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州:土地流轉發展產業,村民變職業工人,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

“截至2020年2月,全州土地流轉面積超過100萬畝。”4月14日,紅河州農經站站長向玲對記者說,紅河州農村土地流轉面積與2018年相比增長了9.7%。土地流轉集中後,開遠高效現代產業園、彌勒花卉產業園、瀘西花卉產業園、建水水果產業園等示範園區應運而生,在新技術、新管理模式帶動下,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引擎。

4月14日,在開遠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裡,紅河創森高原特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劍非指著面前的花卉基地說:“公司流轉了6000多畝土地,主要種植非洲菊、蝴蝶蘭、繡球等花卉。”朱劍非算了一筆經濟賬,當地村民種植玉米等經濟作物,每畝的收入最多1000元,現在公司支付的地租為1900元每畝,村民的收益增了近一倍。現在夫妻倆人在公司打工,每個月的收入為4500元,像這樣在產業園裡常年務工的有2000多人。村民還可以學習花卉種植技術,為將來自己種花卉創業打下基礎。


紅河州:土地流轉發展產業,村民變職業工人,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

開遠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圖片由開遠市委宣傳部提供)

開遠市大莊鄉宜民社區的村民高建偉,就是土地流轉的最大受益者,他家10畝土地流轉後,公司不僅進行平整,還把水源引到田間地頭。

在開遠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裡,來自曲靖市宣威市的何貴軍告訴記者,他與朋友到這裡流轉了100畝土地種植雛菊,平均地租為每畝2000元,並僱用當地村民到種植基地務工,村民有地租和打工收入兩份經濟來源。

紅河州:土地流轉發展產業,村民變職業工人,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

開遠高效現代農業園(曹蔓夫 攝)

在蒙自市鳴鷲鎮蘋果產業園,當地村民用土地入股,可以分到5成收益。“我家的10畝土地流轉出去,每年有8萬元收入,我在產業園裡打工,除了有工資,還能學到技術,相信日子會越過越紅火。”大永勝村村民王建斌說。


紅河州:土地流轉發展產業,村民變職業工人,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

村民在蒙自市鳴鷲鎮蘋果產業園打工(王宗林 攝)

建水縣特色水果現代農業產業園計劃總投資1.21億元,園區涉及水果主產區有8個鄉鎮,流轉土地的面積達20萬畝。產業園的興起,讓本地村民就近就業的同時,還可以分享更多的產業增值收益,推進鄉村產業振興。


紅河州:土地流轉發展產業,村民變職業工人,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

建水縣連片葡萄園(盧維前 攝)

紅河州:土地流轉發展產業,村民變職業工人,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

向玲說:“目前,紅河州有17.3萬戶農戶流轉土地,大部分流轉到企業和合作社,全州引導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取得良好成效。土地流轉成為產業園,農業企業的智能化設備進入到田間地頭,許多村民成為了職業工人,不僅學到了許多先進的管理和種植技術,收入也比以前高了。”


原標題:紅河州:土地流轉發展產業,村民變職業工人,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

審核:周健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