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我要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我希望大人聽我說,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我只記得暴力、侮辱或毆打,鏈子、管子、皮帶,我聽過的最溫柔的一句話是“滾,婊子的兒子”、“滾,你這垃圾”。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錢。我住在這裡的地獄,我像一堆腐爛的肉。生活是個婊子,我以為我們能做好人,被所有人愛,但上帝不希望我們這樣,他要我們像地毯一樣被踩在腳下。——贊恩


《何以為家》我要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該片最讓人受到震撼的並不是其中的劇情,而是在片尾的時候贊因那個帶著笑容純真的笑容,這部電影帶給我們更多的是拷問,不管是家庭教育還是孩子的成長,似乎都離不開“原生”,沒錯,“原生”這個詞剛開始出現的時候是在電視劇《都挺好》中,在這部電影中,“原生”的確是有些殘酷了。


《何以為家》我要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至於劇情方面,暫時不做任何的解釋,這種經典電影還是自己去看下體會比較好。而《何以為家》觀影之後,深思的卻是我們任何一個人。我們任何一個人都會成為父母,也會成為子女,在如今的生活環境下,我們不會像扎因那樣,畢竟黎巴嫩對於大家來說其實並不是很太平。

《何以為家》我要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這名十多歲的男孩用自己的感受和語言表達自己的反抗,讓所有大人瞭解到,在每個孩子都應該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裡,卻有無數名像自己一樣的孩子只能在暴力,在辱罵和毆打中度過,唯一能記住的感覺也只有鏈條,水管,皮帶抽打在身上的疼痛,對於無法承擔孩子的家庭來說,父母所生下的每個生命都將處於陰影中。可能在他們眼裡,無限制生育後代只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在這裡女孩是一種商品,可以換錢;男孩是一種工具,負責養家餬口,照顧更小的孩子,扛起家庭的重擔。


《何以為家》我要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家庭越窮,境況越惡劣,父母們只管生,不管養,把孩子當作搖錢樹或者免費男動力,他們不能給孩子帶來歡樂,只給他們帶來苦難和折磨,他們不配養育孩子,不配做父母。


《何以為家》我要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法庭上,男孩贊恩向法官狀告他的親生父母,原因是,他們給了他生命。是怎麼樣的經歷讓一個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議的舉動?故事中,贊恩的父母在無力養育孩子的情況下依然不停生育,作為家中的長子贊恩,瘦弱的肩膀承擔了太多生活的重擔,當年幼的妹妹被強行賣給商販做妻子時,贊恩憤怒的跑出了家門,之後遇到了一對沒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勉強度日。然而生活沒有眷顧贊恩。


《何以為家》我要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最後,小男孩因為拿到身份證時的開心笑容,就是他這場抗爭最好的結果。


《何以為家》我要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最後的最後我自己希望這個世界上沒有戰爭 沒用種族歧視 沒有任何不公平的對待。希望對待任何的不公平對待一定要大力發聲。此影片比以往的社會題材的電影更真實 ,此部電影為主不僅映射了更多社會現實與無奈,而且還映射了現實中人們的真 善 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