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躲過了“稅收公平”這一刀,卻難逃脫“脫歐”的暴擊傷害

近日的英國大選也是塵埃落定,約翰遜帶領的保守黨,奪得國會過半數議席,也因此打敗了競爭對手科爾賓領導的工黨。許多人把這次英國大選,看成是第二次變相“脫歐”公投,其實是一個似是而非的結果。

李嘉誠躲過了“稅收公平”這一刀,卻難逃脫“脫歐”的暴擊傷害

為什麼說“似是而非”呢,從投票結果上看,民眾是給予了約翰遜脫歐的權利。也意味著困擾民眾的"脫歐“問題在將來會立刻實行。但是從大選前,贊成脫歐,與留歐的民意依舊是五五開。如今投票結果卻是一面倒的趨勢。其實極大地原因在於“脫歐問題”持續了三年,事件給民眾和國家經濟帶來了極大困擾。民眾也不願意“脫歐僵局”繼續蔓延,影響自己的生活。

所以長痛不如短痛,民眾更願意把票投給主張快速脫歐的約翰遜,他們更多的是想讓國內生活穩定下來。想要“脫亂”“脫困”,並不是認同約翰遜,也意味著暗湧意向的滋生。民眾的無奈抉擇就如同美國人當年選擇了特朗普,坊間傳出的特朗普當選後,奧巴馬沉默許久說出:“我不理解美國人民為何選擇特朗普,這是對我政治遺產的背叛。”英國約翰遜的當選,更多的是民眾無奈之舉,也是應景了中國的一句古話“縱使舉案齊眉,到底心中意難平”民眾只是想打破僵局,縱使前方是萬丈深淵,他們也不願意持續現在的這種狀態。

李嘉誠躲過了“稅收公平”這一刀,卻難逃脫“脫歐”的暴擊傷害


同時英國國內的這種困境也是使得李嘉誠躲過了科爾賓主張“稅收公平”這一刀。因為“稅收公平”意味著對富人增稅,而且科爾賓還認為“那些擁有最多的財富的,應該交最多的稅”。並且科爾賓還支持打擊企業和富人的避稅和逃稅。

大家應該有些瞭解,李嘉誠“逃離”大陸後,幾乎是將所有的身價押注了英國,成為了英國最大的投資者之一,李嘉誠在英國已經控制了三成的天然氣市場、四分之一的電力市場和5%的供水市場!另外還包括他在英國擁有3個港口、1個通信公司、1個飛機場、還有房地產、高鐵等等,拒不完全統計,李嘉誠對英投資近4000億港元,因此也被“戲稱”買下了半個英國。英國女王更是授予李嘉誠KBE爵士爵位。(4000億港元換來了一個爵士頭銜,貴族還真的是“貴”族)

李嘉誠躲過了“稅收公平”這一刀,卻難逃脫“脫歐”的暴擊傷害


李嘉誠在英國擁有如此龐大的資金產業,一旦科爾賓當選,英國女王都要廢除,更別說他的爵士爵位。科爾賓強調的政策會像“鈍刀子”割肉一般,必定會讓李嘉誠坐立難安。不難想象,英國大選前夕的那個夜晚,一個90多歲的老人身處異國他鄉,是有多麼的難熬。此時對於李嘉誠來說太富,其實也是一種”罪過“。(我想大多數人,應該跟我一樣,希望“罪過”的財富來的更猛烈些。)

此次危機雖然已經“解除”,但是對於脫歐,已經有經濟學家分析過,若英國脫歐,將直接導致英國經濟損失佔GDP的9.5%左右,數額大約660億英鎊,影響將會長達十年。在6月24日英國公投退歐結果影響下,李嘉誠的資產“縮水”11億美元。我們要知道李嘉誠56%的投資在歐洲,其中有37%在英國。脫歐後的英國貶值的幅度會更大,甚至可能會超過20%。對於買下了大半個英國的李嘉誠來說,他在英的資產也必定會隨之大幅度的縮水。

李嘉誠躲過了“稅收公平”這一刀,卻難逃脫“脫歐”的暴擊傷害


有人會說,李嘉誠慣用了“低價買高價賣”的伎倆,投資英國是因為李嘉誠眼光毒辣。即便是幾經商海沉浮的李嘉誠,你要知道,英國人是不會輕易讓“李嘉誠抽身逃離”的戲碼在英國上演,更何況一個外來的資本家。

面對浩浩蕩蕩的歷史大潮,壓根就不是一兩個人可以扭轉的。曾經幾乎征服歐洲的拿破崙,不還是敗在了滑鐵盧。更何況現在的英國,國內的暗湧勢力和商場的變幻莫測。現在看來李嘉誠在英國的這場豪賭,極大可能會成為他商業傳奇中輸的最慘的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