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是什麼樣的?

19世紀初,具有中國情調的畫冊——《中國服飾》在英國出版。該畫冊反映了200多年前西方旅行家、探險家對東方社會生活的關注與嚮往。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是什麼樣的?


梅森像(約翰▪斯馬特繪)

與一般歐洲繪畫風格不同,書中外銷畫隱去了人物周邊的背景,只作簡單明暗對比,讓這些畫作看上去更像一幅幅檔案材料。同時我們也不清楚畫中人物是否真實存在過,蒲呱畫這些人物也並非旨在繪製特定人物,在梅森的解說中並沒有出現發生在這些人物中的故事情節,反而是虛化人物形象,注重人物動作行為,因此,書中每一幅圖都成為代表中國服飾和世俗活動的一種類型。書中共收錄水彩畫60幅,並非按照時間發生的先後順序或者空間順序對這些人物活動進行排序。考慮到《中國服飾》出版目的以及其他因素,可將畫幅分為四類:

一、司法活動

這一類外銷畫主要有官員、士兵、巡更人、藤棍手等。在梅森的描述中不僅可以瞭解人物的衣著細節及工作職能,還能從中窺探出當時中國的司法活動。與此同時也涉及到官員的等級制度、中國武器使用以及政府對城市管理等。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是什麼樣的?

官員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是什麼樣的?

巡更人

二、生產、商業活動

這一類主要包括經常出現在街市的小販、出賣勞動力和技藝的人等,如鐵匠、剃頭匠、書商等。這些畫作都能非常直觀地反映當時廣州街道上出現各種人物形象,反映當時廣州大眾的生活水平。同時也印證了廣州在清代海禁時期商品經濟較發達,肉類、蔬菜、各式雜貨等都能輕易買到,城內各種檔口可以滿足人們飲食、購買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甚至在街市還能找到個人護理的業務,如剃頭匠,“除了為客人剃頭外,還負責清理耳朵、修整眉毛,然後替客人按摩.....收費只是幾個銅錢”。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是什麼樣的?

剃頭匠

三、家庭生活

從書中所展示的畫作看,當時廣州的家庭模式仍處於“男主外、女主內”,但凡出現在街頭的職業幾乎全為男性,女性職業則如刺繡、補襪等顯然都是室內工作。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是什麼樣的?

刺繡婦女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是什麼樣的?

撿茶工

四、娛樂生活

主要是下層階級的世俗娛樂活動,如在街邊表演雜技、西洋景、木偶戲等。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是什麼樣的?

木偶戲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是什麼樣的?

敲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