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56年追蹤14個孩子,揭示了孩子的起跑線是父母

英國媒體bbc通過長達56年記錄英國14位孩子,從出生到56歲的每七年的一個變化,這部紀錄片從1956年開始拍攝,以非常直觀和翔實的方式,記錄了人生的七年之變。名為《人生七年》。


BBC 56年追蹤14個孩子,揭示了孩子的起跑線是父母

這是一部令人歎為觀止的偉大紀錄片。它耗費半個世紀取材、拍攝、製作,這部紀錄片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拍攝每個人物的意義。

BBC 56年追蹤14個孩子,揭示了孩子的起跑線是父母

影片中跟蹤56年的主人公


《人生七年》系列紀錄片,目前為止共有8部。通過記錄14個孩子的人生軌跡,呈現了英國社會半個世紀的歷史變遷。揭秘了影響人一生的幾個因素。


一、原生家庭的社會階級將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影片中有介紹來自富裕家庭的三兄弟,7歲的查爾斯、安德魯、約翰,他們在私立學校上學對自己的未來有著清晰的規劃,他們每天有著規律的作息,明確知道自己會上哪所中學,進入牛津劍橋然後成為社會精英。每天閱讀《金融報》、《觀察家》、《泰晤士報》


BBC 56年追蹤14個孩子,揭示了孩子的起跑線是父母

富家子弟安德魯


工人階級出生的三個女孩卻顯得輕鬆自由多了,她們課餘時間去學跳舞,7歲的女孩子們,會湊在一起談論喜歡的男孩,興高采烈地討論以後要生幾個孩子,幻想未來生活的景象。

而貧民窟出生的三個孩子,有的在孤兒院長大,他們甚至談不上理想,想見自己的爸爸,當馴馬師賺錢,每天少捱餓,吃飽飯,喜歡與人打架

日本作家樹上春樹說:“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療愈童年”。從以上三個階層的家庭的小孩,從小時候就受到原生家庭父母的影響,而走向了不同的人生軌跡。雖然家庭環境不能決定人的一生,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創造條件去達成目標,但是它確是孩子幼年時起決定性的作用。父母則是提供這個環境的主要人物。


二、教育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在父母的引導下, 金錢幫助孩子有了更多瞭解大千世界的機會,但精神層面的耳濡目染比物質更為深遠。

從小富家三兄弟就瞭解社會競爭,懂得合理規劃。這些孩子更早掌握了出類拔萃的訣竅,一直走在求學路上的他們,有的成了律師,有的成為電視製作人,過著上層的優渥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

中下層的孩子們並不懂得教育的意義,打架是他們最大的娛樂,對未來沒什麼打算,夢想就是少捱打,不捱餓。他們隨意地輟學,早早地進入社會,經歷了輟學、早婚、多子、失業等等底層命運。

步入中年,那些因各種原因放棄求學的採訪者,多數會感慨上學時如果好好學習,就不至於為生活所迫,延長退休,靠政府救濟金為生,也會有更好的出路。

出生家庭的優越使得富家兄弟從小擁有了比別人更多的教育機會,讓他們更早的接受良好的教育環境,甩別人幾條街。而中下層的孩子由於家庭條件的限制,從小接觸的環境與富人家庭不可同日可語,孩子間的差異就顯而易見了。

富家三兄弟之一的安德魯,在鏡頭前說:“人無法確定能留給下一代什麼財富,但是至少可以確定,一旦給了他們好的教育,他們終生都可以受用”。

面對階級差異產生的成長壁壘,在這14人中有一位名叫Nick的幸運兒,作為所有人物中,唯一一個從底層實現階級跨越的案例,他既是打破階級壁壘的特例,也是教育改變人生最好的例證。

鏡頭前的Nick並不其他孩子那般引人注意,他出生在鄉村,每天需要走3英里的路去上學,從小缺少與社會的互動顯得十分害羞。

14歲時的他一直把腦袋埋起來回避鏡頭,厚厚的玻璃眼鏡下,還滿是對未來的憂愁和迷茫。然而,教育正在逐漸讓他改變。


BBC 56年追蹤14個孩子,揭示了孩子的起跑線是父母

鏡頭前的Nick


一開始,在一本關於行星的插圖繪本里,豐富的色彩和有趣的故事,喚起了Neck對科學的興趣。

一天,趁同學們熱烈地討論航天知識,老師熱情地鼓勵Neck說:“你平時那麼愛看書,一定很瞭解飛機的東西”。

老師不經意的話語,卻讓Neck感受到了信任與鼓勵,從此越發痴迷各式各樣的科技書籍,用心專研科學知識。他說,是這位老師的引導促使他進入了科學的大門。

21歲那年Nick順利考入了牛津大學就讀物理系。28歲時,因為英國緊縮學校經費,於是移民美國做核電研究,並來到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教書。

這就告訴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發現自己更多的可能性。當一個人擁有了知識,他的視野變得開闊,他擁有了更多的機會,他可以輕鬆地發現限制他的天花板也就只有方寸大,向前走一段,頭頂就是廣闊的天空。


三、通往幸福的關鍵是孩子良好性格

除了階層和教育,而在教育與階級之外,另外一個不得不提的話題便是性格

還記得工人階層三姐妹中的Sue麼,和她的另外兩位朋友一樣,成年後的她們遭遇了貧窮、離婚與單親的苦難。

但不同於其他兩位Jackie和Lynn一臉嚴肅,滿腹惱騷地抱怨,Sue總是帶著樂觀的心態,她珍惜和孩子們相處的時光,同時也積極尋找機會提升自己。

年輕時,她為孩子的成長犧牲了自己的夢想,放棄了工作機會,但孩子也在她困難時給予了很多希望。

家庭的原因讓她沒有上過大學,但通過努力Sue找到了大學管理員的職位,在校園中工作。孩子成年後,她又重拾舞臺劇、唱歌的愛好。熱愛生活、熱愛工作,自信樂觀的性格讓她平凡的人生閃亮著耀眼的光彩。

最後,我們看到Sue越活越美,事業愛情雙豐收。

BBC 56年追蹤14個孩子,揭示了孩子的起跑線是父母

7歲-49歲的Sue

而Sue的東區朋友Lynn,7歲是的他可以說是幾個女孩中天真爛漫的一位。

但當她14歲時,已不想直面鏡頭。


BBC 56年追蹤14個孩子,揭示了孩子的起跑線是父母

19歲那年,Lynn就結了婚,然而婚姻生活並沒有為她帶來更多的改變。21歲時,Lynn做了流動圖書館的管理員,但圖書也沒有維持她淡然優雅的氣質,她對很多事情不滿,認為這個國家的教育一敗塗地,臉色也越來越差。

再往後,你會發現Lynn是所有人物中老得最迅速的,35歲的她就有了一張完全蒼老的臉。


BBC 56年追蹤14個孩子,揭示了孩子的起跑線是父母


再然後,她開始被疾病纏繞,她早早接納了自己的命運而不做更多的爭取。再往後去,伴隨著臉色的慘不忍睹,她有了更多的疾病,2014年,她因病離開了,剛剛58歲。


BBC 56年追蹤14個孩子,揭示了孩子的起跑線是父母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良好性格往往是在於父母的從小的潛移默化的引導和培養。若父母整天都是負能量,老是今天抱怨這個,明天抱怨那個,不從自身尋找原因,總是把責任推卸到外部人或環境,怎麼能培養出樂觀積極向上的孩子呢?

父母給孩子營造一個充滿愛的和諧的家庭環境,想必孩子一定很喜歡和父母待一起,有什麼心思煩惱都會跟父母溝通,因為他們相信父母一定可以幫他們找到解決方法,幫助他們更好的面對人生各種問題,這種充滿信任的關係對做父母的也是一種滋養,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建立的親密親子關係,也一定會影響到孩子跟別人建立一種良好的人際關係。

BBC的這部《人生七年》鉅作從階層,教育和性格三方面面揭示了“孩子的起跑線是父母”。起跑線不是家財萬貫的金錢,也不是報各種早教班,父母的眼界、格局、能力和人脈,直接影響了孩子們的人生軌跡。父母的見識和格局和日常生活的潤物細無聲的言傳身教。父母營造的一個充滿愛的和諧環境,父母的情緒平和,培養孩子面對未來社會能力的積極向上的引導等等,才是給孩子最好的養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