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騎行上蔡縣李斯樓村,探訪大秦帝國丞相李斯故里

1月24日中午,懷著對大秦帝國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改革家李斯的敬慕,“歷史小揹簍”單騎70餘公里到達上蔡縣李斯樓村,時隔5年後,二次探訪李斯故里。

李斯故里所在地李斯樓村屬上蔡縣蘆崗鄉,在縣城南5公里左右,多少偏西一點,感覺這次比上次輕鬆的多,沿著206省道,一路小下坡,不一時便到了村子北頭。

冬日騎行上蔡縣李斯樓村,探訪大秦帝國丞相李斯故里

李斯故里學校

沿著村子中間的主路向南前行,沒多遠在路西方就有一所學校迎接你,門口一張鎏金的黃燦燦的的校牌上赫然寫著“河南省上蔡縣李斯故里學校”,在門口南側還立著一塊寫有“李斯故里”的黑色石碑,但文字模糊得快看不清了。繼續往南行,和一村中大哥聊了一會兒,據他說,他們李斯樓村2/3的人姓李,他還說,原先李斯墓有大小兩個,凡是他們村中李姓的墓最好辨認,只看墳頭就知道了,李姓的墓都不留墳頭,外姓的卻有。問原因,他說,那是為了紀念李斯,因為李斯被腰斬後,運回來的是一具無頭屍埋葬在村東。

冬日騎行上蔡縣李斯樓村,探訪大秦帝國丞相李斯故里

李斯跑馬崗,立在村子南頭

走到村子南頭,立有一塊石碑,上寫“李斯跑馬崗”五個黃色大字。當時有幾輛大貨車擋著,不是幾年前來過,肯定看不到就錯過了,就連拍照也只能探著身子側拍一下。現在它靜靜地立在路邊,碑腳下就是一堆爛苞谷杆子和幾個石磙。讓人不快的是,村裡的防火廣告也貼在碑上面。

冬日騎行上蔡縣李斯樓村,探訪大秦帝國丞相李斯故里

李斯墓全景

冬日騎行上蔡縣李斯樓村,探訪大秦帝國丞相李斯故里

李斯墓位於村東幾百米外,周圍是成片的碧綠的麥地,赫然醒目,遠遠可見。往墓地周圍眺望,給人的第一印象,地勢奇異,崗巒起伏,時有高臺平地突兀,地貌迥然異於其它平原地區,難怪有人稱上蔡蘆崗鄉一帶是45裡臥龍崗。李斯墓最前方立有兩小塊石碑,寫著李斯墓三字,並有簡介,從簡介中可看出,2009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斯墓高約十多米,狀若小山,有上下兩層磚牆圈砌而成,磚牆外敷水泥並勾出大塊城磚的樣子。兩層磚磚牆之間形成5米左右的環形平臺,其中上層磚牆高約近2米。我繞了一圈,大概150步左右,東邊牆上有個個豁口,露出了紅磚,上面有幾條小道,踩得很光,還有腳窩,看來經常有人往墳上爬過,可能就是好奇吧,想想也是,我還爬過漢武帝的茂陵呢。墳上有些雜樹,時值冬天,光禿禿的,前面那幾棵有碗口粗,有幾棵是洋槐樹,幾年前我來時,大概五一後,槐花雪白,印象深刻。墳的西面是主要的供奉觀瞻區,主要有兩層主要平臺,每層之間有幾級臺階。平臺上共有七通石碑,兩邊的石碑上刻有李斯的作品:《諫逐客書》、《鄒嶧山刻石》、《碣邪臺刻石》《之罘刻石》、《會稽刻石》,還有重修李斯墓的墓記,最正中的主碑上,碑頭上有雙龍拱日浮雕,兩龍間有四個硃砂紅字“千古一相”,碑身上 “秦丞相李斯之墓”七個鎏金隸書大字,碑前還有供桌香案,不斷有人前來焚香憑弔,追憶這位百代不出的聖賢。

冬日騎行上蔡縣李斯樓村,探訪大秦帝國丞相李斯故里

《諫逐客書》全文,高中課本必讀古文

冬日騎行上蔡縣李斯樓村,探訪大秦帝國丞相李斯故里

“李斯飲馬澗”,立在村子西南

在此逗留兩個時辰後,“歷史小揹簍”離開了李斯墓地,然後向西,到達村子西南角,在一個路邊收購木材的場地裡,見到那裡還立有一塊石碑,上寫“李斯飲馬澗”五個大字。可能兩千年前,作為人中之龍的李斯為了實現其遠大的政治抱負,除了飽讀詩書外,還不忘強其體魄,時不時縱馬於平野之上,又時不時與其子牽著黃犬,在城東的臥龍崗上追兔逐雞。後來他向荀子學習帝王之術,終輔始皇一統天下,開創大秦帝國,李斯也因此被稱為“千古一相”。不知大家對李斯及李斯故里如何看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