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總結24節氣養生—“夏長”之夏至

夏至為每年6月21日或22日,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長的一天。但並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夏至至立秋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夏至三候為:“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

夏至養生要領: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要保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要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洩。與此相反,舉凡懈怠厭倦,惱怒憂鬱,皆非所宜。這一節氣容易心火過旺,吃些味苦的食物有助於削減心火。此時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鹹味以補心。“夏至伏陰在內,飲食不可過寒。”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可解渴消暑,但不宜冰鎮食用。夏至時節最好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放鬆鍛鍊。可以散步、慢跑、練太極拳等,不宜做過分劇烈的運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洩太多,既傷陰,也易損陽。

夏至時節,可穿紅色的衣服,因為紅色可見光波長最長,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線而保護皮膚,防止皮膚老化甚至癌變。起居宜晚睡早起,可每日溫水洗澡。吹空調不宜時間太長,特別是在出汗後,洗澡後不可直接吹空調,因為此時腠理開洩,易受風寒溼邪侵襲。

節令養生食譜:藿香粳米粥、酸菜魚、冬瓜薏米羹、黃瓜蛋湯、薏米釀藕。

滋補原則:夏季飲食一般以溫為宜,食暖物即是為了助陽氣,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養生家們認為,在早晚餐時喝點粥是大有好處的。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如蠶豆粥能輔助治療水腫和慢性腎炎;荷葉粥能解暑熱、清胃潤腸、止渴解毒,可治嗓子痛;紅豆粥有補腎、利水、消腫和治腳氣的功能,腎功能較差的人可多食用;百合粥能潤肺止咳、養心安神,最適合肺陰不足的老年人食用;蓮子粥能健脾和胃,益氣強志,對腹瀉、失眠、遺精、白帶多等均有一定的療效;黃芪粥則可治虛證所致的水腫;冬瓜粥有利水消腫、止渴生津的功能,並有降低血壓的作用;銀耳粥有生津潤肺、滋陰養肺的功能;豆漿粥和皮蛋淡菜粥則可治療血管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等等。

節令養生小貼士:夏至多吃“苦”

夏季吃苦味食物,能清洩暑熱,增進食慾。如苦菜、苦瓜、芹菜、啤酒、萵苣、絲瓜等。

夏至可以做些養生茶飲:山楂麥冬飲、決明清涼飲、菊花蜂蜜飲、翠衣冰糖飲、烏梅薄荷飲、銀花解毒飲等。

老莊孔孟的養生之道

老子:清淨無為、順應自然。

莊子:少私、寡慾、精心、超然。

孔子:心胸開闊、積極樂觀。

孟子:樂觀豁達、樂知天命。

節令美食:麵條

節令運動:扇扇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