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驗槽圖文解析,結合新規範教你驗槽,

驗槽是在基坑或基槽開挖至坑底設計標高後,檢驗地基是否符合要求的活動。

驗槽的目的是為了探明基坑或基槽的土質情況等,據此判斷異常地基基礎是否需要進行局部處理、原鑽探是否需補充、原基礎設計是否需修正,同時是否應對自己所接受的資料和工程的外部環境進行再次確認等。

驗槽是地基基礎工程施工前期重要的檢查工序,是關係到整個建築安全的關鍵,對每一個基坑或基槽,都必須進行驗槽。

基坑驗槽圖文解析,結合新規範教你驗槽,

什麼時候驗槽

驗槽應在基坑或基槽開挖至設計標高後進行,對留置保護土層時其厚度不應超過100mm。設計文件有明確地基處理要求的,在地基處理完成、開挖至基底設計標高後進行驗槽。

驗槽參加人員

勘察、設計、監理、施工、建設等各方相關技術人員應共同參加驗槽。

驗槽資料準備

  1. 基坑驗槽彙報材料;
  2. 基礎施工圖和結構總說明;
  3. 詳勘階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報告;
  4. 輕型動力觸探記錄(可不進行輕型動力觸探的情況除外)。

現場準備

  1. 開挖完畢、槽底無浮土、鬆土(若分段開挖,則每段條件相同),條件良好的基槽;
  2. 察看結構說明和地質勘察報告,對比結構設計所用的地基承載力、持力層與報告所提供的是否相同;
  3. 詢問、察看建築位置是否與勘察範圍相符;
  4. 察看場地內是否有軟弱下臥層;
  5. 場地是否為特別的不均勻場地、是否存在勘察方要求進行特別處理的情況,而設計方沒有進行處理;
  6. 要求建設方提供場地內是否有地下管線和相應的地下設施。

驗槽主要內容

一、天然地基驗槽

天然地基驗槽應檢驗下列內容:

  1. 根據勘察、設計文件核對基坑的位置、平面尺寸、坑底標高;
  2. 根據勘察報告核對基坑底、坑邊岩土體和地下水情況;
  3. 檢查空穴、古墓、古井、暗溝、防空掩體及地下埋設物的情況,並應查明其位置、深度和性狀;
  4. 檢查基坑底土質的擾動情況以及擾動的範圍和程度;
  5. 檢查基坑底土質受到冰凍、乾裂、受水沖刷或浸泡等擾動情況,並應查明影響範圍和深度。

在進行直接觀察時,可用袖珍式貫入儀或其他手段作為驗槽輔助。

基坑驗槽圖文解析,結合新規範教你驗槽,

袖珍式貫入儀

袖珍貫入儀試驗是一種簡易、快速的原位或室內測試方法,但不能取代常規土工原位測試及室內試驗。袖珍貫入儀的貫入試驗,是在被測試土樣表面將測頭壓入至規定深度,測出測頭單位面積的貫入阻力。根據土質的軟硬程度,選取測頭及不同測力範圍的袖珍貫入儀。

袖珍貫入儀應符合《土工試驗儀貫入儀》GB/T 12746-2007的要求,試驗過程可參照《袖珍貫入儀試驗規程》CECS54-93的要求執行。

天然地基驗槽前應在基坑或基槽底普遍進行輕型動力觸探檢驗,檢驗數據作為驗槽依據。輕型動力觸探應檢査下列內容:

  1. 地基持力層的強度和均勻性;
  2. 淺埋軟弱下臥層或淺埋突出硬層;
  3. 淺埋的會影響地基承載力或基礎穩定性的古井、墓穴和空洞等。

輕型動力觸探宜採用機械自動化實施,檢驗完畢後,觸探孔位處應灌砂填實。

釆用輕型動力觸探進行基槽檢驗時,檢驗深度及間距應按下表執行。

基坑驗槽圖文解析,結合新規範教你驗槽,

註明:對於設置有抗拔樁或抗拔錨杄的天然地基,輕型動力觸探布點間距可根據抗拔樁或抗拔錨杄的佈置進行適當調整:在土層分佈均勻部位可只在抗拔樁或抗拔錨杅間距中心布點,對土層不太均勻部位以掌握土層不均勻情況為目的,參照上表間距布點。

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可不進行輕型動力觸探:

  1. 承壓水頭可能高於基坑底面標高,觸探可造成冒水湧砂時;
  2. 基礎持力層為礫石層或卵石層,且基底以下礫石層或卵石層厚度大於 1 m 時;
  3. 基礎持力層為均勻、密實砂層,且基底以下厚度大於 1.5m時。

二、地基處理工程驗槽

  1. 設計文件有明確地基處理要求的,在地基處理完成、開挖至基底設計標高後進行驗槽;
  2. 對於換填地基、強夯地基,應現場檢査處理後的地基均勻性、密實度等檢測報告和承載力檢測資料;
  3. 對於增強體複合地基,應現場檢査樁位、樁頭、樁間土情況和複合地基施工質量檢測報告;
  4. 對於特殊土地基,應現場檢査處理後地基的溼陷性、地震液化、凍土保溫、膨脹土隔水、鹽漬土改良等方面的處理效果檢測資料;
  5. 經過地基處理的地基承載力和沉降特性,應以處理後的檢測報告為準。

三、樁基工程驗槽

  1. 設計計算中考慮樁筏基礎、低樁承臺等樁間土共同作用時,應在開挖清理至設計標高後對樁間土進行檢驗;
  2. 對人工挖孔樁,應在樁孔清理完畢後,對樁端持力層進行檢驗。對大直徑挖孔樁,應逐孔檢驗孔底的岩土情況;
  3. 在試樁或樁基施工過程中,應根據岩土工程勘察報告對出現的異常情況、樁端岩土層的起伏變化及樁周岩土層的分佈進行判別。

基坑驗槽方法

驗槽方法通常主要採用觀察法,而對於基底以下的土層不可見部位,要先輔以釺探法配合共同完成。

觀察法

  1. 觀察槽壁、槽底的土質情況,驗證基槽開挖深度,初步驗證基槽底部土質是否與勘察報告相符,觀察槽底土質結構是否被人為破壞。
  2. 基槽邊坡是否穩定,是否有影響邊坡穩定的因素存在,如地下滲水、坑邊堆載或近距離擾動等(對難於鑑別的土質,應採用洛陽鏟等手段挖至一定深度仔細鑑別)。
  3. 基槽內有無舊的房基、洞穴、古井、掩埋的管道和人防設施等,如存在上述問題,應沿其走向進行追蹤,查明其在基槽內的範圍、延伸方向、長度、深度及寬度。
  4. 在進行直接觀察時,可用袖珍式貫人儀作為輔助手段。

釺探法

⑴工藝流程

基坑驗槽圖文解析,結合新規範教你驗槽,

釺探法驗槽工藝流程圖

⑵人工(機械)軒探

採用直徑22~25mm鋼筋製作的鋼釺,使用人力(機械)讓大錘(穿心錘)從規定高度自由下落,撞擊軒杆垂直打人土層中,記錄其單位進深所需的錘數,為設計承載力、地勘結果、基士土層的均勻度等質量指標提供驗收依據。軒探是在基坑底進行輕型動力觸探的主要方法。

基坑驗槽圖文解析,結合新規範教你驗槽,

基坑驗槽圖文解析,結合新規範教你驗槽,

釺探法驗槽

⑶作業條件

人工挖土或機械挖土後由人工清底到基礎墊層下表面設計標高,表面人工剷平整,基坑(槽)寬、長均符合設計圖紙要求。根據基坑平面圖,依次編號繪製釺點平面佈置圖。按釺點平面佈置圖放線,孔位撒上白灰點,用蓋孔塊壓在點位上作好覆蓋保護,每塊蓋塊上面必須用粉筆寫明釺點編號。

⑷主要機具

釺杆:用直徑為 22~25 mm 的鋼筋製成,釺頭呈 600 尖錐形狀,長 2.1~2.6 m;大錘:普通錘子,重量 8~10 kg;穿心錘:鋼質圓柱形錘體,在柱中心開孔Ø28~30 mm,穿於釺杆上部,錘重 10 kg;釺探機械:專用的提升穿心錘的機械,與釺杆、穿心錘配套使用。

⑸根據基坑平面圖,依次編號繪製釺點平面佈置圖

按釺點平面佈置圖放線,孔位灑上白灰點,用蓋孔塊壓在點位上作好覆蓋保護。蓋孔塊易採用預製水泥砂漿塊、陶瓷錦磚、碎磨石塊、機磚等。每塊蓋塊上面必須用粉筆寫明釺點編號。

⑹就位打釺

鋼軒的打入分人工和機械兩種。人工打釺:將釺尖對準孔位,一人扶正鋼釺,一人站在操作凳子上,用大錘打鋼釺的頂端;錘舉高度一般為500mm,自由下落,將釺垂直打入土層中,也可使用穿心錘打釺。機械打釺:

將觸探杆尖對準孔位,再把穿心錘套在釺杆上,扶正釺杆,利用機械動力拉起穿心錘,使其自由下落,錘距為500mm,把觸探杆垂直打入土層中。

⑺記錄錘擊數

釺杆每打入土層300mm時,記錄一次錘擊數。釺探深度以設計為依據,如設計無規定時,一般釺點按縱橫間距1.5m 梅花形佈設,深度為2.1m。

⑻拔釺、移位

用麻繩或鋼絲將釺杆綁好,留出活套,套內插人撬棍或鋼管,利用槓桿原理,將釺拔出。每拔出一段將繩套往下一段,依此類推,直至完全拔出為止,將釘杆或觸探器搬到下孔位,以便繼續拔釺。

⑼灌砂

釺探後的孔要用砂灌實。打完的釺孔,經過質量檢査人員和有關工長檢査孔深與記錄無誤後,用蓋孔塊蓋住孔眼。當設計、勘察和施工方共同驗槽辦理完驗收手續後,方可灌孔。

基坑驗槽圖文解析,結合新規範教你驗槽,

輕型動力觸探操作

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在基坑底普遍進行輕型動力觸探(現場也可用輕型動力觸探替代釺探):

  1. 持力層明顯不均勻;
  2. 淺部有軟弱下臥層;
  3. 有淺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觀察難以發現時;
  4. 勘察報告或設計文件規定應進行輕型動力觸探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