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過不一樣的人生——納丁戈迪默《我兒子的故事》



我走過不一樣的人生——納丁戈迪默《我兒子的故事》|2019讀#62


文 | Dove


南非種族隔離出了好多個諾貝爾獎,曼德拉,圖圖,還有這位納丁·戈迪默。

這本《我兒子的故事》是我閱讀的第二本戈迪默的書,第一本是《保守的人》。

《保守的人》其實沒留下什麼印象,這本《我兒子的故事》倒是挺觸動我的。

很多人覺得戈迪默拿諾貝爾獎有 “政治正確” 的因素,她本身的文學成就容易被忽視。


我走過不一樣的人生——納丁戈迪默《我兒子的故事》|2019讀#62


這本《我兒子的故事》,戈迪默的敘事一直在切換視角。

最主要敘事角度,是以一個黑人小孩(威爾)的所思所聞。

威爾無意中發現自己崇敬熱愛的父親(索尼)和一個白種女人在一起看電影。關於父親的猜忌由此開始。


我走過不一樣的人生——納丁戈迪默《我兒子的故事》|2019讀#62


故事的視角切換到維爾的父親——索尼。

索尼本來是個熱情盡職的小學教師,也是一個好丈夫和好父親。但是在種族隔離制度下,他連和白人共坐一條板凳、共進一間廁所的權力都沒有,更不用說平等、自由之類精神權力了。

現實使聰明過人的索尼產生了政治上的覺醒,成了激進分子。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被關進了監獄。

在監獄裡,索尼邂逅了 “志同道合” 的白人女子漢娜,用暗語向索尼傳遞情報。索尼和漢娜心有靈犀,惺惺相惜,以伴侶的姿態投入到爭取自由的事業中。

黑人索尼,和白人漢娜,形成了一對鮮明的對比。

這本書最經典的一幕,是黑人小孩對著白人女性 “幻想”。

而索尼和漢娜的關係,也與之前後呼應。黑人索尼的愛情動力,除了志同道合的 “革命友誼愛情” ,也許還有一些挑戰種族隔離制度的政治意義。

索尼佔有了白人女人,進入了法律不允許黑人進入的區域,於是乎漢娜似乎成了索尼的值得炫耀的戰利品。


我走過不一樣的人生——納丁戈迪默《我兒子的故事》|2019讀#62


艾拉本來是一位美麗善良、賢妻良母型的黑人女性。

只可惜,她不是索尼的 “同志”。

索尼入獄之後她去探監時,夫婦倆除了家務事無話可談。

“原配” 艾拉也和 “小三” 漢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小說裡,艾拉雖然是黑人,漂亮、優雅、沉默。她埋頭家務,即使丈夫出軌也表現如常,宛如一潭死水,感情彷彿沒有一絲漣漪。

漢娜雖然是白人,但是肥碩、強壯。她既不漂亮,也不講究,甚至邋遢。但是她投身於那個時代 “偉大的事業”,充滿激情和熱血。

和索尼糾葛在一起的兩個女人,宛如水火。對自由之愛(漢娜)和婚姻之愛(艾拉)發生了激烈的衝突,是這本書描述的最直接的矛盾。


我走過不一樣的人生——納丁戈迪默《我兒子的故事》|2019讀#62


我所不喜的是這本書的結尾。

艾拉和貝爾的蛻變,威爾的成熟,都很生硬的往 “革命” 的方向上靠。

老索尼,失去了兒子的愛,失去了女兒的信任,妻子也形同路人。最後,情人漢娜也隻身前往國外,只留下了孤苦伶仃的一個人。

照理說應該沉淪的一個人,竟然更加投入運動,還得到兒子諒解……

正如我們兒時熟悉的革命題材的作品,結尾總得昇華點東西。

就像最後索尼對兒子說的——

“我們是那種鳥,你知道,它叫做鳳凰,它總是在灰燼中再生。監獄關不住我們。汽油彈消滅不了我們。這條街——這整個國家是我們的生活領地。火阻止不了我。它也阻止不了你。”

感覺總有些變味。


Dove,老去的80後,冒牌文藝中年。公眾號ID:Dove_booklist


我走過不一樣的人生——納丁戈迪默《我兒子的故事》|2019讀#62


我走過不一樣的人生——納丁戈迪默《我兒子的故事》|2019讀#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