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傳統美德(二)——美麗(下)

接著昨天的話題,繼續探討“女性傳統美德”。昨天談到了女性傳統美德的第一個內容“美麗”,說了女性的在外美即形象美,今天談談女性的內在美。

一、女性的傳統美德——美麗(下)

(二)內外美

“鳥美在羽毛,人美在心靈。”

“人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為可愛而美麗。”——俄·托爾斯泰

如果說在外美是造物主的傑作,那麼內在美則是後天的修得。

有人說,一個人的美有十分之一是父母給予的天生麗質,而另外的十分之九則是來自那自身的心靈美。

對於擅長表現外在美的漢語詞彙來說,在讚美內在美方面顯得過於吝嗇了:

“蕙質蘭心、秀外慧中、溫婉賢淑、善解人意、秀外慧中、賢良淑德”。就是這不多的詞彙也是極為抽象,而且大多與外在美混在一起。這是因為人們對於美麗的判斷不可能把內在美與外在美嚴格區分開來。

女性的傳統美德(二)——美麗(下)

中國古代美女眾多,為什麼單單把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四大美女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都具有傾城傾國之魅力。所謂傾城傾國之魅力,並非單指美豔迷人,而且對政治局勢轉折變遷起到了關鍵作用。西施“美人計”,對吳越天下的顛覆起了關鍵作用;王昭君遠嫁匈奴,對決定大漢邊域的戰與和起到了關鍵作用;貂蟬離間董卓與呂布,對漢朝廷各派勢力消長起到了關鍵作用;(也有研究說,貂蟬是虛構人物。)楊玉環“婉轉峨眉馬前死”,對平息安史之亂、大唐皇權更迭起到了關鍵作用。

第二,都是犧牲品,悲劇大女主。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妒成憐敗”的基因。同情弱者,同情失敗者,同情未能善終者,尤其同情先輝煌後沒落者。西方的悲劇情結也是如此,莎士比亞說過,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撕毀給人看。魯迅也有過類似的觀點,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四美儘管豔絕天下,但無一例外都不得善終。范蠡與西施泛舟江上、楊玉環東渡扶桑都是美麗的傳說。

西施、貂蟬為了“使命”的大義,犧牲了自己的身體乃至生命,是一種崇高的內在美。王昭君遠嫁匈奴雖始於無奈,但因此換回了60多年的漢匈和睦,功高至偉。“青冢”墓碑上刻有“一身歸朔漠,數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論,幾與衛霍同。”此言不虛。楊玉環則被後代幻化成忠於愛情的犧牲品,“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愛情誓言,更不知感動了多少痴男怨女。因此,四美的成名不僅在於外在美,還在於她們的內在美。

女性的傳統美德(二)——美麗(下)

內在美對外在美具有促進作用。一個漂亮女人隨著歲月流逝,容顏會變老,但是一個有內涵的女人卻可以讓人一輩子都細細品味。

內涵來自於知識面、閱歷,經過時間的打磨溫潤如玉的性格。錢鍾書誇讚妻子楊絳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但這樣“開掛”的楊絳先生,錢鍾書是看不到的。在女兒、丈夫相繼去世後, 已近90歲的楊絳開始翻譯柏拉圖的《斐多篇》。92歲《我們仨》出版問世,96歲推出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探討人生的價值和靈魂的去向,被評論家稱讚:“九十六歲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嬰兒的純真和美麗。” 錢鍾書留下的幾麻袋天書般的手稿與中外文筆記,多達7萬餘頁,楊絳苦熬幾個春秋,2003年出版了3卷《容安館札記》,178冊外文筆記。百歲時出版了20卷的《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錢鍾書去世後,楊絳以全家三人的名義,將高達八百多萬元的稿費和版稅全部捐贈給母校清華大學,設立了“好讀書”獎學金。“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女性的傳統美德(二)——美麗(下)

真正的美是內外兼修。內在美是外在美的基礎,在外美是內在美的表現。沒有內在美,外在美則失於浮華;沒有為在美,內外美則不易被人賞識。

善於修飾自己是女性的一種美德,為社會增加了亮色,為自己增添了自信。美麗的女性不一定天生麗質,但肯定知道如何裝扮自己。

女性的傳統美德(二)——美麗(下)

比如女教師,是形象美的代言人,著裝應美觀大方,有時代感;儀容應端正、莊重,淡掃蛾眉,清新雅氣。不能奇裝異服,濃妝俗豔。

女性的裝扮不能狹隘的理解為“女為悅己者容”,不是虛榮炫耀,而是閃爍著女性熱愛生活,自信、自尊、自強的煜煜之光。

女性之美麗洋溢在文字裡,更是鮮活在生活裡。有很多人都是美麗的女性,很多人都感受到女性的美的光輝,這就是美好的生活的樣子。

下回將探討女性的傳統美德之“溫柔”,帶您一同感受溫柔的力量。再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