽無餘,真有“極目楚天舒”之感。遙想3000年前,蔡侯閒暇時,常與眾臣僚及後宮妃嬪留連於此,或指點江山,或觥籌交錯,觀河樓上留下了貴族們的幸福時光,在望河樓西邊不遠處就是汝河,難怪蔡侯把此樓名為望河樓。

騎行上蔡,探訪 已有3000多年曆史的 蔡侯望河樓

網絡圖片

蔡侯望河樓也成為重陽登高聖地,每年重陽節,前來上香祈福的人佈滿整個村子。國家有關部門也正式命名上蔡為“中國重陽文化之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