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把父母當敵人,是教育方式的問題,父母可用“遊戲力”解決

很多父母沒有接受過很好的教育,不懂得如何跟孩子相處。隨著孩子青春期的推進,兩代人在思想上會有很大的區別,這就導致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產生很大的隔閡。

孩子總把父母當敵人,是教育方式的問題,父母可用“遊戲力”解決

有些家庭甚至出現父母一味批評指責孩子,孩子產生叛逆心理想要反抗父母的局面,這就使親子關係由原本的親密無間變成了敵對關係。

但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為什麼會產生敵對關係呢?

1溝通不及時

孩子總把父母當敵人,是教育方式的問題,父母可用“遊戲力”解決

很多父母擁有自己上代人的思想,孩子是新的一代,擁有自己的意識,兩代人在其思想上會產生碰撞。但是由於父母工作忙碌,孩子學習任務繁重,導致兩代人無法經常進行溝通,雙方之間的問題無法及時解決,引發了父母與孩子之間嚴重的隔閡。

2對彼此的錯誤認知

孩子總把父母當敵人,是教育方式的問題,父母可用“遊戲力”解決

有些父母錯誤地認為孩子的一切不對都是由於叛逆期的到來,所以一味的指責批評,認為這樣就可以改變孩子往好的方向發展,而孩子卻錯誤地以為父母不愛自己,只看重自己的學習成績。正是這些對彼此的錯誤認知,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遠。

孩子總把父母當敵人,是教育方式的問題,父母可用“遊戲力”解決

孩子與父母是最親密的親人,親子關係和諧對雙方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但是如果親子關係破裂的話,會對雙方造成很大的傷害,對孩子來說,更是會產生難以泯滅的創傷。

其主要影響有兩點:

1容易感到孤獨

孩子總把父母當敵人,是教育方式的問題,父母可用“遊戲力”解決

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是最親密的,假如連最親密的人都無法建立關係,那孩子就更難跟周圍的人建立親密的關係了。

這就會導致孩子在生活中很孤獨,沒有朋友,不敢打開心扉,不敢將自己的真實感受訴說給身邊的人知道。孩子沒有朋友的話就學不會包容、信任等情緒,會導致性格不完整。

2容易感到自卑

孩子總把父母當敵人,是教育方式的問題,父母可用“遊戲力”解決

與父母關係不好的孩子容易感覺到自卑,對身邊人的情緒變化非常敏感。他們往往不敢親近同齡人,也不敢跟身邊的人玩遊戲,心理會覺得自己跟別人是不太一樣的存在。

這些都會導致孩子形成人際交往障礙,在生活中缺乏自信。這會使得他們無法更好地面對人生,適應環境變化。

孩子總把父母當敵人,是教育方式的問題,父母可用“遊戲力”解決

在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建立過程中,父母應該比孩子更早意識到親子關係的扭曲,做出相應調整,使其往更好的方向發展。有專家提出"遊戲力"的概念,認為父母可以從這個角度出發,打破孩子的心房,與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

其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 榜樣的作用
孩子總把父母當敵人,是教育方式的問題,父母可用“遊戲力”解決

孩子在小的時候,身邊唯一接觸最頻繁的就是父母了,經常會喜歡模仿父母的動作。所以父母可以充當榜樣作用,用自身行為來引導孩子往好的方向發展,用實際行為教導孩子美好的品德。

比如父母可以通過將垃圾放回垃圾桶教會孩子要保護環境,比如父母可以通過自己對待事情的態度教會孩子採用正面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的困境。

  • 關注孩子的作用
孩子總把父母當敵人,是教育方式的問題,父母可用“遊戲力”解決

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愛,可以用充滿愛意的眼神注視著孩子凝望著孩子。孩子在感覺到自己被愛之後,會對父母產生依賴感、信任感,會更加放鬆。父母在注視孩子的過程中也可以隨時對孩子的成長狀態進行觀察,瞭解自己孩子的變化過程。

經過如此親密的愛意之後,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會更進一步,有助於父母與孩子之間彼此打開心房,進行平等溝通。

  • 秘密的作用
孩子總把父母當敵人,是教育方式的問題,父母可用“遊戲力”解決

秘密是最快建立兩個人關係的方式了,父母在跟孩子的相處過程中可以通過跟孩子講述自己的小秘密來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這也有助於孩子對自己敞開心扉,樂意將自己的秘密作為交換。

此外,父母還可以向孩子打開自己的世界,跟孩子說自己以前的事情,這會幫助孩子更加了解自己的父母,促進彼此的感情。

孩子總把父母當敵人,是教育方式的問題,父母可用“遊戲力”解決

父母跟孩子的關係可能一開始僅僅是血脈相連,但是後續的親子關係很需要雙方的努力。父母在最開始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促進孩子對自己的信任與歸屬,等到孩子長大之後父母要及時給予支持,學會放手,這樣並不會破裂雙方關係,還會使雙方關係更加的友好。父母也可以通過以上三個方法,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與孩子之間建立一種親密的關係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