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戰抗疫“紅區”,面對央視鏡頭不願說出名字的女孩是咱重慶妹子

在庚子歲首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因為有無數逆行者的默默堅守與付出,才換來今朝的山河無恙。

“90後”萬盛姑娘駱燿正是這無數逆行者中的一員。前段時間,她因為一段視頻被廣泛關注。視頻中,她撕掉臉上的創可貼,露出了明顯的壓瘡,因害怕家人擔心,請求記者不要播出她的名字。一時間,關於她的抗疫故事登上了網絡熱搜榜。她的堅守,感動了不少市民和網友。

奮戰抗疫“紅區”,面對央視鏡頭不願說出名字的女孩是咱重慶妹子

駱耀隨大部隊出征

奮戰抗疫“紅區”,面對央視鏡頭不願說出名字的女孩是咱重慶妹子

駱耀與大部隊出發前合影

除夕夜奔赴武漢“戰場”

駱燿今年24歲,2019年畢業於重慶醫科大學。畢業後,她憑藉優異的成績通過軍隊文職招考,成為市內一家醫院的護師。

2020年1月23日下午4時,春節放假前夕,結束一天工作的駱燿準備坐車返回家鄉萬盛。這是她工作後的第一個春節,想起母親的笑臉和家鄉的小吃,心裡無比期盼。

然而,駱燿還未動身,便接到了醫院召開緊急會議的通知。雖然陸續關注著有關“新冠肺炎”的消息,但直到開會時,駱燿才真正意識到自己離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只有一步之遙。

作為醫護工作者,駱燿自然知道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但逆風而行是責任,亦是使命。時刻待命、加入戰疫隊伍,是駱燿的決定。

會議結束時已是當晚10點鐘,爸爸媽媽、外公外婆還有妹妹的身影,一直在駱燿的腦海中浮現,該如何告訴家人並得到他們的支持呢?短暫的思考後,駱燿搭車連夜趕回萬盛,第二天一早接到奔赴武漢的通知後,她又急匆匆地趕往石林鎮和家人告別。

大年三十的團圓飯由晚上改到了中午,飯桌上的氣氛有些凝重。儘管駱燿話語間很輕鬆,可還是被細心的母親萬天袖識破。

知女莫若母。萬天袖十分了解駱燿的性格,更清楚女兒對職業、對理想的執著和堅定。擔憂、心疼的眼淚流過之後,她還是堅強地露出笑容,除了叮囑女兒保重身體、做好工作外,再無不捨的話語。

奮戰抗疫“紅區”,面對央視鏡頭不願說出名字的女孩是咱重慶妹子

駱耀和妹妹駱鑫玉

得到家人的支持,駱燿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下。臨行前,她又做了一件事——悄悄給剛上高中的妹妹留下了一句話:“若我有什麼(不測),家人就拜託你(照顧)了。”

1月24日晚,經過幾個小時的週轉,包括駱燿在內的150名某部隊醫院醫療隊成員抵達武漢,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中。

奮戰抗疫“紅區”,面對央視鏡頭不願說出名字的女孩是咱重慶妹子

駱耀接受採訪

“請不要播出我的名字”

與眾多同事、戰友一樣,初到武漢的駱燿就進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的“紅區”奮戰。

所謂“紅區”,就是直接接觸新冠肺炎患者的病區,是最危險的重症感染區。

面對未知、未見、未經歷過的一切,駱燿的內心十分緊張。

在戰場上,時間最為寶貴,每分每秒都關乎著患者的安危。最忙的時候,駱燿每天要上兩個班次,一班長達四五個小時,不分晝夜。

每次進入“紅區”前,醫護人員都要嚴格按照流程穿戴防護裝備,N95口罩、護目鏡、防護服、隔離衣、外科口罩、面屏……一模一樣的外表讓同事間“互不相識”,彼此辨認的唯一方式只能靠防護服上手寫的名字。

奮戰抗疫“紅區”,面對央視鏡頭不願說出名字的女孩是咱重慶妹子

駱燿在照顧病人

和同事交班,巡視病人,檢測體溫、記錄病情和治療情況,調節病人的情緒……這是駱燿的工作內容。“防護服厚重且不透氣,工作不一會兒,汗水就把衣服浸透了,呼吸也十分壓抑。”駱燿說,幾天下來,臉頰被口罩壓出了一道道血印,發展成小血泡。而讓她更心急的是,護目鏡容易起霧,導致視線受阻,給病人輸液這麼尋常的操作也變得很困難。

面臨的這些問題,讓本就十分緊張的駱燿更加緊張,但一名特殊病人的舉動讓她堅定地一往無前。

武漢火神山醫院投用後,駱燿便來到這裡照顧病人。“不論是剛入院的病人,還是已經治療一段時間的病人,他們都有情緒低迷的時候。”駱燿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耐心,疏導和鼓勵病人,幫助他們重燃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一名左側身體偏癱的病人在治癒出院時的一個舉動始終印在駱燿腦海中——這名特殊的病人堅持用半邊身體向駱燿鞠躬致謝,四目相對的那一刻,彼此都淚流滿面。

“這更加堅定了我當好‘火神姑娘’的決心。”隨後,駱燿在短時間內適應了工作環境和防護裝備,也完成了自我心理調適,從最初的緊張變得勇敢無畏。

奮戰抗疫“紅區”,面對央視鏡頭不願說出名字的女孩是咱重慶妹子

駱燿撕掉臉上的創可貼(央視新聞)

讓駱燿被大眾熟知的那段視頻是在金銀潭醫院期間發生的小插曲。1月29日早上,交班後的駱燿引起了人民網記者的注意,看著她撕掉臉上的創可貼,露出了明顯的壓瘡,忍不住上前採訪。

面對鏡頭,駱燿簡單地描述了自己的工作,並解釋了貼創可貼是為了降低感染風險。可當被問及姓名時,她卻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覺得身上的責任還是很重,名字就不要播出來,畢竟我媽媽或者家人知道會很擔心的……”

奮戰抗疫“紅區”,面對央視鏡頭不願說出名字的女孩是咱重慶妹子

媽媽隔空比出同款手勢,為女兒加油打氣。(央視新聞)

“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

駱燿每天都會和母親聊視頻,但每次都是“報喜不報憂”。人民網記者採訪了之後,她知道瞞不住母親了,母親會看到她臉上的傷痕,也會更加擔心。於是,她主動向母親“坦白”在武漢醫院的工作情況。

聽完女兒的“彙報”,萬天袖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彼時,全國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數據正持續上升,而武漢的形勢更加嚴峻。雖不在現場,但萬天袖一想象到女兒每天都會面對病毒、面對危險,便徹夜難眠。

1995年,女兒出生了,初為人母的萬天袖對女兒寄予厚望,希望她未來的人生能夠熠熠生輝,故取名“燿”。

奮戰抗疫“紅區”,面對央視鏡頭不願說出名字的女孩是咱重慶妹子

駱燿大學畢業

萬天袖說,在讀學前班時,駱燿便格外懂事和努力。相比同齡人的貪玩,女兒更喜歡沉浸在書的世界裡。從小學到中學,駱燿都和自己較勁,如果某次考試成績不如意,她一定會加倍努力,在下一次考試中取得更好成績。

因為視頻被廣泛關注和點贊,駱燿卻說她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贏得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終勝利,是各行各業、各個群體戮力同心、全民戰疫的結果。正因為積木為林、聚沙成塔,才能挽危難於狂瀾。”她說。

隨著武漢“重啟”,駱燿的抗疫工作也接近尾聲。現在,她已經不用每天上兩個班次了,偶爾上班幾天還能休息一天。萬天袖也不再失眠了,窗簾店重新開始營業,二女兒也馬上開學,目光所至之處,皆是春意正濃。

奮戰抗疫“紅區”,面對央視鏡頭不願說出名字的女孩是咱重慶妹子

駱燿穿防護服的背影(央視新聞)

校審:周圓

總值班:嚴一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